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0篇
  148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和平衡施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衡水对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及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等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施用氮肥和磷肥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用氮肥分别增产11.1%~32.2%(平均22.5%)和12.5%~24.1%(平均19.2%),分别增收853.50~2 775.00元/hm2(平均1 876.60元/hm2)和1 352.33~2 293.77元/hm2(平均1 651.04元/hm2);施用磷肥分别增产8.1%~14.0%(平均11.7%)和2.5%~13.2%(平均9.1%),分别增收563.4~1 380.6元/hm2(平均974.7元/hm2)和189.74~1 458.39元/hm2(平均765.31元/hm2).冬小麦-夏玉米适宜N用量范围分别为220~260 kg/hm2和220~280kg/hm2,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5%和26.3%;适宜P2O5用量分别为90~110 kg/hm2和95~115kg/hm2,适宜施磷水平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7.3%和11.8%~20.5%.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5.3%~9.0%,增收454.19~992.5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5.0~1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2.
我国北方主要土壤吸附外源钾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从我国北方12 个主要土类采集的25 个土壤样品对外源钾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开始时土壤对外源钾的吸附速率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率越来越低,至一定时间后吸附达到饱和。该吸附过程可以较好地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不同土壤的吸附动力学参数差异很大。吸附持续时间、总吸附量、最大吸附速率、平均吸附速率变幅分别为150 ~720 min 、138.7 ~2549.6 m gkg-1 、6.5 ~17.4 m gkg-1min-1和0.92 ~3.54 mgkg-1min-1。土壤对外源钾的吸附动力学参数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吸附钾的能力按取土地点自西向东呈明显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
我国北方地区石灰性土壤上缺锌与干旱限制因子同时存在,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影响土壤锌的有效性和植物对锌吸收利用的可能机制:土壤中锌不同形态间的转化与化学行为、根际土壤中锌的移动性、植物根系形态和生理反应、植物体内锌的运输以及植株对锌的需求等在水分胁迫下都可能发生变化。植物锌营养状况可能与植物气孔开闭、活性氧代谢和基因转录因子-锌指蛋白的形成等关系密切,从而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对干旱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84.
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基因位点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小麦W7984和Opata85作亲本 ,通过一粒传而获得F7重组近交系 (RIL)群体。对该群体的 114个株系分别在正常供磷和低磷胁迫下探讨小麦地上部磷素利用效率 (SPUE)和全株磷素利用效率 (WPUE) ;并根据该群体而构建的遗传图谱包括覆盖整个染色体组的 918个RFLP标记 ,研究 2种供磷情况下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基因位点及基因间互作。结果表明 ,正常供磷 ,有 2个与SPUE有关的QTL ,分别位于染色体 1B和 5A上 ,变异解释率分别为 6.55 %和 1 1.61 % ;与WPUE有关的QTL有位于染色体 2B、5A和 7A上的 3个 ;SPUE和WPUE还分别受一对互作位点的影响。在磷胁迫下 ,有 3个QTL与SPUE有关 ,分别位于染色体 2D、3B和6D上 ,变异解释率分别为 14.2 %、7.73%和 6.58% ;与WPUE相关的 2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 2D、7A上 ,变异解释率分别为 18.01 %和 10.73 % ;SPUE受上位效应的影响。 7A染色体对于小麦的磷素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位于该染色体上的片段Xfba354 Xfba69在 2种供磷情况下都显著影响WPUE ,同时此片段在正常供磷下还与其它基因互作而影响WPUE。此外 ,5A染色体在正常供磷、2D染色体在低磷胁迫下分别对磷素利用效率 (PUE)有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面积约 470km2 的玉田县粮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 ;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分别为 2 7.1、1 9.7、2 7.1、1 4.4和 2 6.4km ,基本趋于以大块状变异为主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 ;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3、3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 ;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1 3 .1 %和 1 4.3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 5 90~ 747和 72 4~ 1 3 43RMBYuanhm- 2 。  相似文献   
8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高淀粉玉米(郑单21)和普通玉米(四密25)吸氮特性及子粒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淀粉玉米氮素最大吸收速率较大,出现日期早,成熟期吸氮总量高,但其子粒产量却较低。高淀粉玉米子粒中的氮素更多依赖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前期营养体的氮素转移;其淀粉总量、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而直/支比值较低。在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上,郑单21含有较高的粗蛋白总量及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但醇溶蛋白含量较低;在脂肪酸及其组成上,虽然郑单21的脂肪酸总量较低,但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在各品质组分上,支链淀粉、醇溶蛋白、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对氮肥的反应与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脂肪酸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施氮则其含量下降。施氮对直链淀粉含量、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硬脂酸、花生酸和亚麻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7.
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在小麦和玉米上分别平均提高12.7和14.2个百分点。该技术能使养分盈亏趋于合理,分区平衡施肥的氮素平衡盈余显著低于习惯施肥,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磷素平衡盈余则明显高于习惯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磷素状况;钾素平衡存在一定程度的亏缺,需通过增加无机、有机钾源来调节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88.
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施用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氮磷钾营养平衡施用(NPK)较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显著增加优质玉米产量,使高油玉米(农大115)分别增产15.9%、6.9%和12.1%,使高淀粉玉米(白玉109)依次增产20.3%、8.6%和12.7%。施氮能增加高油和高淀粉玉米子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施磷或施钾能增加高油玉米子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蛋白含量以及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而对高淀粉玉米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基本无或较小影响。施氮使高油玉米子粒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0.83和0.41个百分点,使高淀粉玉米提高1.18和0.36个百分点;施氮、施磷和施钾增加高油和高淀粉玉米淀粉总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施氮能增加高油和高淀粉玉米子粒油分、亚油酸和油酸含量,使高油玉米分别增加0.83、0.41和0.30个百分点,使高淀粉玉米分别增加0.34、0.18和0.13个百分点,而施磷或施钾对两品种子粒油分、亚油酸和油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继运 《土壤学报》1995,32(1):84-90
本文介绍了一个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土壤样品11种元素的速效含量测定、土壤对7种营养元素的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应用该方法研究了104个土壤养分状况,盆栽试验发现100个土壤缺氮,101个缺磷,60个缺钾,38个缺锌,23个缺硫,22个缺硼,分别有19、18、14、13、11和3个土壤缺钼、钙、镁、铜、锰和铁。盆栽试验得到的结果在部分土壤的田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0.
采用从英国进口的离子交换树脂膜和室内埋置法研究了取自河北玉田县的 4个土壤吸附土壤磷、钾、钙、镁和锰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 0 .5~ 2 4h的吸附时间内 ,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 ,树脂膜吸附的土壤磷、钙量和锰量显著增加 ,而吸附的钾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