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9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717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339篇
基础科学   315篇
  720篇
综合类   3844篇
农作物   618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1469篇
园艺   639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强,高原湖泊杞麓湖景观格局和湖泊水质发生较大改变,探究其变化关系可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RS/GIS技术和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湖泊水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杞麓湖水质偏差,其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呈显著增长趋势,氨氮、总磷和透明度波动较大,2015年整体水质有所改善,但仍为劣Ⅴ类水。(2)杞麓湖流域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和耕地,占流域总面积的74%以上,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较快(+876.42hm~2),水域(-1 281.42hm~2)和耕地(-794.61hm~2)缩减较多,后5年湖滨湿地大量出现(+1 432.08hm~2);景观格局聚集程度增加,异质性略有减弱,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程度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强烈。(3)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聚集程度增强及破碎化程度降低与氨氮外的其它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水域面积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水田与建设用地是杞麓湖水质退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2.
为获得对棉花枯萎病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海岛棉植株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探索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潜在资源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以海岛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为靶标菌,从土壤中分离到的120株细菌菌株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拮抗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通过促芽和盆栽试验筛选生防效果最好的菌株,同时测定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抑菌效果和耐盐碱性。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类地位。从120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棉花枯萎病拮抗作用很强的菌株,编号为KX-33。促芽分析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X-33能明显缩短出芽时间,促进棉苗生长。对病原菌DD64、DD89、DD11和DD22防效分别为75.32%、72.77%、69.48%和68.8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P<0.05)。耐盐碱分析表明,菌株KX-33具一定的耐盐碱性。菌株KX-33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有芽胞,16S rDNA和序列与Bacillus pumilus(FJ763643.1)同源性最高。海岛棉根围土壤微生物中含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经鉴定菌株KX-33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促生和抑菌作用显著,在海岛棉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益生菌对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肠道适应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数表将157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101)和对照组(n=56),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测算基础能量消耗,氮供给量0.2 g/(kg?d),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益生菌,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期10 d。统计患者的基础人口学资料及临床信息,于肠内营养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指标,评价肠道及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肠内营养治疗后第10天,2 组患者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5级目测法,调查了云南冬季作物田杂草虉草的发生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在云南有7个地州33个区县发现有虉草危害,其中保山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占全省受害面积的92%,其次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虉草在冬季作物田大麦、小麦、油菜和蚕豆田均有发生。危害的虉草有两个种,分别是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和奇异虉草P.paradoxa。其中小籽虉草的发生较为普遍,奇异虉草为零星发生。虉草造成的危害指数在6%~50%之间,对农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在40~110kg/667m2之间。虉草的防除以化学防除为主,人工防除为辅,但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防除农田虉草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995.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仍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需要筛选最佳化学药剂,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田间药剂防治和产量测定研究两种低毒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结果测定显示,0.3%四霉素水剂浓度在0.6g/L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98.44%;田间喷施药剂显示,在推荐剂量下,0.3%四霉素水剂防效为39.8%,显著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一致;0.3%四霉素水剂施药区棉花产量比对照区高30.28%,比示范区低10.78%,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仅比对照区高4.06%。四霉素能有效减缓棉花黄萎病蔓延,减少病害对棉花产量造成的损失,在化学防治棉花黄萎病时,可推荐使用0.3%四霉素水剂为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索高热量饲料灌胃大鼠制备食积胃肠积热动物模型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将幼龄SD大鼠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高热量饲料灌胃的方法建立食积胃肠积热模型。采集大鼠宏观表征,检测代谢指标,进行食积胃肠积热的诊断及考证;取大鼠结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炎症情况,并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结肠NF-kB p65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态消瘦、体质量增加缓慢、攻击性较强、饮食量降低(P<0.01)、排便时间有延长趋势(P>0.05)、排便量降低(P<0.01);病理示大鼠结肠黏膜层变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黏膜下固有层局部充血、水肿、纤维增生,结肠黏膜NF-κB p65呈弥漫性分布,为深棕黄色粗颗粒,有向固有层扩散趋势。模型表征与小儿食积临床诊断要点具有一定符合度,符合食积胃肠积热成模标准。结论 高热量饲料灌胃大鼠制备食积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胃肠积热特点。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茶多酚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设3个处理,每组12只清洁级雄性小鼠,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为模型组(STI组),饲喂添加STI的日粮,第3组为茶多酚组(TP组),饲喂添加STI和茶多酚的日粮。21 d后处死小鼠,测定其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STI组小鼠由于STI诱导了氧化应激,造成胰腺和血清中的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添加茶多酚的TP组,其胰腺中MDA含量较STI组显著降低(P0.05),胰腺和血清中T-SOD、T-AOC、CAT、GSH和GSH-Px值较STI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表明,茶多酚有效抑制了STI诱导的氧化应激,削弱了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并有效增强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菌根真菌接种对盆栽杜鹃花生长的影响,以 2 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开展了 3 个菌株在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组中的菌根真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未接种菌根真菌的盆栽杜鹃花菌根侵染率较低(5%~7%),接种的盆栽杜鹃花菌根侵染率提高至 12%~20%;2 个品种的接种植株在株高、地径、总分枝数和叶面积上均有显著增加,其中树粉孢属真菌菌株接种和施用无机缓释肥的组合处理盆栽杜鹃花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案探究降香种子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适条件,结合显微切片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对冷冻后细胞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形态观察法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法对超低温保存后的降香植株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降香种子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佳条件为:室温(25 ℃)装载 25 min,0 ℃ 玻璃化脱水 30 min,40 ℃水浴解冻 5 min。对比检测不同冷冻时间的降香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α-淀粉酶、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显微观察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降香种胚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变化。超低温保存后的降香种子发芽时,出现短暂的生长停滞期,恢复培养后,其表观形态指标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SRA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冷冻前后的降香再生植株,其 SRAP 带型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差异带型。综上表明,超低温保存降香种子是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00.
对玉米中的两个I型DGAT基因ZmDGAT1.1和ZmDGAT1.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玉米DGAT1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属于膜结合的酰基转移酶类MBOAT家族,均含有多个跨膜结构域以及保守的底物结合和催化功能区。两个玉米DGAT1基因的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显示,两者在胚乳发育期表现出高水平表达;在种子发育期表达模式完全不同,ZmDGAT1.2在种子发育既油脂合成的早期表达水平较高,ZmDGAT1.1在种子发育和油脂合成的后期表达水平更高。多种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下的q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两个DGAT1基因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模式也有明显差异,说明其在参与逆境胁迫响应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