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7篇
  免费   1600篇
  国内免费   2216篇
林业   2126篇
农学   1218篇
基础科学   1079篇
  2420篇
综合类   12420篇
农作物   2060篇
水产渔业   1083篇
畜牧兽医   3812篇
园艺   1714篇
植物保护   113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961篇
  2021年   1010篇
  2020年   945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642篇
  2017年   1045篇
  2016年   724篇
  2015年   1155篇
  2014年   1172篇
  2013年   1381篇
  2012年   2142篇
  2011年   2198篇
  2010年   2223篇
  2009年   1935篇
  2008年   2009篇
  2007年   1850篇
  2006年   1638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811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畜禽复合矿物质预混料生产为例基于有效的危害分析,研究了OPRP、HACCP计划的影响因素,阐明了饲料生产企业对饲料安全危害控制措施的目标、具体方法。研究并提出了OPRP和HACCP计划设计与再设计的关键要素,为饲料生产企业有效控制饲料安全危害、建立饲料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992.
卢美浩 《水利渔业》2007,27(4):94-95
在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亲本的试验池投喂纯鲜活饵料,结合常规水体消毒,连续15 d后,亲本死亡进入到一个低水平平稳期,次月死亡率降到0.8%;对照池投喂用鲜活商品鲢(去内脏)鱼糜与亲鳖料拌成的中、西药团状药饵,死亡率仍高达11.7%。2池的差异十分显著。对非药物防治中华鳖亲本白底板病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了陆封型大西洋鲑移植驯化技术及养殖生物学跟踪观察结果。通过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在水温3~11℃的条件下进行孵化,积温达到140~22l度日孵出仔鱼,孵化率达到85%;历经3周年流水低温育种,培育出苗种10万尾。采用强化培育,人工调控环境生态因子诱导亲鱼性成熟的方法,育出后备亲鱼5万尾,成熟亲鱼0.4万尾,成功地实现了大西洋鲑在我国全人工繁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94.
闽东渔场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0.34×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3.22×104t和11.17×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合计为15.50×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1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也于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削减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实行捕捞力量和渔获量“负增长”,待到渔获量下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水平时,才恢复实施“零增长”制度。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究急性高温胁迫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鲈3号”存活率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5℃(对照组)下暂养的大口黑鲈“优鲈3号”直接放入31、34、37℃水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应激后鱼体的存活率及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7℃组成活率低于31℃、34℃组,仅为50%。31℃和34℃组T-SOD、GSH-PX、CAT、LZM、AKP和ACP活力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37℃组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ACP活力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培育大口黑鲈“优鲈3号”鱼苗时温度应该保持在34℃以下。  相似文献   
996.
美洲黑石斑鱼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俗名有翡翠斑、珍珠斑等美称,是美国近年成功开发的一个新养殖鱼种。它的养殖和市场潜力巨大,活鱼和加工产品极受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的欢迎。我国从2003年引进,试养效果良好;2006年大规模生产苗种达100余万尾,为在我国推广养殖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潜力、商业价值和在我国推广养殖的可行性,认为该品种很适合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温带和亚热带水域开展深水网箱、工厂、池塘等模式的养殖,预测产品不仅可以内销而且有望远销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997.
鳙鱼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常规方法从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后,选取250~750bp大小的片段构建鳙鱼基因组文库。采用人工合成的重复序列(CA)15、(AG)12、(AAG)8用同位素标记作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筛选基因组文库,获得鳙鱼的微卫星序列。进一步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通过杂交获得99个阳性克隆,经测序筛选出82个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65对。  相似文献   
998.
海南“石斑鱼苗网”渔具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波  卢伙胜 《海洋渔业》2006,28(4):346-349
对在2004年7~8月间南海区小型海洋渔具渔法调查中发现的“石斑鱼苗网”的渔具结构、属性、性能和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石斑鱼苗网”属于敷网类,网团型,延绳式。对石斑鱼苗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其实施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99.
免疫球蛋白是鱼类适应性免疫中主要的效应因子之一, 研究鱼类免疫球蛋白对鱼类疾病的免疫防控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 PCR 与 RACE 技术克隆获得青鲫(Carassius auratus indigentiau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Z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Z, sIgZ)重链基因 cDNA 全长序列 (基因序列登录号: MZ274344.1), 青鲫 sIgZ 重链基因 cDNA 序列全长 2083 bp, 其开放阅读框长 1668 bp, 编码一条由 556 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相对分子质量为 61.59 kD, 理论等电点为 7.03。青鲫 sIgZ 重链基因结构由 1 个可变区(VH), 4 个恒定区(CH1-CH4)以及 1 个分泌型的尾部(secretory tail, Sec tail)构成。在 GenBank 中进行同源序列检索, 青鲫 sIgZ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 IgZ 的相似性依次为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63.17%)、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60.82%)、鲤(Cyprinus carpio carpio) (52.98%)、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37.06%)和金头鲷(Sparus aurata)(35.01%)。利用 MEGA 5.1 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 采用邻接法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 发现青鲫 sIgZ 基因与同属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 IgZ 聚为一支, 青鲫 sIgZ 与团头鲂的 sIgZ 亲源关系最近。通过 qPCR 检测青鲫不同组织中 sIgZ 基因的表达, 发现青鲫头肾中 sIgZ 基因的表达量最高, 中肾、脾和肝脏次之。利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青鲫进行浸泡感染, sIgZ 在头肾、脾脏、中肾、肝、肠、鳃和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在感染的 28 d 内先升高后降低, sIgZ 的相对表达量在黏膜免疫组织(肠和皮肤)中达到峰值的时间要早于系统免疫组织(头肾和脾脏), 肠和皮肤中 sIgZ 在峰值时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头肾中 sIgZ 在峰值时的相对表达量, 实验结果显示, 青鲫 sIgZ 在肠和皮肤黏膜免疫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王宁  陆强 《渔业现代化》2007,34(6):50-54
综述了近年来微颗粒型鱼苗开口饵料在配方、制备工艺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某些不足之处,重点讨论了微颗粒型鱼苗开口饵料所碰到的营养物渗漏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