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283篇
农学   358篇
基础科学   122篇
  368篇
综合类   846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376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6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41.
不同铵硝比营养液对生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波  沈其荣  赖涛  陈爱群  魏晋 《土壤学报》2007,44(3):561-565
氮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氮素形态有多种。但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植物生长的主要氮源为NH4^+-N和NO3^-—N。由于作物本身遗传特性和营养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的差异,作物对NH4^+-N和NO3^--N的吸收利用和适宜性也有不同。对蔬菜作物来说,  相似文献   
142.
氮磷亏缺条件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收集装置收集杨树幼苗根系分泌物,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UPLC)对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均能分泌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苯甲酸和肉桂酸等酚酸类物质,养分缺乏显著促进杨树根系分泌酚酸。在缺N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125%~263%、香草醛201%~316%、苯甲酸230%~332%、肉桂酸138%~188%,且根系分泌的各酚酸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但3个培养时间段内(0~5天,6~10天,11~15天)酚酸分泌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缺P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96%~124%、香草醛58%~156%、苯甲酸222%~734%、肉桂酸99%~328%,其中,苯甲酸和香草醛的分泌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苯甲酸和肉桂酸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平均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在缺N条件下的平均分泌速率高于缺P培养,而苯甲酸和肉桂酸的平均分泌速率低于缺P培养。杨树幼苗在N,P缺乏条件下根系分泌酚酸...  相似文献   
143.
洪雅县退耕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退耕还林重点示范县洪雅县竹林碳储量多元线性回归遥感模型,基于碳储量遥感模型估算出四川省洪雅县退耕还林以前(1994年)、退耕还林后第4年(2004年)和退耕还林后第7年(2007年)的竹林碳储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竹林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年间(1994—2007年)洪雅县竹林碳储量和面积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前期(1994—2004年)增速大于后期(2004—2007年);竹林碳储量和面积分布规律相似,都呈现出向低海拔、平缓坡和各坡向发展的趋势,其中2004年>25°坡度区域竹林碳储量和面积变化最明显,2004年>25°坡度区域竹林碳储量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79.53%,竹林面积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78.18%,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区域竹林碳储量与面积增加的驱动力;竹林碳密度呈现先降后升总体略微降低的特点,1994年碳密度最高为33.76tC·hm-2,2004年下降为33.25tC·hm-2,2007年又恢复到33.67tC·hm-2;利用克里金插值(Kriging)对模型进行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4.
沉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重点对9科15种沉水植物化感作用物质的构成及抑制15种藻类的生长,沉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45.
Self-biting disease occurred in most farmed fur animals in the world. The mechanism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this disease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applied bulked sergeant analysis (BSA) in combination with RAPD method to analyze a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 linked with self-biting trait in mink group. The molecular marker was converted into 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 marker for rapid detection of this disease. A single RAPD marker A8 amplified a specific band of 263bp in self-biting minks, which was designated as SRA8-250, and non-specific band of 315bp in both self-biting and healthy minks. The sequences of the bands exhibited 75% and 88% similarity to Canis familiarize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I region and Macaca mulatta MHC class I region, respectively. A SCAR marker SCAR-A8 was designed for the specific fragment SRA8-250 and validated in 30 self-biting minks and 30 healthy minks. Positive amplification of SCAR-A8 was detected in 24 self-biting minks and 12 healthy minks. χ2 tes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in the det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is indicated that SRA8-250 can be used as a positive marker to detect self-biting disease in minks. Furthermore, the finding that self-biting disease links with MHC gene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46.
荸荠秆枯菌(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Lentz)生长发育温度8~35℃,最适于菌丝体生长、产孢的温度为25~30℃,20~28℃孢子萌芽率较高。致死温度46℃10min。病菌在RH75%以上生长良好,其产孢量则随湿度升高而增加。RH81%以上孢子可以发芽,饱和湿度再加水滴时发芽率最高。PH4.50~9.13均较适于病菌生长,产孢量则以在PH6.94~9.13时较多,PH4.20~7.60较适宜孢子发芽。连续黑光灯照射有促进孢子形成和菌丝体旺盛生长的作用。此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以蜜二糖、麦芽糖、葡萄糖等产孢量较多。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的氮源是甘氨酸、DL-α-氨基丙酸和氨基乙酸,脲素较差。  相似文献   
147.
温度势梯度下土壤水平一维水盐运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分析温度势梯度作用下的土壤水平一维水盐运动特征,该文对土柱中存在温度势梯度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水盐运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瞬态温度变化过程和稳态温度形成特征的探讨,研究了温度势梯度存在时水平一维土柱中水盐运动的特点。在温度势梯度影响下土壤水分总体上从暖端向冷端迁移,而土壤盐分则以某位置为临界点在暖端累积,在该临界位置前后土壤含盐量与初始含盐量相比,由高于该值到低于该值,并在接近冷端处与初始值相同  相似文献   
148.
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食品、医药和饲料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讨论了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益生菌的抗菌作用,并展望了益生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38例 HBsAg 携带者和5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HBV DNA 特异性片段,通过与 HBsAg 滴度及 HBV 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HBV DNA 阳性率与 HBsAg 滴度呈正相关(r=0.981,p<0.005),与 HBeAg 减低,抗-HBe 产生以及其后的 e系统消失过程呈相应递减趋势。并且在单项抗-HBs 阳性的血清中,HBVDNA 检出率可达10%。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叶龄移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稻在3~8叶之间移栽,以4叶处理产量最高,达10374kg/hm2,比8叶期移栽增产11.0%,方差分析结果,3~6叶之间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8叶期移栽显著增产;根据稻米检验结果,垩白率、垩白度受移栽叶龄影响较大,适宜叶龄移栽能显著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采取中苗移栽能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直链淀粉降低,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