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4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林业   759篇
农学   689篇
基础科学   629篇
  1090篇
综合类   3247篇
农作物   472篇
水产渔业   347篇
畜牧兽医   951篇
园艺   530篇
植物保护   52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763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抗旱指标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选育适宜宁南山区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通过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8个品种12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根据抗旱系数不同,可分为抗旱性强、中、弱3个等级;12个性状的主要信息主要集中在4个主成分中,累积贡献率达93.40%,这4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映产量、抗旱系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不实小穗数、颖花结实率9个性状。产量、穗下节长和株高与抗旱系数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217-3,Z0231-3和对照中引6号,这三个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及株高等主要指标在第三类和第二类之间,但穗长、穗粒数及单株粒重在三类中平均值最低。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98-5808-1和Z0228-2-1,这两个品种的穗粒数、单株粒重和不实小穗数三个指标平均值最高,但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等指标平均值最低。第三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349-4,08AWS089和晋太0509,这三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旱系数高,平均穗长最大,平均穗下节长最长,平均结实小穗数最多,千粒重最大、株高最高。  相似文献   
962.
玉米全膜双垄沟气动直插式穴播机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农艺技术抗旱、增产,实现其机械化膜上播种将是必然趋势。依据玉米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气动直插式穴播机,对作业机关键作业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结合STEP控制函数对其播种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为揭示气动播种单体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机理,借助ABAQUS有限元法构建了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三维模型,分别获得了对应的Mises应力云图、空间位移云图和塑性应变云图。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气动直插播种作用力下,锥形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应力最大值约为1.541 MPa,是楔形成穴器与种床土壤最大值的1.39倍;在相同的载荷与分析步时间内,锥形成穴器对种床土壤作业下的最大塑性变形量约为19.35mm,楔形成穴器对种床土壤的最大塑性变形量约为12.35 mm。因此,锥形成穴器较楔形成穴器形成播种穴孔的能力及动土量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将为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机械化播种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964.
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5.
Whitmania pigra is an important medicinal resource that is widely farmed in aquaculture in Asia, and a decrease in body weight occurring during hibernation and hibernation lasting long time has serious impacts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aquaculture system. We examined energy metabolic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of intestine from a hibernator (W. pigra) over cycles of hibernation‐arousal. Result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hibernation in W. pigra was characterized by a profound decrease in energy metabolic during deep hibernation that was interrupted by rewarming arousal. And energy metaboli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rewarming arousal. Regulated suppress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probably contributes to energy savings. Oxidative stress decreased during deep hibernation along with a reduction in oxidative metabolism, but increased during entrance into hibernation and arousal from hibernation. This up‐regulation of antioxidant defense (AD) during arousal was interpreted as protection of the intestine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 to come with the enormous increase in metabolic activity during arousal from hibernation, and the up‐regulation of AD during entrance into hibernation was interpreted that leech are exposed to significant stresses (cold acclimation) that must be dealt with appropriately to avoid irreversible tissue damag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W. pigra has a strong AD system that protects it from the injurious effects of free radicals either during periods of entrance into hibernation and arousa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adaptive mechanism of hibernation that may be applied to increas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leech by interrupting or shortening hibernation.  相似文献   
966.
967.
‘美瑞’是从引自美国的桃品系‘美P3’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早熟新品种。花蔷薇形,花粉多。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03 g,大果297 g;果面深红色;果肉淡绿至黄白色,硬溶质,硬度高,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粘核。果实发育期89 d。产量较高,盛果期30 t ? hm-2以上。  相似文献   
96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小麦白粉菌致病相关基因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丰富小麦白粉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和筛选防治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一个小麦白粉菌ADP/ATP载体蛋白(ADP/ATP carrier protein,AACP)在小麦与白粉菌互作时上调表达。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长945 bp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小麦白粉菌ADP/ATP carrier基因序列,暂命名为BgtAACPx(GenBank登录号为MF197857)该基因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疏水性,含有6个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上。与已有小麦白粉菌AACP蛋白的同源性为97%,是一个新的蛋白,同时构建了与其同源蛋白的遗传进化树。定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白粉菌吸器期(48 h)、次生菌丝(72 h)至白粉菌刚产孢子又未形成孢子堆(120 h)这段时期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白粉菌对小麦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69.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70.
针对25个噁唑烷类化合物,以玉米根部GST活性为衡量标准,运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应用20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和活性关系的分析。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47,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99;CoMSI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527,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49。使用训练集以外的5个化合物进行了验证,两种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都显示出了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设计新的噁唑烷类潜在的除草剂安全剂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