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70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3篇
  57篇
综合类   491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对300日龄的旧院黑鸡JY纯系和旧院黑鸡JY×(绿壳蛋鸡×芦花鸡)LL杂交后代母鸡JLL进行外貌特征和肉用性能比较,并分析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肤色与肉色的关系,建立屠宰性能和肉色的最佳回归方程,以期进一步开发旧院黑鸡的肉用性能。结果表明,JLL与JY的冠、羽、胫、皮肤均为乌色,但JY为豆冠,JLL为单冠。JY和JLL的活体质量均达1 800g以上,屠宰率分别为89.17%和93.30%,全净膛率分别为59.12%和63.41%。JLL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冠高、胸肌质量、皮脂厚、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均高于JY,肤色L*值,胸肌和腿肌的L*值和a*值均低于JY,而腿肌肉色b*值则高于JY。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冠高等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显著相关,肤色L*值、a*值与肉色显著相关。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屠宰率、半净膛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质量与相关体尺性状(胫围、胫长、体斜长)的回归方程R2值高于0.45,而肤色L*值与肉色(胸肌L*值、腿肌L*值、腿肌b*值)回归方程的R20.5。说明JLL具有理想的外貌特征和比JY更佳的肉用性能;胫围、胫长、体斜长和肤色L*值可作为肉用性能的评估指标,成功构建以体尺评估屠宰性能、肤色评估肉色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筛选培育番茄优质壮苗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新疆和田地区番茄穴盘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番茄品种欧官为材料,以椰糠、有机肥以及沙漠中的沙子为主要原料,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配制,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以不同的育苗基质配比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和1个对照,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鲜重、干重、根长、根体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等指标,比较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都对番茄幼苗的生长产生了影响,通过测定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T3处理(椰糠∶沙子∶有机肥=20v∶1v∶1v)的配比对番茄苗的效果最好。【结论】椰糠∶沙子∶有机肥=20v∶1v∶1v的配比对番茄穴盘苗的生长有利,可作为新疆和田地区番茄穴盘育苗的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03.
张清  桂萌  高亮  周康  李军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4):816-824
[目的]优化落葵(Basella alba L.)种子蛋白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抑菌和抗氧化特性,为开发利用落葵种子蛋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盐析法提取落葵种子蛋白,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通过比较不同浸泡缓冲液、浸泡时间、料液比和硫酸铵饱和度提取蛋白的抑菌效果,选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方案;通过牛津杯抑菌试验评价落葵种子蛋白对33株菌的抑菌效果,同时对其还原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结果]3个因素对落葵种子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排序为料液比>硫酸铵饱和度>浸泡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14 h、料液比1:8、硫酸铵饱和度95%,在此条件下提取物的蛋白含量可达33.00 mg/mL,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为19.68 mm.落葵种子蛋白抑菌范围较广,对红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藤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等33株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落葵种子蛋白还原力测定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4.867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7.817 mg/mL.[结论]落葵种子蛋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抗氧化特性,有作为天然抑菌剂和抗氧化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筛选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田间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登记靶标为鳞翅目害虫的化学单剂(15种)、化学复配剂(9种)和生物源农药(4种)3个类型7个种类共28种农药,通过浸虫法和浸叶法研究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其中7种室内毒杀效果较好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9%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0%醚菊酯悬浮剂和50 g/L虱螨脲乳油等6种化学杀虫剂单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种复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害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0.0%以上;其中,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2龄幼虫在各处理浓度下24 h内全部死亡,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处理12 h的LC50仅为0.6 mg/L.生物农药中100亿芽孢/g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处理48 h的LC50为1.5 mg/L.[结论]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和速效性,可作为草地贪夜蛾田间应急防治的首选药剂;100亿芽孢/g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有绿色防控需求作物上的草地贪夜蛾防治.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中要注意轮换用药,并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以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大黄附子细辛汤对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患者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120例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组给予大剂量大黄附子细辛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BUN、Scr、CysC、IL-6、TNF-a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大黄附子细辛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患者中有助于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a值,发挥抗炎及促进肾代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6.
为揭示降水变化波动与区域旱涝灾害特性间的关系,采用降水集中指数(PCI)、降水异常指数(RA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等表征降水特性和旱涝急转特征的多个指标对湖北省区域内旱涝急转特性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旱涝发生规律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降水具有季节性,主要表现为PCI值一般介于11~19,个别年份大于20,RAI值高低值分别发生在7月份和12月份左右;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省内和不同分区内近年SPI呈现波动和上升趋势,旱涝灾害发生具有持续性;全省及各区PCI,PCD值偏大,PCP值越大即雨季出现越早,则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指示洪涝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尤其鄂西南最为突出;全省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全省按旱涝急转频率及强度各年代际结果依次为1960s,2010s,1970s,2000s,1990s,1980s, 同时与夏季降水百分率结果表现一致.文中所得的研究成果对了解区域旱涝灾害变化特性和防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施肥模式对雷竹林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雷竹林氮磷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雷竹林的径流液及渗漏液中氮磷含量随时间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变化趋势;袋控释肥处理中径流液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分别为1 844.43,152.58 g/hm^2,比撒施肥处理减少了18.75%和40.94%;在渗漏液中,袋控释肥处理的全氮和全磷流失量为108.84,3.32 kg/hm^2,比撒施肥处理减少15.35%和22.91%;施肥后7天内,撒施肥处理的氨挥发占总氨挥发量的75.06%,而袋控释肥处理的氨挥发量在施肥后第28天才释放总量的68.06%,且袋控释肥处理的氨挥发量比撒施肥处理减少32.08%。因此,通过施用袋控释肥能有效降低雷竹林氮磷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农村互联网使用能否有效推动农户农业机械化发展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微观数据,采用OLS模型估计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并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处理效应模型控制内生性,同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与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为负相关关系,使用2种不同方法控制内生性得出的系数分别为-2.3和-1.8;2)异质性检验显示,互联网信息获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反向关系在老年农户和经营规模极小农户的样本中并不成立;3)机制检验显示,互联网信息获取对农户自购农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用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在现阶段抑制了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但有助于推动农户自购农机;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到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获取收益之间还有更深层次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寄生的耐受性并探讨其入侵前后的生理响应,为紫茎泽兰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泽兰实蝇寄生后,于初现羽化窗时测量紫茎泽兰原产地(墨西哥)和入侵地(中国)种群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全部羽化后测定并计算紫茎泽兰的株高、总生物量、根冠比和比茎长等生长指标,比较分析泽兰实蝇寄生后不同种群紫茎泽兰的抗性和耐受性.[结果]在泽兰实蝇寄生条件下,入侵地紫茎泽兰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比和根冠比较原产地种群分别显著升高37.80%、15.38%和21.77%(P<0.05,下同);入侵地紫茎泽兰PAL、POD和SOD活性分别较原产地显著降低46.91%、46.60%和37.52%,而PPO活性与原产地紫茎泽兰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入侵地紫茎泽兰的Pro和MDA含量分别较原产地显著增加66.30%和145.08%.[结论]入侵后紫茎泽兰的资源分配策略发生改变,入侵地紫茎泽兰种群对泽兰实蝇寄生的耐受性增强,对泽兰实蝇的防御响应有所降低,防御策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