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农杆菌将Bt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采用农杆菌共培养法转化上述胚性愈伤组织,在附加羧苄青霉素Cb(500ug/mL)和卡那霉素Km(50ug/mL)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在附加羧苄青霉素Cb(50ug/mL)和卡那霉素Km(25ug/mL)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抗性芽。GUS酶活性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证明外源目的基因(Bt)已在寒地水稻抗性愈伤组织中整合并表达。抗性再生植株的GUS酶活性及PCR检测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2.
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蛆(韭菜迟眼蕈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韭蛆——韭菜迟眼蕈蚊 ( Bradysia odoriphaga)是为害韭菜、葱、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 [1~ 4]。各地防治韭蛆均以灌施化学农药为主 ,使用的品种主要为有机磷农药 ,如辛硫磷、毒死蜱等。在河北省不同韭菜主产区 ,同种药剂使用量相差很大 ,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韭蛆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 ,然而尚未见有关不同地区韭蛆对各种药剂敏感性的研究报道。为了探明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菜田韭蛆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作者于 2 0 0 0年 4月对保定市郊区、定州市、肃宁县和永年县韭菜田韭蛆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 ,同时测定比较了韭菜田和…  相似文献   
63.
杂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研究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动态各异;光合速率在5月和6月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在7月呈单峰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各时期均呈双峰型;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同一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各异;温度是光合作用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受环境因子控制最显著的生理特征是叶片的蒸腾速度。  相似文献   
64.
程刘柯  贝盏临  张欣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64-4167
以水和95%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花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水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分别含有60.75 mg和13.55 mg,总量为74.30 mg,约占干枸杞花的1.49%.  相似文献   
65.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耐盐性受主效基因控制的小麦品系98-160盐胁迫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对112个克隆的cDNA片断进行了tBlastx分析,约有65.2%的基因与已知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从中筛选出18个与小麦耐盐性密切相关的片段,主要包括转录因子、与离子转运有关的蛋白、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胁迫相关蛋白以及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有关的蛋白。目前已得到部分序列的全长cDNA,RT-PCR结果表明一些基因与耐盐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马来西亚贝壳杉中一种伞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1批出境的船舶铺垫材料检测时,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分子鉴定.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交合刺较大,长约35~43 μm,明显大于松材线虫B. 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锥尾伞滑刃线虫B. conicaudatus、伪伞滑刃线虫B. fraudulentus和B. luxuriosae等近似种的交合刺, 与豆伞滑刃线虫B. doui交合刺34~43 μm接近,但该线虫雌虫腹面末端有缺刻,而豆伞滑刃线虫的雌虫靠腹面末端有2~4 μm的尾尖突.该线虫ITS-RFLP图谱与新加坡伞滑刃线虫一致,但交合刺比新加坡伞滑刃线虫交合刺41~48 μm略小,且其雌虫和雄虫的尾均略长,雌虫尾末端多数有缺刻,而新加坡伞滑刃线虫尾末端钝圆,有短尾尖突.该批铺垫材料来自马来西亚,这是马来西亚除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外发现的第二种伞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67.
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特性及其人为活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田昆  贝荣塔  常凤来  陆梅  莫剑锋 《土壤》2004,36(2):203-207
分析了长江上游香格里拉大峡谷的土壤特性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峡谷土壤垂直分异明显,从海拔2000 ~ 5545 m分布有9种土壤类型。土壤C/N比值较大,反映了以有机质积累为主的土壤发育过程。自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00 g/kg,垦为坡耕地降至28.7 g/kg,撂荒地降至22.3 g/kg,旅游活动、过牧超载等人为干扰同样引起生态退化,自然干扰如火灾也引起土壤养分下降。另外,气候寒冷造成土壤利用性能受限,植被生长缓慢且破坏后难于恢复,对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在我国夏玉米田为害严重,但因其幼虫为害的隐蔽性,使化学杀虫剂防效降低,因此本试验开展了二点委夜蛾幼虫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采用培养皿法,测定了二点委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9种植物试材的行为反应,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相结合比较鉴定了有较高引诱作用的麦秸和灰绿藜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并用Y-型嗅觉仪测定各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9种供试植物试材中,麦秸和灰绿藜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率较高。2种植物试材挥发性物质中,(Z)-3-己烯-1-醇(0.1μL/mL)对试虫引诱率最高,达到78.3%,显著高于对照。因此,(Z)-3-己烯-1-醇可作为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和杀虫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从基 因组水平上报道两种有代表性的两栖鱼类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BP)和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PM)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以揭示胃肠道微生物群对弹涂 鱼在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及其特殊免疫力具有关键作用。【方法】采用 16S 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利用两种 有代表性的弹涂鱼和 3 种典型水生鱼类(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和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的宏基因组数据,比较两栖鱼类和水生鱼类肠道的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丰度和功能,并研 究潜在陆生标志微生物群。此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海水鱼类、淡水鱼类、两栖动物和陆生动 物的胃肠道微生物群数据,比较弹涂鱼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结果】在弹涂鱼的胃肠道微生物群中,厚壁菌门、 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占主导地位。这些菌的含量在大鳍弹涂鱼、大弹涂鱼和水生鱼类之间存在显著差 异。草鲢鳙和弹涂鱼二者胃肠道微生物群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CKC4 门(一种推测与宿主脂质代谢相关的胃肠道细 菌门类)的比例,草鲢鳙中该比例从 4% ~27%不等,而在弹涂鱼中则没有发现。此外,弹涂鱼的胃肠道微生物 群中同时具有陆生动物、淡水和海水鱼类以及两栖动物的典型细菌家族,这与它们在水陆过渡咸淡水交界处的生 活特征相吻合。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拥有更高比例的梭状杆菌和变形杆菌,而陆生动物则具有更多的拟杆菌。 在大弹涂鱼和大鳍弹 涂鱼中还发现了此前被认为仅存在于陆生动物的 S24-7 菌株。【结论】推测弹涂鱼胃肠道微 生物群落相比水生性鱼类具有复合和多样性特征,可以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MP 刺激宿主在进化中形成多 样性更高、拷贝数更多的天然免疫受体基因家族,以此适应更为复杂的两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0.
目的:提取、分析牛心朴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牛心朴子种子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牛心朴子种子中分离鉴定了15种脂肪酸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9.39%.主要为亚油酸(0.79%)、反亚油酸(0.21%)、油酸(2.11%)、反油酸(58.85%)、亚麻酸(0.32%)、十七酸(0.45%)、14-甲基十六烷酸(2.17%)、硬脂酸(7.8%)、棕榈酸(9.12%)、棕榈油酸(17.11%).结论:牛心朴子种子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反油酸和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