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155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112篇
  143篇
综合类   989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95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的疾病种类、主要发病鱼类、疾病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总结出福建省海水养殖鱼类近三年共发生24种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4种,寄生虫性疾病11种,不明原因疾病7种。这些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病毒病、弧菌病和本尼登虫病。  相似文献   
82.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海南龙血树查尔酮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得到1条1 456 bp的cDNA序列,命名为DcCHS。DcCHS含有1 173 bp的阅读框架、99 bp的5′非编码区和184 bp的3′非编码区,编码390个氨基酸。DcCHS与其他植物的CH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4%以上,具有高度保守的CHS_like结构域、活性位点以及信号序列。推测DcCHS的分子量为42.7 ku,等电点pI为6.14,稳定性极差,具有15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的可能性较大,并预测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DcCHS在花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根、茎、叶和果实。  相似文献   
83.
广藿香为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植物,是我国著名的南药之一。通常以其干燥地上部分入药,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等功效,是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此外,以其提取的广藿香油是世界上医药工业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经济价值高,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广藿香为热带地区引入我国栽培,种质类型单一,遗传基础狭窄,资源极为有限。由于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栽培的影响,广藿香种质产生了一些变异和分化,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南方省(区),按照产地将其分为牌香、肇香、湛香和南香4种。广藿香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且由于田间管理粗放,其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受品种、产地、栽培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药学的发展,其主要药用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相关研究开展顺利,目前关于广藿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有效成分的药效药理、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方面,而对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不足。优良的品种和高效规范的种植技术是药材产量和质量稳定的基础,为充分利用广藿香药材资源,进一步推广广藿香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广藿香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栽培技术中的瓶颈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广藿香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技术缺乏,连作障碍问题严重,提出要加强广藿香的繁殖技术和品种选育研究,积极推进广藿香的规范化种植,以期为广藿香的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脂肪酸酯在TG-DSC下的挥发与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2和O2氛围下,分别对饱和脂肪酸甲酯(C16∶0和C18∶0)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C18∶1)3种纯酯以及来源于生物油脂的混合酯样品进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研究。研究发现:在N2氛围下,C16∶0的起始失重温度为157.3℃,要比C18∶0低;而C18∶1比C18∶0更容易挥发,对应的起始失重温度分别为175.9℃和193.7℃;由3种纯酯在N2和O2氛围下各自起始失重的温度间隔可判断出碳链较长的C18∶0着火性能最佳,C16∶0与之接近,C18∶1的着火性能最差;3种纯酯样品的TG-DSC曲线在N2氛围下因挥发和热解均呈现出吸热峰,而在O2氛围下在剧烈燃烧时呈现放热峰形。混合酯在不同氛围下都呈现了与纯酯相类似的热重特性和热流峰形,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组分对混合酯燃料特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以连续2年林地覆盖和不覆盖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林为对象,测定了叶片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值,研究短期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2、3年生立竹叶片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1年生立竹有显著影响;对1~3年生立竹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总体上有较明显的影响,并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值。  相似文献   
86.
“道统”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用以表征儒家根本精神的传承统绪。道统作为儒学的深层内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儒学的基本概貌和形态。朱熹以“心传”、“心法”为其道统论的主要意涵,构筑了以“道心”与“人心”、“理”与“气”、“天理”与“人欲”为基本特征的“二世界”的哲学;牟宗三则以“心体即性体”、“即存有即活动”释道统,建构了其道德形上学。在“后新儒学”的视域下反思宋明理学空谈理气心性,现代新儒学引向超越绝对的偏失,致力于当代儒学重构时,重归孔子之“道”,确立儒学“新道统”或许应是基础性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靶向沉默Smad7基因特性,同时进行沉默效果检测.方法以Smad7基因为靶目标,设计合成3条siRNA序列,进行细胞转染,利用Rea1time—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沉默效果,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同时检测出最佳的转染浓度和转染时间.结果针对Smad7基因设计合成及筛选出靶向沉默Smad7基因的干扰序列(siRNA1);siRNA1的最佳转染浓度是4μg/mL;siRNA1的最佳转染时间是24h;siRNA1对Smad7的抑制效果优于其他干扰序列.结论siRNA1能有效沉默Smad7基因;lipofecta—mineTM2000可成功将siRNA1转染至神经细胞,转染效率较高;利用siRNA技术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8.
不同断根处理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断根处理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切断苗木的侧根会对苗龄为5年生的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负效应而有利于促进新侧根的萌发,其影响程度与断根的强度有关。其苗木经断根处理后新根萌发较快,50天左右有新的侧根生出,其中以切断云南拟单性木兰大苗的全部侧根于切口喷200 mg.L-1的ABT生根粉的A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断根3个月后每株苗木萌发的新侧根平均数为138.8根,根长≥5 cm的侧根平均数为38.4根,侧根深度达32 cm,最长侧根长度14.4 cm,其苗木的新根萌发已经较为充分,可以出圃种植而能保证有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9.
郑芝13号是以9202作母本、8808早作父本杂交,连续7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鉴定。该品种2005—2007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粗脂肪含量56.96%,粗蛋白质含量20.92%;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且耐渍、抗倒伏能力强。介绍了郑芝13号的选育背景和经过,总结了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化肥的一次施用量过大造成面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功能化生物炭是构建化肥缓释的重要材料,是生物炭基缓释肥开发的一条途径。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炭原料,鸡蛋壳为钙原料,基于热解转化技术耦合氮磷的同步富集制备钙镁型秸秆生物炭肥(Ca/Mg-BCF)。通过温度和pH值对Ca/Mg-BCF缓释性能的影响试验、缓释动力学和淋溶模拟试验等,研究了Ca/Mg-BCF的缓释性能;结合表征技术,初步揭示其缓释氮磷的机理;利用盆栽试验考察了该炭肥与传统化肥对玉米生长影响。结果表明:Ca/Mg-BCF对N和P的缓释作用明显优于化肥(CF),Ca/Mg-BCF对N和P的释放率(5.90%和8.68%)在缓释48 h后,分别比CF降低了88.10个百分点和74.22个百分点;淋溶试验证明,Ca/Mg-BCF对N和P的累积释放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Ca/Mg-BCF对养分的释放受温度(10~40℃)的影响较小,其对N和P的释放分别在pH值为1~7和3~10之间较为平稳。Ca/Mg-BCF对N和P的缓释性能,主要受多种作用协同控制,包括鸟粪石等晶体的溶解速率、磷酸根的再沉淀、静电吸引以及生物炭的限域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