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44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52篇
  46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小班病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孢子梗产生较快;保湿10 h病斑很少产孢,25 h后大量产孢,到35 h后产孢基本不再增加;在直射光下病斑不产孢,在散射光下产孢量大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病斑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6℃,5℃以下、35℃以上不能产孢。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单株病斑产孢量有所减少。孢子飞散白天多于夜间。阿米西达、代森锰锌(新万生、大生)、炭疽福美、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毒力较强,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醇、甲霜灵等药剂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72.
有效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是直播稻生长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直播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并根据盐城市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提出"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73.
有效地防除麦套稻田杂草是麦套稻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针对麦套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优选药种(稻杰)、优选配方(稻杰+千金)、适期防治以及"一杀、二挑、三拔"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74.
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氮肥增效剂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尿素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氮肥增效剂对土壤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明显,以有机-无机复合剂I抑制率最高,在玉米生长51 d和64d达15.80%和21.34%;4种复合增效剂均增加玉米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玉米果穗长、减少秃尖度,有机-无机复合增效剂还增加玉米百粒重.施用有机-无机复合增效剂较对照增产3.3%~8.2%,以有机-无机复合增效剂Ⅲ增量最大.复合氮肥增效剂明显地提高了玉米茎叶和籽粒氮含量,氮素利用率提高4.4~7.1个百分点,以有机-无机复合增效剂Ⅲ处理为最大.  相似文献   
75.
沼渣稻田养鳝鱼,节省场地,饲料来源广,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大.沼渣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和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它既可被鳝鱼食用,又能培养出大量浮游生物,给鳝鱼提供喜食的饵料,并能减少鳝病,促进鳝鱼生长.利用沼渣稻田养鳝鱼,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沼肥和稻田生态环境生产水稻和鳝鱼,实现种养业的有机结合和综合效益的提高.经示范和对比调查:沼渣稻田养鳝鱼与常规稻田养殖,可缩短养殖期半个月左右,提高成活率及产量25%,节省活饵料等成本35%左右.产稻谷4 500~6 000kg/hm2,产鳝鱼6 000~7 500kg/hm2.鳝田不用化肥、药物,产品都是无公害.  相似文献   
76.
低比转速离心泵由于叶轮直径大,出口宽度小,流道扩散严重等原因,导致其效率偏低且很难改善.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模型泵性能试验基础上,分析了低比转速离心泵效率与内部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泵内流动结构和提高效率提供依据.基于以控制边界层分离为目的的流动控制技术,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离心泵叶片结构,研制了新的叶轮.为便于比较分析,对新叶轮在保证原模型泵叶轮直径、出口宽度和安装尺寸等主要几何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加工制造,并分别将常规设计的叶片、分流叶片和两种新型叶片的叶轮在同一泵体内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流叶片提高了泵在大流量区域的效率但不能拓宽流量范围,引流叶片使水泵在更大流量范围内运行,并且在整个流量范围内都显著地提高了泵效率.流动控制技术成功地改善了低比转速离心泵内部流动结构并提高了泵性能.  相似文献   
77.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人和其它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土壤和植物中硒含量过低,可引起牲畜的白肌病,如果土壤和植物中硒含量过高,又会引起牲畜的硒中毒现象。在国外,硒与动物健康关系的研究工作比较多[7,5]。  相似文献   
78.
临沂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梁  赵杰  秦利  郭娜  安静  姜永见 《水土保持学报》2015,(2):183-187,237
依据2003-2013年临沂市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临沂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进行估算,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临沂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3年临沂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情况;5种主要碳排放过程中,化肥施用过程中碳排放所占的比例最大;各县区碳排放量,远郊大于近郊;碳吸收、碳汇呈现增加的趋势,并具备很强的碳汇功能;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碳吸收量远高于其他的农作物;各县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方向的不同,碳吸收量与单位播种面积碳汇量差异较为明显。碳源、碳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碳吸收与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高产量作物、农作物总产量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正相关;碳排放量与农膜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农业机械等燃料动力使用和农业灌溉等显著正相关;碳汇量与碳吸收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六安瓜片条目内说:“片形烘青绿茶之一,清代末年创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和霍山县,过去三县均归六安府(府应作州)管辖,故称六安瓜片”。该条目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一书中六安瓜片的观点。《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六安瓜片一节编撰人庄维之同志在文中提及六安瓜片历史渊源时有两种说法:一为某茶行评茶师从收购的上等绿大茶中专拣嫩芽摘下制成峰翅抛售市场;另一说法麻埠祝财主因取悦袁世凯炮制而成的。编写人庄维之同志认为:“两说虽然大相径庭今不评及,  相似文献   
80.
采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的浓度,相同的时间处理组培苗嫩枝,找出适合桉树扦插成活率高,发根快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桉树无性繁殖,加速组培育苗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