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9篇
  免费   1082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林业   1207篇
农学   1157篇
基础科学   687篇
  1765篇
综合类   7044篇
农作物   1056篇
水产渔业   684篇
畜牧兽医   2100篇
园艺   1067篇
植物保护   63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660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681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887篇
  2012年   1258篇
  2011年   1198篇
  2010年   1091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950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蔬菜消费量和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栽培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分别采集53个菜地土壤和100种蔬菜416个样品,以研究蔬菜和土壤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并评价不同蔬菜品种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北京市菜地土壤铜积累明显,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中值、几何均值分别为6.0 ̄65.2、24.5、23.2和22.7 mg.kg-1,菜地土壤铜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蔬菜地土壤质量标准;北京市蔬菜铜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0.024 ̄8.25、0.713和0.505 mg.kg-1鲜重;瓜果类蔬菜铜含量显著高于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特菜类铜含量显著高于叶菜类蔬菜。北京市裸露地蔬菜铜含量显著高于设施栽培蔬菜,但北京市本地产蔬菜和外地产蔬菜铜含量差异不显著。铜含量与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以云架豆为最高,因而其抗污染能力较差,茄子、辣椒、小白菜和大葱铜含量次之,冬瓜、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甘蓝、萝卜、叶甜菜和部分特菜最低。估算表明,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铜的量为815.6μg.人-.1d-1,目前尚无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92.
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氨基酸、腐植酸和海藻酸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动态特征和损失的影响,旨在为增效复合肥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依据。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P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减氮20%(CR)、腐植酸复合肥减氮20%(HR)、氨基酸复合肥减氮20%(AR)、海藻酸复合肥减氮20%(SR)。采集水稻生长期不同时间的田面水、径流水和田间渗漏水,分析了不同形态氮素浓度的动态特征和氮素损失。结果表明: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AR、HR和SR)明显降低了田面水TN和NH_4~+-N浓度峰值,峰值分别维持在37.1~49.7 mg·L~(-1)和26.0~28.8 mg·L~(-1),以SR处理田面水TN和NH_4~+-N浓度峰值最低,较CR处理分别降低了38.4%和14.3%,其他减肥处理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施肥一周后,田面水TN与NH_4~+-N浓度逐渐降低至峰值的15%后趋于稳定;各施肥处理NO_3~--N浓度变幅较小,峰值未见明显差异。SR处理0~20 cm土层渗漏液TN浓度最低为16.5 mg·L~(-1),较CR、HR和AR处理分别降低了60.8%、50.1%和54.0%,氮素形态以NH_4~+-N为主,随土层深度增加,渗漏液TN和NH_4~+-N递减。施氮肥处理的氮素流失率大小顺序依次为CFCRHRARSR,SR处理氮素径流损失量最低为6.22 kg·hm~(-2),较CR处理降低了58.5%;增效复合肥氮素减施均明显降低氮素渗漏损失,施氮肥处理氮素淋失率大小顺序依次为ARCFCRHRSR,SR处理渗漏损失最低为7.70 kg·hm~(-2),较CR处理氮素淋失率降低了18.1%;稻田水氮素损失总量也以SR处理为最低,达13.9 kg·hm~(-2),较CR处理降低了22.8%。研究表明,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田面水、土壤渗漏液不同形态氮素浓度有明显影响,可减少稻田水氮素损失风险,以海藻酸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3.
强筋优质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6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麦 68号是通过多亲本复合杂交 ,经Co60 辐射选育而成的集强筋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 ,具 90 0 0kg/hm2 潜力 ,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 ,高抗主要病害。 2 0 0 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94.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为 0 .0 2 %~ 0 .4 7% ;依不同B系遗传背景和不同剂量而异。eui基因存在遗传多型性 ,发现了eui2 (t)新基因。eA系穗颈节显著伸长、异交潜力明显提高。e 杂交稻株高增高 3~ 10cm ,早熟 2~ 3d ,粒重增大 ,有增产的潜力。就不用 (少用 )赤霉素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以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天然落叶松林分生长阶段划分与定向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生长阶段划分是定向经营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为此采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黑河地区天然落叶松林的122块样地进行了林分生长阶段划分。以研究生长阶段和定向经营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河地区天然落叶松林分胸径成熟至少需33 ̄34a。材积成熟至少需45a以上;阴坡生长期比阳坡长3 ̄7a,生长速率比阳坡慢;阳坡宜于发展短周期商品林;阴坡可用作发展中长周期商品林。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蟾蜍活体排卵生物检测,对分子肽含量15%~45%丙氨瑞林促排卵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5%~45%、25%~35%、15%~25%丙氨瑞林使蟾蜍平均产卵率83.3%、78.8%、69.6%,统计分析组间呈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分子肽含量越高促排卵活性越稳定。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显示,动物和人体摄取表达抗原的转基因植物能激发机体的血清和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是当今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及方式、基于植物口服递送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转基因植物疫苗面临的问题等,并展望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其对高含氮、低C/N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0d时,亚硝化活性比较稳定,进水氨氮浓度对其影响不大.进水氨氮浓度在400~600 mg/L时,出水亚硝酸氮浓度都在260~280 mg/L,可以通过控制进水氨氮浓度调节出水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亚硝化反应器出水的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对厌氧氨氧化脱氮率有重要的作用.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80 mg/L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2左右,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氮物质去除率达到  相似文献   
999.
如何教育和培养当代大学生,提高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索质,是亟待研究的时代性课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政教育,使其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具备应有的能力,承担应尽的责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从海南三亚和福建福州金山采集的水稻根中分离鉴定出8种线虫,包括异盘大刺环线虫(Macroposthonia xenoplax)、大刺环线虫(Macroposthonia sp.)、农地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gri)、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草地短体线虫(P.pratensi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刻尾螺旋线虫(H.crenacauda)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其中,异盘大刺环线虫、农地矮化线虫、玉米短体线虫及刻尾螺旋线虫为我国水稻上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