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6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2114篇
林业   1929篇
农学   1560篇
基础科学   1444篇
  2733篇
综合类   10600篇
农作物   1377篇
水产渔业   1161篇
畜牧兽医   3481篇
园艺   1586篇
植物保护   1069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1010篇
  2021年   1035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972篇
  2018年   674篇
  2017年   1205篇
  2016年   768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171篇
  2013年   1483篇
  2012年   1964篇
  2011年   2075篇
  2010年   1900篇
  2009年   1749篇
  2008年   1616篇
  2007年   1487篇
  2006年   1311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1对引物从含有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质粒pNS1上亚克隆NS1基因,将NS1基因插入到中间转移载体pUSK中,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USK—NS1。将pUSK—NS1与伪狂犬病毒Ea株TK/gG/LacZ^ 突变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细胞IBRS-2,通过空斑纯化得到了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株TK/gG^-/NS^ 1。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NS1蛋白。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用毒株。  相似文献   
92.
对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种植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后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柠条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林龄年份的增加,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草地生产力由于土壤储水量相对较高,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草产量受季节降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
几种缓释肥的氮释放特性以及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程滨  张强  杨治平  刘平  李磊  郑普山 《草业科学》2005,22(5):104-106
实验室内采用水浸泡法对尿素、3种缓效肥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自研草坪肥)的缓效肥的初期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尿素的初期溶出率为22.75%,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小于15%的指标,而微分溶出率为0.22%,也小于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微分溶出率(0.25%~2.5%)指标.其他几种缓释肥的初期溶出率为8.73%~14.42%,微分溶出率为0.30%~2.11%,符合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指标.田间试验比较和研究了尿素、3种缓效肥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的缓效肥对草坪草的干草产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尿素和包衣尿素处理的草坪草的生长量前期较高,后期产草量较低,呈马鞍型.其他处理的草坪草干草产量则比较平缓,肥料的氮释放特性与草坪草生长趋势相同.不同肥料处理对草坪草的中量、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苜蓿秋眠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秋眠性实质上是在秋季日照变短和温度降低时植株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生长特性,这种生长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订,才使它在苜蓿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秋眠性已成为栽培选择品种时的首要指标.概述了秋眠性的概念及发展史、测定方法、有关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发展,碳循环正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其研究发展过程、主体内容和方向的同时,对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概述,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机制研究、研究方法及模型的发展动态,并对今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
西安荷斯坦奶牛群5个基因座位遗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PCR-RFLP方法对西安荷斯坦牛的κ-en、β-lg、β-lg5′侧翼区、CSN1S2、IGFBP-3共5个基因座位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安荷斯坦牛群中,没有发现携带CSN1S2^P等位基因的个体,其多态信息含量为0。κ-en基因座位呈现低度多态(PIC=0.2366),β-lg、β-lg5′侧翼区、IGFBP-3基因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68、0.3689、0.4439,均呈现中度多态。κ-en、β-lg、β-lg5′侧翼区、IGFBP-3、CSNIS2基因座位的杂合度和DNA多态度分别为0.2742、0.3947、0.4879、0.4891、0和0.0255、0.0116、0.0333、0.0112、0。而且,在西安荷斯坦牛群中,κ-en、β-lg、β-lg5′侧翼区、IGFBP-3共4个基因座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CSN1S2基因座位处于纯合状态。  相似文献   
97.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素基因的检测,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e Pasteurella multocida,T^ Pm)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PCR鉴定与生化鉴定Pm结果完全一致;PCR分型表明有46株为D型Pm,18株为A型:Pm,1株为B型Pm,1株无法定型;有8株用PcR检测为T^ Pm;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这8株T^ Pm的进一步鉴定也表明均为产毒素菌株。所鉴定的8株T^ Pm都为D型,都分离于有严重PAR症状的猪。  相似文献   
98.
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后备种母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日粮维生素E对后备种母鸡体形、肌肉和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20周龄后备种母鸡的体重、体重均匀度、胸骨长度、胫长度、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翅重率、腹脂率、冠高度和卵巢重量没有显著影响(P>0 05 ), 但高剂量维生素E日粮显著增加输卵管的长度和重量(P<0 05)。结果表明日粮高维生素E水平(180mg/kg) 可加速20周龄后备种母鸡输卵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
种公猪精液中猪瘟和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参考GenBank公布的猪蓝耳病病毒(PRRSV)VL2332株、LV株以及猪瘟兔化弱毒(CSFV)C株的基因序列,各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在相同PCR扩增条件下能同时检测PRRSV和CSFV的RT-PCR方法。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1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86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检测,结果18份呈PRRSV阳性,24份呈CSFV阳性,其中有11份为PRRSV和CSFV的混合感染,约占送检精液样品的5.91%。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精液中这2种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0.
人工诱发鸡新城疫的攻毒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口鼻接种组、皮下接种组、肌肉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的NDV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结果不同攻毒途径的致病性有差异,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最大,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量最小。本文对造成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人工诱发新城疫,建议采用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