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2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林业   958篇
农学   622篇
基础科学   636篇
  1221篇
综合类   6920篇
农作物   963篇
水产渔业   501篇
畜牧兽医   2386篇
园艺   1059篇
植物保护   54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840篇
  2012年   1210篇
  2011年   1289篇
  2010年   1270篇
  2009年   1144篇
  2008年   1094篇
  2007年   1034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在项目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宜兴市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案例,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建设-使用过程维度,1)项目建设期大量物料投入和电力等资源输入,导致能值投入加大,能值产出下降;2)受土地整治影响,项目建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自给能力减弱,对外界经济投入依赖度增加,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从生命全周期来看,3)由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影响,各项能值指标在项目建设期出现陡增和陡降现象,随着土地整治工程竣工以及效益发挥,各项能值开始趋于平稳,并在全周期末各项指标优于土地整治前各项指标,全生命周期内预计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2.23E+19sej能值产出和60.15万美元能值-货币价值。综合而言,土地整治在项目建成后的10年内对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积极影响,但此后,可能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82.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3.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风毛菊属植物中已知的胁迫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盐胁迫和紫外胁迫。笔者等对盐胁迫和紫外胁迫对风毛菊属植物生长、代谢及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根据GenBank中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CctA基因的参考序列,采用PCR方法扩增细胞毒素CctA基因。在将该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细胞毒素CctA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参考序列(JQ692583)相比,存在3处突变,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4%;CctA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8.00,不存在跨膜区和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有4个抗原表位区域。本研究为CctA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气肿疽梭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合成肽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柞蚕新品种永青是以“青六号”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育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具有青黄蚕血统的柞蚕新品种。选育结果:全茧量12.47g,千粒茧重11.99kg,虫蛹统一生命率94.81%;与吉柞88-2、方山黄杂交,增产幅度达15.5%以上。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地膜露头栽培模式下陇西同类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在控制统一行距的条件下,设计4种不同的株距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黄芩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试验区药材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物经济指标,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优选黄芩地膜露头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株距5 cm栽培的鲜药产量较高,但药材商品规格、产籽量均低,增产不增收;株距15 cm栽培的鲜药商品规格较高,但产量和产籽量均偏低,经济效益低;株距10 cm栽培的出苗率、鲜药产量、产籽量、田间长势、药材商品规格表现好。结论:黄芩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在陇西同类地区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即亩保苗22 000-22 500株。  相似文献   
88.
文章收集整理昆明北市林区20a(1989~2009)森林防火资料,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特点,提出适合该区森林火灾防治方略.  相似文献   
89.
黑龙江烟草病害种类鉴定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龙江主要烟区目前病害发生和危害情况,于2010-2013年对黑龙江烟草主产区病害进行普查。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烟草病害26种,其中真菌病害11种,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害7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非侵染性病害5种;发生普遍且危害重的病害主要是烟草普通花叶病、角斑病。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