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藤木1号与嘎拉杂交后代。果实圆柱形,平均纵径6.6厘米,横径5.6厘米;平均单果重105克,如鸡蛋大小。果实底色绿黄,果面着鲜红色,片状着色,着色面积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暴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  薛建军  范广洲  董一平  周定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19-1420,1426
在系统论述暴雨灾害评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类暴雨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如灰色关联法、概率统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实际应用为例总结出它们各自的主要评估原理和优缺点。结果表明,灰色关联法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是比较简便易行的灾情评估方法;概率统计法以历史重现率来描述暴雨灾害等级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多种致灾因子按权重简化成一个综合指标来描述暴雨灾害强度,比较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3.
采用枯落物提取法和直接搜索法对岫岩地区大豆田及田埂的越冬蜘蛛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越冬蜘蛛13科32种。其中皿蛛科和球蛛科为优势科,黑微蛛[Erigone atra(Black wall)]和拟青球蛛(Theridion subpallens)为优势种。空间异质性大的田埂越冬蜘蛛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大豆田。多维尺度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田与田埂蜘蛛群落组成的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田内枯落物干重与越冬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田埂对越冬蜘蛛的保护与大豆田有明显的互补作用;保留或人为增加大豆田内枯落物可有效保护越冬蜘蛛。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自然控害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经对辽宁省岫岩蔬菜区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及其寄生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有9种。其中优势种群有潜蝇姬小蜂和茧蜂科的种类3种以上。在蔬菜田不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寄生蜂6月中旬后迅速上升,7月份对两种斑潜蝇的寄生率可达75%以上,对斑潜蝇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使夏、秋季田间两种斑潜蝇种群迅速下降,一般不需防治。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对辽宁省岫岩县蔬菜生态园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斑潜蝇在该地区混合发生,一般保护地发生较露地较重,露地春季发生重,夏秋季发生轻,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控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蔬菜消费量和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栽培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分别采集53个菜地土壤和100种蔬菜416个样品,以研究蔬菜和土壤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并评价不同蔬菜品种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北京市菜地土壤铜积累明显,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中值、几何均值分别为6.0 ̄65.2、24.5、23.2和22.7 mg.kg-1,菜地土壤铜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蔬菜地土壤质量标准;北京市蔬菜铜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0.024 ̄8.25、0.713和0.505 mg.kg-1鲜重;瓜果类蔬菜铜含量显著高于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特菜类铜含量显著高于叶菜类蔬菜。北京市裸露地蔬菜铜含量显著高于设施栽培蔬菜,但北京市本地产蔬菜和外地产蔬菜铜含量差异不显著。铜含量与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以云架豆为最高,因而其抗污染能力较差,茄子、辣椒、小白菜和大葱铜含量次之,冬瓜、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甘蓝、萝卜、叶甜菜和部分特菜最低。估算表明,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铜的量为815.6μg.人-.1d-1,目前尚无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我们研究了大气重金属沉降高风险区菜地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评价了研究区种植的蔬菜对不同人群(男性、女性、成人和青少年)产生的健康风险,并筛选了低累积重金属的蔬菜类型。  【方法】  在河南省大气重金属沉降风险高的蔬菜产区进行调查。分别采集设施栽培和露地条件下种植的叶类(青油菜、青菜、香菜)、葱蒜类(大蒜)、茄科类(茄子、辣椒、番茄)、瓜果类(苦瓜、黄瓜)、豆类(长角豆、四季豆)和块根类(萝卜)蔬菜样品,分析了蔬菜可食用部位Cd、Pb含量及富集能力,讨论了其主要的污染来源,并利用Monte Carlo模拟,对不同种类蔬菜可食用部位进行概率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  设施栽培和露地条件下,蔬菜可食用部位Cd的富集系数均高于Pb。不同类别的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瓜果类蔬菜为Cd、Pb低累积蔬菜,设施栽培条件下瓜果类蔬菜可食用部位积累的Cd、Pb含量最低,Cd、Pb含量分别为0.020、0.036 (黄瓜)和0.008、0.055 (苦瓜) mg/kg,低于食品重金属污染限值。对比设施栽培和露地条件下种植的蔬菜可食用部位的污染程度发现,露地条件下蔬菜Cd、Pb的污染程度更高,大部分叶类蔬菜和葱蒜类蔬菜为重度污染,其中青油菜Cd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达到10.26,PN (Pb)达到了10.00。概率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群摄入Cd、Pb污染蔬菜产生的复合非致癌健康风险差别不大,其中摄入瓜果类和块根类蔬菜对人体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瓜果类蔬菜,设施栽培下,成年男性摄入苦瓜产生的总目标危险系数的P75 (第75百分位点)仅为0.120。  【结论】  不同类型蔬菜的Cd、Pb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叶类蔬菜对Cd、Pb富集能力最强,瓜果类较弱,尤其是苦瓜。污染区设施栽培的瓜果和豆类蔬菜可安全食用。大气沉降是蔬菜Pb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在大气重金属沉降高风险区进行设施栽培,选择低积累Cd、Pb的瓜果类蔬菜,降低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双七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大豆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试验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 Nt1),Na2=0.8564 Nt2/(1+0.0491 Nt2),Na3=0.7158 Nt3/(1+0.0142 Nt3)。Na4=0.9983 Nt4/(1+0.0097 Nt4),Na5=1.1309 Nt5/(1+0.0089 Nt5)。  相似文献   
9.
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方法】 通过根箱法研究了五种挺水湿地植物 (大叶皇冠草、黑籽荸荠、圆币草、草龙、小婆婆纳) 根际 pH、氧化还原电位 (Eh)、Fe2+ 和 Fe3+ 浓度、铅 (Pb) 的化学形态及移动性的变化。 【结果】 与非根际相比,五种植物根际pH下降,Fe2+ 和 Fe3+ 浓度显著下降,Eh显著升高,Pb的移动性显著降低 (P<0.05)。与非根际相比,根际pH下降幅度为 0.1~0.4个单位,根际Fe2+和 Fe3+浓度下降幅度为0.6~2.7 mmol/kg。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 (36.39%~47.54%),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30.16%~41.64%)、有机质结合态 (8.85%~15.08%) 和碳酸盐结合态 (6.89%~12.46%)。五种湿地植物根际Pb的移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根际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大叶皇冠草受根际pH、Eh、Fe3+和Fe2+的影响导致其根际Pb移动性降低效应最为显著。 【结论】 五种供试植物Pb主要分布在根部;根表富集的铁膜数量显著高于锰膜数量;供试植物根际Fe3+含量与Pb的移动性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湿地植物根系铁氧化能力对降低其根际重金属的移动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然草地面积达4. 1×10~6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位居世界第二。草地不仅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饲料,还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处于生态脆弱区,严峻的环境压力加速了草地的退化,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学和生产实际问题。本文旨在总结环境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成果,深入理解各种环境压力影响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过程及其机制,以便促进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建设,指导天然草地的管理与恢复等生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