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5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51篇
  213篇
综合类   1101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研究确定导致新疆地区2个规模化驴场出现流产的疑似病原沙门菌,并探究其致病能力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菌的鞭毛基因FliC进行了PCR扩增及序列分析,通过致病性测定、荷菌量检测及病理组织学观察,鉴定和分析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确定分离到的2株细菌均为马流产沙门菌,分别命名为G1-1和XD1-2。对这2个分离株的鞭毛基因FliC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FliC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9.0%,2株分离菌FliC氨基酸序列与爱尔兰马源马流产沙门菌分离株Ireland-HE801373、Ireland-HE801378株相似性均最高,且均为99.3%;分离株G1-1与爱尔兰马源马流产沙门菌分离株Ireland-HE801373和Ireland-HE801378及国内马源马流产沙门菌分离株China-KJ486797.1和China-KJ486769.1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XD1-2则与美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USA-EBQ1214032.1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分析与进化树结果一致。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分离菌对小鼠的毒性均较强且致病性存在差异,XD1-2对小鼠的致病性强于G1-1。分离菌G1-1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对11种抗菌药物敏感。分离菌XD1-2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对5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本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驴源沙门菌,不同养殖场来源的驴源沙门菌的致病能力和耐药性有一定差异,对鞭毛基因FliC的进化分析也显示出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驴源沙门菌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为筛选出适宜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播种方式及播种行距,本研究以燕麦(Aven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探求其在混播、间作及不同行距下的生产性能及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生产性能优于间作处理,30 cm处理优于其他行距。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混播优势,混播草地中燕麦与饲用豌豆的种间相容性较好,两者间促进作用大于竞争作用,行距为30 cm与25 cm时,燕麦的竞争能力大于饲用豌豆。综合评价显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混播行距30 cm时效果最佳,干草产量最高,适于建植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NS5A基因,获得非结构蛋白NS5A,对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功能。【方法】参考BVDV-1型毒株V006的NS5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X170647)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到的牦牛BVDV GSTZ毒株cDNA为模板,PCR扩增NS5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S5A。经酶切初步鉴定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然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经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根据NS5A基因的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NS5A蛋白的亲水性、表面可塑性和抗原性等特性,并结合二级结构的预测对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PCR扩增NS5A目的基因片段为1 488 bp,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ET28a-NS5A构建成功。经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表达出了大小为55 ku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通过对不同BVDV毒株NS5A基因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显示GSTZ毒株NS5A在遗传进化特征上属于BVDV-1型。NS5A蛋白的亲水性主要位于12—21、32—69、75—113、120—135、143—147、152—163、165—180、215—230、265—274、296—340、348—378、389—447、455—463、469—495位氨基酸处,表面可塑性主要位于14—18、37—42、76—81、86—109、154—160、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414—442、430—437、454—460位氨基酸处,柔性区域较多,主要位于14—21、37—43、67—82、86—93、97—110、152—158、169—179、218—231、240—255、296—310、313—328、344—359、364—373、413—422和472—483位氨基酸处。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5—18、76—81、154—158、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和414—422位氨基酸处。【结论】成功表达并鉴定了牦牛源BVDV的非结构蛋白NS5A,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BVDV GSTZ株基因型属于BVDV-1型,NS5A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深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自身结构功能、免疫学特性以及进一步研究非结构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湖南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湖南省在会同县进行了“现有的资源林政执法队伍明确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试点。重点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前景及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对林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调研表明:林业综合执法势在必行,它能够排解现行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缓解林业执法体系中传统惯性大、磨合期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四川悬钩子属植物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生物学、繁殖特性等;已鉴定悬钩子属有28种7变种,其中光滑高梁泡、川莓、山莓、插田泡、红泡刺藤等分布广泛;繁殖方式有根蘖、种子、顶端生根和匍匐茎繁殖;并根据悬钩子的经济性状和用途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6.
2005年8月对湖北省薤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8科;爬行动物31种,隶属于2目9科.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7.
云南野生花卉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众多的野外调查材料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了云南野生花卉数据库,为云南花卉资源的查询、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在论述云南野生花卉数据库的建库目的、意义之后,对该数据库的结构及其数据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图片处理等功能作了详尽介绍,并评述了云南野生花卉数据库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之一,但目前草地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针对草地退化提出的围封禁牧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适度放牧对草地恢复是必需的,但采取长期围封禁牧恢复与重建草地的做法不可取,围栏封育并非恢复退化草地的万全之计。建议在我国要因地制宜,根据草地的退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划区轮牧强度和放牧时间,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围封措施结合,以达到既能恢复退化草地,又可收获畜产品的双赢目的,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2、G3、G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238、317、396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N3),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氮处理对群体指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农学效应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影响极显著,滴灌带布置条数对茎粗和果枝始节高度有显著影响;增加布管数量和施氮量可增加机采棉的叶面积指数,并在生育中后期达到显著影响;机采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单峰趋势,在N2水平下有最大值;滴灌带条数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吐絮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结论】水氮空间调控会显著影响棉花群体塑造和产量。适合“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机采棉模式的水氮组合为G5N2;考虑种植成本,也可选用G3N2组合,但需要适当提高其灌水频率,并对应减少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影响品质变化的相关酶来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软化与黄化。分析4 ℃及4、6 μL/L 1-MCP+ 4  ℃复合处理2种叶菜(生菜和瓢儿菜)后,其失水率、膜透性(电导率、丙二醛(MDA)、脆性[脆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酶活性]、黄化程度[叶绿素、叶绿素酶(CLH)酶含量、脱镁叶绿素酶(PPH)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种叶菜贮藏4 d后严重萎蔫失去商业价值,1-MCP+4  ℃保鲜处理后能贮藏至12 d,1-MCP+4  ℃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叶类蔬菜水分散失程度、缓解电导率和MDA升高、缓解叶片脆度降低和叶绿素降解,其中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效果最为理想。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12 d时生菜、瓢儿菜的脆性下降率(14.48%、28.12%)均比对照组4 d时(82.89%、80.12%)低,其β-GAL酶活性分别为15.01 nmol/(min·g)、19.53 nmol/(min·g),分别上升41.86%、12.74%,而对照组仅4 d就上升2倍左右。贮藏12 d时,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两种叶菜叶绿素含量降解率(23.45%、30.13%)低于第4天时对照组(65.76%、72.37%)。相关的酶活含量数据也正好对应,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生菜贮藏12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2.33%、67.11%,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55.99%、74.50%。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瓢儿菜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4.93%、51.49%,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活则降低53.03%、52.04%。6 μL/L 1-MCP+4  ℃通过有效调控β-GAL酶活性从而延缓叶菜软化的速度,通过影响CLH和PPH酶含量而缓解叶绿素降解,这为探索叶类蔬菜的保鲜机制,进一步利用采后处理技术延长叶类蔬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