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2篇
  免费   1629篇
  国内免费   1852篇
林业   1776篇
农学   1280篇
基础科学   896篇
  2911篇
综合类   10337篇
农作物   1621篇
水产渔业   1285篇
畜牧兽医   3695篇
园艺   1760篇
植物保护   1142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1038篇
  2021年   1131篇
  2020年   1033篇
  2019年   1008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1158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1153篇
  2014年   1173篇
  2013年   1507篇
  2012年   2049篇
  2011年   2058篇
  2010年   1863篇
  2009年   1709篇
  2008年   1618篇
  2007年   1476篇
  2006年   1244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对油莎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响应进行研究,揭示其耐盐机制以及抗盐碱能力阈值,为油莎豆在新疆大面积种植及合理划分种植区域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选用2种中性盐(NaCl, 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 , Na2CO3),分别按2∶1的比例配成相应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盐、碱胁迫处理低、中、高浓度分别为 80、160、320 mmol· L-1和40、80、120 mmol· L-1,培养于室内光温培养箱中,在出苗15 d后,测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a含量(Chl a)、叶绿素b含量(Chl b)、总叶绿素含量(Chl T)、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被抑制,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升高。其中Pn与Gs、Tr、Chl 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ar、Chl T、Fm、ΦPSⅡ、qP(P<0.05)成显著正相关,与Y(NO)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因此油莎豆在盐、碱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与Gs、Tr、Chl a的降低有关。且油莎豆在盐碱胁迫下可通过降低Gs、Tr、叶片含水量(WC)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启动热耗散机制来维持水分的供给和光合系统的动态平衡。在不同盐成分处理中表现为同浓度下碱胁迫抑制程度均大于盐胁迫。  相似文献   
992.
以吉林省镍矿区作为污染中心,调查周边1~5 km不同距离玉米农田中铬、镍、镉、砷和铅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玉米体内的蓄积量和分配规律,为合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制定治理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中,镍、镉含量超标1.3至8.9倍,砷含量接近标准上限,铬、铅不超标;在漂移性方面,镍和镉较弱,而砷、铬和铅较强。重金属含量高的农田,玉米子粒生物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可达15.8%~31.7%。玉米对镍、铬和砷的富集量较多,对镉和铅的富集量较少,且倾向于砷、铬富集于子粒,镍、镉、铅富集于营养器官。吉林省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重金属污染和转移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玉米适合做镍的修复植物,在砷或铬含量高地区不宜种植食用玉米。  相似文献   
993.
花生是优质的食用蛋白资源,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潍花8号进行EMS诱变获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的突变体,并对潍花8号突变体及其野生型开花后20天、40天和60天的籽粒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野生型(P05-20、P05-40、P05-60)和突变体(P06-20、P06-40、P06-60)样品文库。将野生型与突变体3个不同发育时期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别获得2936、3329、284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599、2471、70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337、858、2142个。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6、23、31条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其中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通路有糖酵解/糖异生、脂肪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并在其中筛选到15个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该转录组测序结果有利于揭示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为更好地理解油料作物蛋白质合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植物激素JA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东农冬麦1号(Dn1)的强抗寒性与JA信号转导有关,为了探讨Dn1抗寒性的提高是否与内源JA合成基因的表达有关,以Dn1为试验材料,外施MeJA处理,对不同温度胁迫下JA合成基因(TaLOX1、TaLOX2、TaLOX3、TaAOS、TaAOC、TaOPR2、TaLOX2A、TaLOX2B和TaLOX2D)的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TaLOX2A、TaLOX2B和TaLOX2D蛋白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提高了Dn1分蘖节中TaLOX1、TaLOX3、TaAOC和TaOPR2的相对表达量,在-10℃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外源MeJA处理显著提高了0℃下分蘖节中TaLOX1、TaLOX2、TaLOX3、TaAOS、TaAOC的相对表达量;TaLOX2A、TaLOX2B和TaLOX2D基因均位于小麦5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中,属无规则卷曲蛋白,结构相似,保守结构域相同,蛋白功能相同或相似。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JA合成基因在冬小麦响应抗寒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DEAD-box RNA解旋酶是RN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RNA代谢过程中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目前,尚未见有人对小麦DEAD-box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与分析。为探究小麦DEAD-box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水稻DEAD-box基因家族基因为参照,从小麦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到134个小麦DEAD-box家族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树和共线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DEAD-box蛋白多数为弱碱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布广泛,核分布最多;小麦与水稻DEAD-box家族基因亲缘性较高,小麦DEAD-box蛋白结构域与核心基序排列有序稳定,高度保守;小麦DEAD-box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节段性复制事件,水稻与小麦DEAD-box基因无序共线性连线,说明DEAD-box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染色体异位突变。进一步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Dn1)和东农冬麦2号(Dn2)为材料,对其转录组库中低温差异表达的7个DEAD-box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基因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均有差异。Dn1中DEAD-box基因的表达量在 -10 ℃达到峰值,而Dn2中DEAD-box基因的表达量在-25 ℃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及肥效特征,通过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整合分析法(Meta-analysis),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小麦产量分布及肥料的产量差贡献率、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小麦田间平均产量为6.00 t·hm-2,变化范围较大 (2.69~8.65 t·hm-2),不同区域平均产量表现为第一扇面>第三扇面>第二扇面。肥料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施肥导致的产量差为2.40~2.87 t·hm-2,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差的贡献率最大。氮、磷、钾肥的相对产量分别为0.96、0.85、0.92。在基础地力条件下,土壤氮素对小麦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钾素,磷素贡献最小。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4.94、12.13、15.33 kg·kg-1,氮、磷农学效率较高地区均为第一扇面,钾农学效率较高地区为第二扇面;氮、磷、钾肥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6.12、60.95、82.92 kg·kg-1,均以第二扇面值最高。可见,黄河三角洲小麦肥料利用率有待提升,氮素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应重视减施氮肥,不同区域土壤地力及肥效差异较大,施肥过程中需因地制宜配合土壤改良,才能起到更好的增产节肥功效。  相似文献   
997.
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和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 L/667 m2处理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61%和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998.
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38 276和414 kg N/hm2)和3种不同施用方式(1:氮肥10%作基肥,30%小培土时施用,60%大培土时施用;2:氮肥30%作基肥,70%小培土时施用;3: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测定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结果]甘蔗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276 kg N/hm2增产效果较好氮肥早施可以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大量施用氮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早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磷酸盐的溶解,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容易造成氮流失,氮利用率低结论甘蔗氮肥合理施用方式为两次分施,施氮量为138~276 kg N/hm2。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方面事故与故障多发、频发的现状,从分析我国及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发展状况入手,对四国高速铁路安全防灾体系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高速铁路安全防灾体系建设的建议,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