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6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145篇
  457篇
综合类   2233篇
农作物   236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863篇
园艺   319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通过从分布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12个样地中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围采集土样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柠条锦鸡儿AM真菌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已分离鉴定出的12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是优势菌种. AM真菌能与柠条锦鸡儿形成良好的共生结构,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59.98%,平均孢子密度为830.59个/100 g土.不同采样地之间的AM真菌种类和分布差异显著.孢子密度与菌丝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和菌丝定殖率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2.
63.
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山羊乳腺细胞原代培养物。根据山羊乳腺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不同将二者分离纯化,对细胞生长特性进行了光镜观察。结果如下:细胞可形成闭合型细胞群和开放型细胞群。乳腺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混生时,细胞之间形成许多腔状结构。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单细胞悬浮后传代,部分细胞形成岛屿状聚集,部分细胞以贴壁的自由单个细胞散在形式存在。上皮细胞增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呈乳头状,称之为乳球体;可产生乳腺上皮细胞并分泌乳汁。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大多数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紧密相靠。互相衔接。连接成片,呈蜂窝状;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2~4枚;部分细胞呈圆饼状,体积较大;出现部分长形细胞;接触抑制的上皮细胞形态不均一。纯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传代至第15代时其生长仍正常,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表面微绒毛极为发达,细胞质中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丰富,细胞质内有大量脂滴及小泡,表明第15代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旺盛。染色体数目分析表明.该细胞系稳定,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细胞不发生转化。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染色体组型为2n=60。  相似文献   
64.
利用脂质体包裹含EGFP基因的质粒,并将之导入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以阳性细胞作为核供体,利用核移植技术构建转基因克隆胚。结果表明:用转基因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作为核供体,电融合法更适合构建转基因克隆胚。转基因山羊克隆胚体外培养最佳方案是用SOFaa培养液,在培养72 h后加入10%的正常山羊血清(Normal goat serum,NG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基因克隆胚中EGFP的表达,大部分克隆胚发育到8-16细胞以后的时期,绿色荧光蛋白才开始逐渐表达,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也逐渐增强。说明外源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可以表达,EGFP可以作为报告基因来实现对外源基因整合及表达的监测。  相似文献   
65.
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以及GenBank上公布的全序列,用DNAMAN分别设计了涵盖整个基因组序列的3对引物,从接种口蹄疫病毒WFL株的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了病毒基因组RNA,采用RT-PCR方法和RACE法分别扩增了3条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片段分别与T载体连接,在体外分别进行了5-半分子和3’半分子的构建。最后将5’半分子和3’半分子连接成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全长c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eDNA分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全长为8155nt,5'UTR长1059nt;具有一个大的读码框,其核苷酸长度为6969nt。包括201aa的前导蛋白基因和2122aa的聚合蛋白基因;3'UTR长127nt,包括34nt的polv(A)。  相似文献   
66.
为了弄清2006年在我国南方一些猪场暴发的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的病因,我们从12个省市48个发病猪场采集临床样品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从48个猪场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RRSV,通过完整的ORF5和部分Nsp2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来自12个省市不同猪场的PRRSV高度同源,而且在Nsp2基因上都有两个相同位点的缺失;从分离的15株PRRSV中选择湖南分离株HuN4人工感染5头60日龄的健康猪,结果5头猪分别在7 d~21 d内全部死亡,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和现地所见十分相似。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新出现的以Nsp2基因部分缺失为特征的PRRSV对猪是高致病性的,可能是2006年大部分猪场暴发"高热综合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等3种豆科植物根际土壤样品和根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3种植物根际AM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生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已分离出的3属28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种类占绝对优势;3种豆科植物都有较高的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但不同种之间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样地之间的AM真菌种类和分布差异显著.AM真菌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与土壤速效N有显著负相关,其定殖强度可能主要取决于宿主植物和AM真菌的相互选择性.  相似文献   
6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近几年CIU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自身抗体、T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微生物感染、凝血因子的影响、精神因素等方面对CIU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新品种云麻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个品种复合杂交法选育而成的云麻2号,为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雌雄异株、雌雄比例为2.2:1,全生育期约120天,株高2.4-3.0m、茎粗1.3-1.7cm,千粒重20g,籽粒含油量33.11%,四氢大麻酚(THC)含量平均0.059%.种子成熟期落粒性不强,便于收获.2003-2004两年异地多点试验结果,麻籽平均产量1545kg/hm2,较对照增产18.84%.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轻感叶褐斑病,抗倒伏力强.适宜于云南省北纬23°以北、海拔1500-3000m的适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0.
对当今国内外近千个苹果品种中筛选引入的早熟优质型、金冠类 (乔纳金系、嘎拉系 )、元帅系 3~ 5代浓红短枝型、富士系 2~ 3代早生短枝型和优质大果型 5大类 34个现代新优代表品种 ,通过在中亚热带湿热少日照常绿阔叶林生态型区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7个品种在定植后第一年即开花结果 ,34个品种在第三年全部正常开花结果 ,且南部魁、新嘎拉产量分别达到 2 0 81 2 5kg/6 6 6 7m2 、2 0 39 6 3kg/6 6 6 7m2 。与温带地区相比 ,果实成熟期提前 15~ 30d ,生育期短者仅 45d。具有早果丰产特性和淡季供市的优势。幼树具有营养生长量大、超长枝多、多次生长特性和超长果枝、多次果枝、腋花芽果枝结果特性 ,这些构成了早果丰产的结构基础。对 10个品种果实外观、内部品质 ,抗逆性和适应性等的 18个生理、生态、形态结构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综合评价表明 ,南部魁、新嘎拉是适宜于该生态型区主栽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