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5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511篇
基础科学   303篇
  735篇
综合类   2659篇
农作物   372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920篇
园艺   400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干旱和铅胁迫对刺槐和紫穗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铅胁迫和干旱胁迫对1 a生刺槐、紫穗槐及其紫穗槐平茬后萌条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 000~3 000 mg·kg-1)的铅处理能提高SOD活性,低浓度(300~500 mg·kg-1)的铅处理提高了POD活性;水分和铅胁迫共同作用,刺激了各树种叶片的酶活性。综合分析,紫穗槐的抗性优于刺槐,抗铅胁迫能力紫穗槐苗木>紫穗槐萌条>刺槐苗木。  相似文献   
992.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33~0.157与0.133~0.317,均低于中国周年繁殖区广东、广西、云南种群的0.157~0.819与1.033~7.705;所有种群的Tajima’s D中性检验和Fu’s F检验结果均为负值,表明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经历了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四川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显著,6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基因交流。陕西略阳、陕西宁强、甘肃徽县、甘肃成县种群的有效迁入个体数和有效迁出个体数之和分别为11 860.66、11 708.65、10 878.66和10 379.32,在中国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交流过程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表明陕南汉水谷地为中国草地贪夜蛾西线北迁入侵西北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黄瓜远缘群体遗传连锁图谱进行始花节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瓜远缘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雌花节位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找到8个控制雌花节位的QTL位点:ff-1、ff-2、ff-3、ff-4、ff-5、ff-6、ff-7、ff-8,分别位于LG2、LG3、LG6、LG7连锁群上,这些QTL位点对雌花节位性状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81.6%、81.0%、81.0%、80.0%、80.6%、81.1%、81.0%、80.7%,其中ff-1、ff-2、ff-5、ff-6、ff-7、ff-8加性效应值为正,为增效加性效应,ff-3、ff-4加性效应值为负,是减效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4.
以PE膜包装冷藏2个月的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4.4、20℃条件下2%、10%CO2处理对果实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CO2处理,随着货架温度的升高,富士苹果对CO2伤害越不敏感;果实在4.4℃条件下比20℃下更易出现衰老症状,品质下降。20℃条件下结合10%CO2处理对果实在抵抗逆境胁迫方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延缓了果实的快速衰老,果肉硬度大,Vc含量高,MDA积累少。经解剖分析、品尝对比后认为,货架期无明显CO2伤害。  相似文献   
995.
刘红秀  霍艳虹 《北方园艺》2010,(14):125-127
西方现代景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园林的风格和形式。受到现代景观思想与设计手法的广泛影响,景观从传统中逐渐走了出来,并形成了现代园林一些明显与传统形式不相同的特征,该文从5个方面谈论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996.
密集烘烤烤烟细胞壁主要成分及降解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壁主要成分及其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密集烘烤条件下细胞壁成分中可溶性果胶含量先升后降,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持续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随着烘烤过程的进行而升高,在48℃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其中果胶甲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关系密切,共同促进果胶降解;纤维素酶主要是促进纤维素降解.细胞壁组分的降解是细胞壁降解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结合自然生草2、4和6年及各自的清耕除草(对照)苹果园耕作层(0 ~ 20 cm)土壤为试材,测定土壤有机质、养分、酶及微生物特性的变化,旨在为长柔毛野豌豆在果园生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生草2、4和6年的果园0 ~ 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与活跃微生物量大多高于其各自的清耕对照;生草2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低于其清耕对照或差异不显著,而生草4年和6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其清耕对照。表明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结合自然生草能全面提升土壤综合肥力。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花表型性状的梨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保存的梨13个种625份资源的花器官11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了花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并对每花序花朵数、雄蕊数、柱头数、花冠直径在5个栽培种的种群内和种群间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脆肉和软肉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梨花器官表型多样性丰富,以白色花蕾、紫红色花药、柱头高于花药和花柱基部无茸毛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50.56%、47.52%、63.20%和80.96%。(2)花药颜色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较高,分别为0.719和2.351,多样性最为丰富,并新发现深红色和深紫色花药两种类型资源。(3)每花序花朵数、雄蕊数、花冠直径和柱头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9.50%、15.12%、13.74%和8.50%,表明柱头数性状的遗传稳定性高于另外3个性状。(4)根据花冠直径分布统计分析,提出了5级数值分级指标与参照品种。(5)梨花4个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72.97%和27.03%,表明种群内变异更为丰富。(6)聚类分析显示,196个脆肉梨地方品种可划分为5类,72个软肉型秋子梨可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999.
以橙黄色果肉西瓜‘WM-Clr-2’及红色果肉西瓜‘PI 179881’为试材,采用HPLC法分析其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在7个发育时期的积累情况,同时采用q RT-PCR技术分析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8个关键酶基因(PSY1、PSY2、PDS、ZDS、CRTISO、LCYB、NCED1和NCED7)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果实的发育,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不断增加,且在同一时期,红色果肉‘PI 179881’中的含量始终大于‘WM-Clr-2’。q RT-PCR结果显示PSY1在‘PI 179881’中的表达量高于‘WM-Clr-2’,LCYB和NCED1在‘WM-Clr-2’中的表达量高于红色果肉‘PI 179881’。分析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的积累规律与相关基因表达规律说明PSY1的大幅上调表达,LCYB的下调表达及NCED1的低表达可能是红色果肉‘PI 179881’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大量积累的主要原因。PSY1的低表达水平,LCYB和NCED1的高表达水平可能是橙黄色果肉‘WM-Clr-2’中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积累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VEC模型和OLS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和玉米质燃料乙醇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际能源市场与我国玉米市场存在高度的整合关系;国际原油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国内玉米价格将上升0.433 2个百分点,但玉米质燃料乙醇价格波动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敏感性检验结果验证了VEC和OLS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