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5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483篇
林业   567篇
农学   401篇
基础科学   263篇
  669篇
综合类   3423篇
农作物   464篇
水产渔业   247篇
畜牧兽医   902篇
园艺   481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AIM: To probe into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t PHF-1 sites induced by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 in vivo. METHODS: Twenty-one ra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ree groups as follows: GSK-3β transfection group, vecto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0.1 μg/3 μL GSK-3β-HA plasmid or vector was injected bilaterally into cerebrum of the rats respectively, rats without injection were controls.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cortex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SK-3β-HA plasmid and tau phosphorylation using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tau antibody PHF-1. RESULTS: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GSK-3β-HA for 48 h, GSK-3β-HA was expressed in GSK-3β transfection group; and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at PHF-1 sites accumulated in neurons in the transfected areas. The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colocalized largely with GSK-3β expressed by the transfected GSK-3β plasmid. CONCLUSIONS: Transfection with GSK-3β in vivo can induc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volving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These data further prove that GSK-3β is a key kinase to induc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nd may be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auopathy-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102.
杀菌剂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现有农药中寻找杀虫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了11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细胞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杀菌剂丙环唑的活性最高,处理后24h和48h,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细胞的LC50值分别为23.89μg/mL和13.62μg/mL。在活体试验中,以0.5μg/头剂量的丙环唑注射斜纹夜蛾4龄幼虫,处理后24h和48h,试虫血淋巴中血细胞数分别下降了19.67%、21.38%,血淋巴含量分别下降了20.42%、23.87%。以0.5μg/头和1.0μg/头剂量的丙环唑注射处理后,斜纹夜蛾幼虫体重显著降低。在注射处理后48h和72h,丙环唑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0.91μg/头和0.63μg/头。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细胞和斜纹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显示出杀菌剂丙环唑衍生物控制害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3.
椰心叶甲在国内的危害与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椰心叶甲在国内的发生、危害、生物学及发生规律,并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技术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4.
根癌农杆菌介导Cry1Ac基因转化‘雪青’梨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雪青’梨叶片愈伤组织为外植体,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aMV35S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Ac基因导入‘雪青’梨。698块愈伤组织和231个Kanr芽与携带表达载体质粒pBX203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共培养3 d后, 转入含50 mg·L-1 Kan的筛选培养基培养30 d, 15 d转接1次。结果表明,在MS + 5 mg·L -1 6-BA + 0.1 mg·L-1 IAA筛选培养基中, Kanr芽率为34.24% , 在1/2MS + 2 mg·L-1 IBA+ 0.5 mg·L-1 6-BA + 500 mg·L-1AC筛选培养基中, 15.58% Kanr芽生根。共获得再生植株32株, 经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 其中4株的基因组已成功导入和整合Cry1Ac基因。  相似文献   
105.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极多产溶液(壳聚糖的酸性溶液)的处理对其低温胁迫后的生长势和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恢复生长过程中,极多产处理浓度为100mg/L和200mg/L的黄瓜幼苗恢复生长较快,常温下恢复生长15d幼苗的光曲线净光合速率及活性氧清除酶SOD、APX和POD也明显高于对照,同时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鲜重和干重也都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适宜浓度的极多产处理能有效地促进冷胁迫后黄瓜幼苗的生长,对低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06.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核衣壳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扩增出大小为294bp的目的片段;再针对这个基因片段。设计合成4条寡核苷酸探针。其中反向引物的5’端用荧光素Cy3标记。以荧光标记不对称PCR技术为基础。通过将单链PCR产物与芯片杂交实现对PRRSV的检测。建立PRRSV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9份猪组织样品进行检测。与RT—PCR检测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快速检测病料组织中PRRSV是可行的,对该病的进行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腺病毒。首先将血凝素基因亚克隆到穿梭载体质粒pAdeno Vator-CMV5-IRES-GFP上,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no Vator△E1/E3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菌株,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A—GFP。将该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以包装重组腺病毒。根据报告基因GFP的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证明获得了可正确表达猪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腺病毒rAd—HA—GFP。重组腺病毒经一次性腹腔注射接种昆明鼠,2周后可检测到血凝抑制抗体,并且抗体至少可以持续12周,证实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血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8.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感染后4 h可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DEV抗原;感染后6 h可在肝脏、食道、十二指肠、直肠及肺脏检测到DEV抗原;IFA对各组织器官中DEV的平均检出率为肝脏46/50、脾脏48/50、肺脏46/50、肾脏0/50、肠道46/50、法氏囊46/50、胸腺47/50、胰腺0/50、大脑0/50、食道44/50、心脏0/50。研究表明:在急性病例中,脾脏、法氏囊、胸腺、食道、肠道、肝脏和肺脏为DEV的主要靶器官;接种后,病毒首先在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出现,然后病毒迅速传播到肝脏、消化道和肺脏中;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E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不同药物处理和给药方式,对不同品种水牛在不同季节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配种后的受胎效果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建立一套稳定的适合水牛同期发情的处理方法。试验选取本地水牛(102头)、摩拉水牛(129头)、尼里/拉菲水牛(98头)和杂交水牛(326头)共655头,分为5个组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河流型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的同期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均高于杂交水牛和本地水牛(P<0.05),但同为河流型的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之间没有差异(P>0.05),以本地水牛效果最差,其同期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分别为74.51%和30.39%;应用不同的药物处理时,以GnRH+PGF2α+GnRH效果最好,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8.46%和46.38%,其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其他各药物组(P<0.05),而用PGc的效果最差(分别为79.10%和33.21%);用PMSG肌注+PGc灌注法,其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次是PMSG肌注+PGc肌注法,PGc肌注法效果最差;在冬季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时,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最高(分别为83.75%和43.28%),明显高于其他各季节(P<0.05);水牛自然发情的人工授精受胎率和胚胎移植的受胎率均比同期发情的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0.
辣椒上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源自南美洲,属于茄科辣椒属(Capsicum L.),为重要经济作物。病毒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侵染辣椒的病毒有40余种[1],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 TMGMV)是近年来在辣椒上发生和危害报道较多的病毒之一。TMGMV是McKinney[2]于1935年在烟草属植物(Nicotiana gluanca)上首次发现的,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成员。除辣椒外,番茄[3]、凤仙花、蓝眼菊和矮牵牛也是TMGMV的自然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