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5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1014篇
林业   597篇
农学   548篇
基础科学   598篇
  990篇
综合类   5182篇
农作物   730篇
水产渔业   381篇
畜牧兽医   2068篇
园艺   762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968篇
  2010年   886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洋河流域坡耕地径流沉积物对磷素的富集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洋河流域坡耕地径流沉积物对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在1.33~1.43之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以无机磷为主,平均占全磷的75.23%,对不同结合态的磷富集程度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壤条件下,径流沉积物中各结合态磷的生物有效性不同,Fe-P对沉积物中NaOH-P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962.
水深环境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水深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均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对水平空间的占据程度较大;信息维数总体上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在水深低于-1.55m范围内,信息维数较大,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复杂,格局强度较高,水深高于-1.55m时,信息维数较小,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简单,格局强度较弱。水深-1.55m可能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一个阅值。  相似文献   
963.
临夏人工与自动气象站空气相对湿度观测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逐步取代人工气象观测,然而两者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观测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临夏站2003—2004年自动气象站系统与人工观测数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两系统观测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差为-2.87个百分点,时空变差为-2.00 - -4.27个百分点,各月最大偏差范围为-6- -15个百分点;自动站观测资料系统偏低于人工观测值。进一步分析建立了两个观测系统空气相对湿度资料的均一订正方程,经验证,明显减小了两个资料序列的偏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4.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各养分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沿湿地演替的方向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与酶活性相关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3种酶可以作为评价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对新疆哈密盆地内地下水流运动特征的分析,论述了采用竖井灌排措施前后土壤剖面盐分的不同运移方式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竖井灌排下,土壤水盐以向下运移为主,土壤处于脱盐状态。这与自然状态下的水盐向上运移是截然相对的;文中还指出了竖井灌排区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量的研究,避免地下水的过度超采,保证井灌井排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66.
利用DNA池和测序技术快速筛查候选效应单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产蛋性能具有明显差异的4个鸡品种(莱航鸡、阳山鸡、丝羽乌骨鸡和隐性白洛克鸡)构建品种DNA池,通过测序研究鸡催乳素基因5′-侧翼调控区部分序列(1028 bp)的单倍型,快速筛查到由4个多态位点(C-2402T、C-2161G、C-2062G和G-2040A)组成的2种最常见单倍型CCCG和TGGA,其中CCCG在莱航鸡品种中的频率接近1,可能利于产蛋。再利用RFLP和SSCP将这4个位点在品种及家系中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分型之后的统计结果与测序的结果基本相符。利用农大褐×泰和丝羽乌骨鸡家系检测CCCG单倍型的效应,发现含有此单倍型的单倍型组合具有更高的产蛋量。由6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H3(CCTCTG,由CCCG再加上T-2101和T-2054组成)在莱航鸡的频率为1,在参考家系中检测H3的效应,发现含有H3的单倍型组合具有很高的产蛋量,并且与其它类型达到显著性差异。从本研究可见,利用这种方法能有效筛查到可能的效应单倍型。  相似文献   
967.
研究了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uffalo fetal fibroblasts,BFF)转染外源基因后的细胞生物学特性。纯化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线性化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3代的BFF细胞,应用抗生素G418筛选2周后挑取转基因抗性细胞集落扩大培养。结果发现:经过G418筛选后细胞增殖活力下降,胰蛋白酶消化法共分离获得162个转基因水牛阳性细胞集落,转移到24孔板扩大培养后,132个(85.2%)细胞集落可以存活,转移到4孔板中后仅有52个(32.1%)细胞集落能继续生长,最终能在35mm培养皿中大量培养的只有15个(〈9.3%)。抗性细胞由梭形、成簇生长变为多角形、不规则形弥漫生长,立体感减弱,细胞生长速度减慢,活力下降。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增加,10个抗性细胞集落核型正常率平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86.7%(P〈0.01)。研究结果为建立和优化BFF细胞转染外源基因平台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68.
采用以结晶纤维素(Avicel)为唯一碳源的平板活性筛选法,从60份森林腐殖土、腐术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在pH5.0、37℃条件下高效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细菌菌株GXN152和GXN153。以菌株的总DNA基因为模板,用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得到菌株GXN152和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表明菌株GXN152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洋葱假单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CNR2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8%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2具有洋葱假单胞菌的鉴别特征,将结晶纤维素降解菌GXN152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favisporus)菌株GMP01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9%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3具有类芽孢杆菌的鉴别特征,将纤维素降解菌GXN153鉴定为类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69.
为对草莓品种进行分子鉴定,从5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8对多态性好的引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对84份八倍体草莓品种进行标记分析,检测每个标记等位变异大小,并进行初步遗传分析。将每个引物对84份草莓扩增的带型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数字标注,为了简化编码,引物P1~P18分别编号为字母A~R,将引物编号与相应的带型编码进行组合得到该样品在特定引物的扩增产物编码,按照18对引物顺序串联这些编码形成该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8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多态性条带150个,不同引物扩增到多态性条带数4~17个,共检测到377个带型;各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494~0.908,平均值为 0.738;利用18对SSR引物共构建了84个草莓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9时能将所有品种区分开,一些来源相同的品种被优先聚在一起。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84个草莓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这些品种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70.
【目的】基于能量回收再利用的原理提出一种机械电磁式振动馈能装置,为解决电动拖拉机电池电量匮乏与持续工作时间短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单向离合器和齿轮齿条机构设计机械电磁式振动馈能装置,将其安装在电动拖拉机底盘与动力电池组之间,对装置的机械传动进行理论分析,考虑齿轮啮合副的啮合阻尼、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综合传递误差以及单向离合器储备间隙等因素,建立振动馈能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特性进行分析,并就位移激励频率、振幅和外部负载对装置能量回收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试制样机,进行台架试验。【结果】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显示,在位移激励频率为4 Hz、振幅为6.0 mm和外部负载为120 Ω的工况下,振动馈能装置的能量回收率最大,分别为34.94%和33.04%。同时,根据装置的电能再生率曲线可知,当位移激励一定时,电能再生率随外部负载的增大而增大;位移激励振幅越大,频率越大,装置的电能再生率也越大。【结论】所设计的机械电磁式振动馈能装置可以满足电动拖拉机振动能量回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能量回收性能,能够为电动拖拉机振动能量的回收和电能补给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