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55篇
综合类   798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亚致死浓度农药对草间钻头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两种方法饲喂草间钻头蛛,研究了乐果、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3种农药对其发育历期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乐果和氰戊菊酯环境染毒法饲喂草间钻头蛛,其雌蛛体重较对照显著下降。以溴氰菊酯毒饵法饲喂草间钻头蛛,其雄蛛体重较对照显著下降。环境染毒法饲喂草间钻头蛛,3种农药对雄蛛体重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种农药饲喂的若蛛在三龄历期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四龄和五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总效应是农药延长草间钻头蛛若蛛的发育历期,阻滞个体发育,导致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42.
为了提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的保护力,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致病因子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ApxⅣ、rApfa和rOMP。设立试验Ⅰ组(灭活苗),试验Ⅱ组(灭活苗、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OMP),试验Ⅲ组(灭活苗、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ApxⅣ),试验Ⅳ组(灭活苗、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Apfa)和空白对照组(PBS),每组26只BALB/c小鼠,分3次免疫,每次间隔2周,每周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周、第4周和第5周,MTT法检测脾脏T细胞增殖水平及ELISA法测定IFN-γ分泌水平。在第3次免疫后的第7 d,将每组剩余20只小鼠平均分成2组,分别以APP1型菌(5×10~9 CFU)和APP7型菌(1×10~(11) CFU)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向灭活苗中添加重组亚单位成份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并能提高灭活苗的交叉保护率;试验Ⅱ组的ApxⅠ和OMP抗体水平以及细胞免疫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于APP1和APP7型菌的攻毒也提供了明显优于其它各组的保护结果,试验Ⅲ、Ⅳ组的细胞、体液免疫水平及保护率较试验Ⅰ组也有所提高。结果显示出ApxⅠ、OMP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与攻毒保护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向灭活苗中加入重组蛋白成份可以提高疫苗的交叉保护,试验Ⅱ组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两个血清型APP的攻击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猪传染性胃肠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对于该病除采用疫苗预防之外,进行临床上的药物防控也不容忽视,因为目前疫苗预防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临床上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有较多的报道,有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方面的尝试,也有根据临床腹泻症状进行西药治疗,还有中西药相结合进行治疗.这对于临床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不仅提出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也为临床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4.
草地植被盖度的近距离遥感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盖度或者覆盖度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通常的目视估测植物群落盖度方法不仅精度低,而且因人而异。本研究采用近距离遥感方法测定草地植物群落盖度,该方法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图像处理、像元数量提取和盖度计算4个部分。精度评价表明,该方法测定的绿色植被盖度误差很小,与目视估测方法比较,它具有客观、一致和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5.
吉林省大安市苏打碱土盐化与碱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76份苏打碱化土壤样品,对其各盐化与碱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苏打碱化土壤盐化和碱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的碱化层和高含盐层出现在土壤中同一层次,因此该土壤盐化与碱化过程有密切联系.土壤含盐量与各碱化参数(ESP、SAR、总碱度、RSC和pH)均为正相关.土壤碱化度随含盐量的升高而增大,高盐分浓度对土壤碱化度的抑制作用,至少要在其浓度达到8.0 g/kg以上时才会出现.土壤中Na 、CO32-和HCO3-离子同各碱化参数之间均是极显著相关,同时Cl-离子与除pH外的各碱化参数极显著相关,这是该类型土壤兼有盐化和碱化特征的反映.统计分析表明,各盐分离子中Na 和CO32-离子对ESP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6.
试验表明,双覆条播与常规露地条播相比,当季增产率为16.48 % ,潜在增产率为11 .58 % ,理论增产率为28 .06% ,而且增强了小麦根系生长,地膜还可被下茬作物再利用。  相似文献   
47.
主要介绍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在电动车门和车灯两个智能节点上的应用。本研究方法是对其选定的节点进行软硬件设计以及协议的制定,最后实现其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48.
LVQ学习矢量量化神经网络模型在旱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涝灾害的预测对预防灾害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神经网络中LVQ学习矢量量化神经网络建立了旱涝预测模型,模型输入层神经元数目为3,输出层神经元数目为1,隐含层神经元数目采用实验法,最终确定为7。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预测方法及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更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预测精度较高且计算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植株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于2021和2022年设置盆栽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处理(M1)和无膜处理(M0))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常规施磷量+无生物炭处理(P1C0)、3/4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1)、3/4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2)、2/3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1)、2/3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2))对花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磷素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M0处理相比,M1处理下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7.6%和29.1%、12.4%和25.9%、14.9%和16.0%、6.5%和14.8%,饱果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7.7%和18.8%(2 a平均)。同一覆膜方式下,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0.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 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m2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ameis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 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