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1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林业   315篇
农学   222篇
基础科学   251篇
  549篇
综合类   2136篇
农作物   215篇
水产渔业   223篇
畜牧兽医   718篇
园艺   356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巫溪红池坝改良草地鼠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飚  袁昌定 《草业科学》2001,18(1):34-36
对重庆巫溪红池坝改良草地中鼠形动物的种类进行抽样调查、室内饲养、解剖鼠胃和洞道研究,结果显示,该改良草地中有鼠形动物2目3科4种,其对草地危害方式和为害程度均不一样。提出了改良草地中鼠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提取率及溶解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试验对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赖氨酸修饰,并对修饰前后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进行结构表征、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为1.54 mol/L,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 mg/g,纤维素酶酶解时间为78.6 min,料液比为1:30,酶解温度为40 ℃,超声时间为80 min条件下提取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最优。未修饰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不溶于水,色价值为480.24,修饰后的黑色素溶解度为1 016 g/L,色价值为1 771.18,比未修饰的黑色素在溶解性、色价值方面均有所提高。此外,在不同的温度、光照、pH条件下,修饰前后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均比较稳定。以上研究结果为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高效提取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技术快速育成早熟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新50。结果表明:豫新50为极早熟耐热品种,从播种到采收50-56d,高抗病毒病和软腐病,抗霜霉病;平均667m2产净菜2716.87kg,株形紧凑,适宜密植;叶球矮桩叠抱,整齐度高,商品性好;质地柔嫩,风味佳,每100g鲜样含粗蛋白质1.19g,粗纤维0.40g,维生素C20.8mg,可溶性糖2.80g。  相似文献   
14.
AIM: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in scar tissue, and observe the phenomenon of apoptosis and its invol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athological scarring and the presence of myofibroblasts or absence of cell in the derm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reparative cell apoptosis in hyperplastic scar formation. METHODS: The samples of scar were obtained from post-burn patients undergoing plastic operation in our burn unit recently, and the samples of control came from skin donor site of the same patient correspondingly. TUNEL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in scar versus normal skin.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technique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dermis cells markers in scar tissue and normal skin. RESULTS: There existed evident difference in apoptotic cells in the dermis between scars tissue and normal human skin. The expression positive cells were much more in hyperplastic scars than that in normal human skin; the apoptotic cells of proliferative stage were slight more than that of mature stage. However, in proliferative stage,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was higher for the combination of hyperplastic scar than normally healed flat scars. But in mature stage, no obviously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hyperplastic scar and normally healed flat scar. The monoclonal anti-α smooth muscle actin (ASM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 proliferative stage than that of mature stage. CONCLUSIONS: With reconstitution of dermal tissue, myofibroblasts containing alpha-SM actin disappear under normal wound healing, probably as a result of apoptosis. The myofibroblas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wound closure and in the pathologic sequelae of healing.  相似文献   
15.
采用2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三江白猪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0头个体中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7种基因单倍型;其间的差异来自少数限制性位点的突变。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群体遗传多态程度为0.044%。三江白猪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说明三江白猪与地方种猪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品种形成早期受到创立者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发展,碳循环正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其研究发展过程、主体内容和方向的同时,对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概述,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机制研究、研究方法及模型的发展动态,并对今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野猪的氟烷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应激综合征(Procine Stress Syndrome,PSS)是指猪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恶性高热综合症(Malignant Hyperthermia Syndrome,MHS)。试验随机选取18头纯种野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RYR。基因特异片段,经过HhaⅠ酶切阳性鉴定可断定这18头猪的RYR1基因都没有发生突变,因此不存在猪应激综合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枯草杆菌的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基因文库中的淀粉酶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以枯草杆菌菌体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出分子量大约为2.3 kb的淀粉酶基因片段。借助于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把该基因植入到pHMSXD1质粒中,构建pHMSXD2质粒载体。通过高压电击处理把载体植入到大肠杆菌(JM10)中并成功表达。该株大肠杆菌在酶基因表达后,其淀粉酶活力达到1.037 6 U/mL(LB培养液)和1.361 0 U/mL(矿物元素培养液),分别比原始的枯草杆菌的淀粉酶活力提高了46倍和286倍。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7-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4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海北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典型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情景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的气候情景数据来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A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1998-2014年的ANPP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吻合度较高,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67,均方根误差为19.62 g·m-2,CENTURY模型适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草原影响的研究。2)过去50多年,高寒草甸草原的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呈极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P<0.01),年降水量年际波动特征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植被的生长季。过去50多年,高寒草甸草原ANPP平均值达到271 g·m-2,总体变化趋势为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3)与基准时段(2001-2014年)相比,高寒草甸草原未来2030s(2015-2040年)、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099年)时段多模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变化率均为正值。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下,高寒草甸草原多模型平均ANPP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2.21%,11.53%,17.78%和8.34%,21.68%,40.32%;考虑CO2肥效作用下,高寒草甸草原多模型平均ANPP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2.89%,14.29%,24.28%和11.57%,31.74%,57.29%。考虑和不考虑CO2肥效的情况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引起的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多大气环流模型与CENTURY耦合模拟的ANPP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以采自贵州省贵阳市和遵义市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照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研究引起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的病原;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致病菌株对甲基硫茼灵等11种原药和10%苯醚甲环唑等6种成品药的敏感性,从而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组合复配,测定抑制活性.结果 表明: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确定其为辣椒炭疽病菌,分别为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和疑似新种(Colletotrichum sp.);经敏感性测定,所选药剂对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咪鲜胺、双苯菌胺、唑胺菌酯、戊唑醇等4种原药对3株辣椒炭疽病菌药效比较稳定,抑制效果较好;辣椒炭疽病菌对22.50%啶氧菌酯和10%苯醚甲环唑2种成品药剂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1.60 mg·L-1和2.12 mg·L-1;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3∶1和1∶1复配时,SR分别为1.7453和2.0611,1∶1时增效效果最好.啶氧菌酯与咪鲜胺1∶3、1∶1和1∶5复配时,SR分别为1.7234,1.6611和1.6585,1∶3增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引起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有GY-1尖孢炭疽菌(C.acutatum);ZY-1斯高维尔炭疽菌(C.scovillei);ZY-2疑似新种(Colletotrichum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