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159篇
  464篇
综合类   1487篇
农作物   213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629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造林技术于冻结滞水理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木根系发育分布与冻结滞水的相关性,为防治荒漠,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理论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苗木和高秆造林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 cm~75 cm深度内,即冻结滞水富水带内,含水量达40%~50%,春季冻融水满足苗木生根成活的要求.80 cm~160 cm深度分贫水带,含水量〉5%,高杆造林树木根系极少.到160 cm~200 cm含水量增加,发育,第二层根系。冻结滞水资源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生存繁的重要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2.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非结构基因 (ORF1)和非编码区分别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并对其基因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CH_1a株ORF1全长 11882nt,其中ORF1a长 75 12nt、ORF1b长 4374nt。它们与VR2 33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89%、92 % ;与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5 4%、6 3.3%。ORF1编码两个聚合蛋白 ,其中ORF1a编码的聚合蛋白经裂解后产生 6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 (Nsp1α、Nsp1β、Nsp2_5 ) ,以Nsp2的变异性最为显著 ,它与LV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41%。ORF1b编码的聚合蛋白经裂解后 ,产生 4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 (RdRpCP2_4) ,其中RdRp为病毒的复制酶 ,CP4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 ,与LV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48%。在ORF1a_ORF1b的衔接区有保守的庚核苷酸滑动序列和拟节结构 ,它们是核糖体移码翻译所必需的结构。在基因组末端存在非编码区 ,其中 5’NCR长 190nt,比LV株 5’NCR短 31nt,其核苷酸同源性为 6 1%。 3’NCR长 15 1nt,比LV株 3’NCR长 37nt,保守性稍高 ,其与VR2 332株和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5 .4%和 78.2 %。在 3’NCR末端有一个poly(A)尾巴 ,长 2 0nt。在Poly(A)尾上游有保守的八核苷酸序列 ,是复制酶识别并结合的区域。本研究进一步证实CH_1a株在基因型上属于北美洲型  相似文献   
163.
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根区土壤为试材,在吐鲁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无核白"葡萄园内进行土样采集,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和N、P、K、B、Fe、Zn、Mn、Cu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葡萄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全氮、速效氮处于缺乏状态,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和有效铜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外,铁、锌、锰含量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表明吐鲁番地区葡萄园应增施有机肥,同时根据土壤质地、树龄等的不同,因地制宜,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64.
根据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运用印模法(延9段+延10段+富县组的地层总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子午岭地区侏罗系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研究区古地貌形态丰富多样,主要为高地、斜坡、冲沟、梁地和河谷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油藏、延9油藏和延8油藏的有利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古地貌形成的有利成藏条件为下切河谷提供了来自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通道,斜坡控制着储层砂体的类型和分布规模,以及坡咀、沟间梁和残丘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形成了后期构造圈闭的相对高点.  相似文献   
165.
棉花品种间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和常规棉中棉所36、中棉所35三个品种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钾浓度为0.5 mmol·L-1,可使棉花幼苗生长速率达到最高生长速率80%左右的条件下,中棉所35和中棉所41在6~7叶期的生物量和体内钾吸收量显著高于中棉所36.中棉所35的吸钾量多主要与其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大有关;中棉所41的吸钾量多可能是相对较大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和相对较高的Imax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棉所36的Imax虽然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但体内钾累积量却比较低,这与其较小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有关,该品种体内较高的钾浓度也可能对吸收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苗期钾吸收能力与常规棉相比并不低.  相似文献   
166.
不同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枝条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并结合使用显微镜和游标卡尺,分别对8种不同中间砧的红富士苹果枝条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系,髓部面积与树体的生长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7.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到最大值;玉米东西行向种植东侧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午间作明显大于单作,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玉米阴天和晴天的光合速率,却明显降低了花生光合速率;在晴天,间作玉米花生的Fv/Fm、ΦPSⅡ日变化均呈倒抛物线,上午间作玉米明显大于单作的,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花生的Fv/Fm,中午花生的ΦPSⅡ间作低于单作,上午和下午反之;阴天的Fv/Fm、ΦPSⅡ,间作玉米除中午小于外,上午和下午均大于单作玉米,间作花生全天均高于单作花生,说明玉米花生间作提高了花生对弱光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8.
With trait of late landfill leachate treated hardly,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enhancing biodegradability of late landfill leachate that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etreats late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lculate current efficiency. Varity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late landfill leachate is studied under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on by some tests and current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electrolytic condition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high current efficiency is 34.11%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15 mA/cm^2 and electrolytic time is 6.5 h.  相似文献   
169.
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T、V、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及其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n与Gs、C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7、0.8136,呈显著正相关(r0.05=0.8110),与Ls的相关系数为-0.8496,呈显著负相关(r0.05=0.8110),Pn的午间下降伴随着Gs、Ci的下降和Ls的升高,表明其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与保持系的Pn值相比,CHA型和K、T、V型不育系分别降低0.88、2.76、3.30和2.04 μmol CO2 m-2 s-1,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效应,尤以T型和K型最明显。在水分利用率上,K、T、V型不育系较保持系降低0.94~1.54 μmol CO2 mmol-1 H2O,负效应显著;CHA型不育系较保持系低0.36 μmol CO2 mmol-1 H2O,差异不显著,说明CHA对旗叶水分利用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Pn值因母本基因型的不同而异,冀5418及相应不育系的Pn值较太911289的高,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选择优势效应大的保持系回交,有利于降低不育胞质对小麦光合功能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0.
转玉米C4光合酶基因水稻株系中的光合C4微循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转PEPC、PPDK、NADP-ME、PEPC PPDK等酶基因的水稻株系及原种野生型(WT)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中的C4光合微循环及其功能.用外源OAA或MA饲喂叶切片或离体叶绿体后,光合放氧速率在野生型水稻中增加了50%,在NADP-ME-和PPDK-转基因水稻中增加了50%~54%,在PEPC-和 PEPC PPDK-转基因水稻中增加了100%~150%.证明原种水稻Kitaake叶片中具有一个原初的和有限的C4光合微循环,除PPDK基因、NADP-ME基因外,外源PEPC基因或PEPC PPDK双基因导入原种水稻Kitaake后,可大幅度提高C4光合微循环的运行.水稻中C4光合微循环的增强有降低光呼吸速率(Pr)、增加净光合速率(Pn)的作用,在光能利用上,可增加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的作用;这些结果为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中建立C4微循环系统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