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56篇
  免费   21262篇
  国内免费   30574篇
林业   11149篇
农学   10556篇
基础科学   10596篇
  37520篇
综合类   48762篇
农作物   9092篇
水产渔业   7268篇
畜牧兽医   15237篇
园艺   5530篇
植物保护   8082篇
  2024年   830篇
  2023年   1819篇
  2022年   3271篇
  2021年   3321篇
  2020年   4622篇
  2019年   7694篇
  2018年   7014篇
  2017年   8554篇
  2016年   8708篇
  2015年   9537篇
  2014年   8684篇
  2013年   9505篇
  2012年   10426篇
  2011年   9636篇
  2010年   8404篇
  2009年   7580篇
  2008年   6380篇
  2007年   6094篇
  2006年   5319篇
  2005年   4486篇
  2004年   3718篇
  2003年   3082篇
  2002年   2860篇
  2001年   2435篇
  2000年   2064篇
  1999年   1825篇
  1998年   1485篇
  1997年   1467篇
  1996年   1290篇
  1995年   1320篇
  1994年   1282篇
  1993年   1030篇
  1992年   1021篇
  1991年   880篇
  1990年   662篇
  1989年   643篇
  1988年   577篇
  1987年   417篇
  1986年   414篇
  1985年   213篇
  1984年   203篇
  1983年   193篇
  1982年   194篇
  1981年   240篇
  1980年   192篇
  1979年   151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探究苗后除草剂不同施用时期对北方冬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其对冬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主栽甘蓝型冬油菜天油2266和白菜型冬油菜天油H614为试验材料,选用对冬油菜安全的苗后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设置4个喷施时期处理,于2018-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后不同时期喷施苗后除草剂,甘蓝型冬油菜田间杂草总数较对照减少57.54%~92.56%,杂草总鲜重较对照降低75.40%~97.48%,第2时期(3月25日)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354.50kg/hm2;白菜型冬油菜田间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5.91%~92.02%和37.17%~97.46%,产量较对照增加2.29%~16.77%。因此,在冬油菜大量返青但未封行前施用苗后除草剂,可显著防控田间杂草并增加冬油菜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2.
为奠定基于运动力学参数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不同降雨强度(25、50和75 mm/h)、不同坡长(1、5、10、15和20 m)下径流小区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坡面薄层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坡面平均流速主要受坡长及单宽流量影响,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单宽流量的大小间接影响坡面平均流速;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当坡长1 m时,整体上呈"层流-急流态",当坡长为1 m时,整体上呈"层流-缓流态";当降雨强度一定时,雷诺数随着坡长的增加线性增加,佛汝德数随着坡长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加;降雨强度对坡面流有明显的"增阻"效应;坡面阻力系数随着坡长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趋势;坡面平均土壤侵蚀率与单宽流量间呈一元线性趋势增加,与水流平均流速间呈指数函数增加,与雷诺数间呈二次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93.
疫霉属( Phytophthora)卵菌引致马铃薯晚疫病等作物灾难性病害,严重威胁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由于病菌毒性变异,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突出。因此,挖掘植物广谱和持久抗病基因,并探索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1(GSNOR1)是植物氮信号通路中高度保守的关键还原酶,其参与调节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性和非寄主抗性。然而, GSNOR1参与抗疫霉菌的免疫功能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借助拟南芥与寄生疫霉菌互作的模式体系,首先发现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 gsnor1-3对寄生疫霉菌呈现感病表型。进一步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降低烟草叶片中 GSNOR1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抗病表型分析以及一系列抗性相关功能的检测,结果表明,沉默本氏烟草 GSNOR1同源基因能够在寄生疫霉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削弱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OS)迸发、病程相关基因(PR genes)的诱导表达以及MAPK信号转导,从而增强了植物对疫霉菌的感病性。本研究揭示了植物 GSNOR1对疫霉菌具有高度保守的抗性功能,并初步解析了 GSNOR1正调控植物抗疫霉菌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 GSNOR1在马铃薯抗晚疫病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  相似文献   
94.
Goose fatty liver is a specific typ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that is protected from harmfu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steatosis. Our previous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ppression of the complement C5 may be relevant, but the mechanism is unclear.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first verified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complement genes (including C5) during goose fatty liver formation and then determined the liver fat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followed by selecting the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to treat HepG2, goose and mouse primary hepatocytes, aiming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5 and inflammation suppression in goose fatty liver. The data confirmed the suppression of complement genes (including C5) in goose fatty livers. Moreover, fat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atty liver versus normal ones, with oleic acid and palmitic acid dominantly accounting for the difference. In line with this, high concentration of palmitate led to down regulation of C5 expression in goose primary hepatocytes whereas upregulation in mouse primary hepatocytes and HepG2 cells. In conclusion, regulation on C5 expression by fatty liver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high level of palmitic acid may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on of goose liver from severe hepatic steatosis.  相似文献   
95.
武优6号是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香型不育系武香A与高产恢复系华恢016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描述了武优6号特征特性,在区域试验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机械化栽培技术,总结出了武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6.
糯玉米新品种桂糯6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糯61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桂糯系255作母本、桂京糯3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株高239cm,穗位高83cm,果穗筒型,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果穗外观品质好、蒸煮口感糯性柔软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8027号,适宜在广西及东南甜糯玉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7.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8.
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它通过降低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阻碍G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烯效唑使植株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对促进植株矮健、抗倒伏和防衰老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在作物面对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盐害、内涝和病害等)的胁迫时,烯效唑能显著增强作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烯效唑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抗逆性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以湘烟5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浓度植物提取物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栀子花和玉兰花汁液提取物有利于烟叶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改善,与对照相比,喷施处理的上部橘黄二级(B2F)和中部橘黄三级(C3F)烟叶还原糖含量分别高15.0%~21.1%和14.3%~17.7%,钾含量分别高5.7%~13.9%和7.4%~14.0%;与对照相比,喷施处理的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类胡萝卜素降解物、降解产物、茄酮、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上部橘黄二级(B2F)烟叶分别高10.0%~20.9%、11.2%~20.9%、9.6%~20.2%、9.8%~21.1%、10.8%~22.5%、11.2%~23.0%、14.9%~24.7%和11.9%~22.1%,中部橘黄三级(C3F)烟叶分别高13.5%~24.1%、11.3%~21.0%、11.4%~20.0%、10.8%~18.7%、13.1%~21.2%、10.1%~19.1%、17.5%~27.0%和18.1%~27.6%;烟叶感官质量评价权重得分高于对照。栀子花和玉兰花汁液提取物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的作用效果以施用量3.5~5.0g/株的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00.
We developed 178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from a southern‐by‐spring oat population designated as “TxH.” These lines were genotyped to generate a high‐quality linkage map that resolved 6,902 markers into 21 linkage groups that matched closely with the latest hexaploid oat consensus map. Three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affecting heading date were found in location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known QTLs and candidate genes, and two other QTLs affecting heading date were found in novel locations. Five QTLs affecting plant height were found. Both sets of QTLs are responsible for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 observed for these two traits. Four QTLs affecting resistance to crown rust, caused by the pathogen Puccinia coronata f. sp. avenae, were identified. Two of these QTLs are consistent with known clusters of rust resistance genes, while two may represent new locations of novel rust resistance genes. A complete set of SNP sequences suitable for generating markers for molecular selection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