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林业   426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457篇
  314篇
综合类   2448篇
农作物   297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1720篇
园艺   476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森林抚育是主要的经营措施。本文以国家森林抚育工程中让家溪林场森林抚育工作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系统化的抚育建议,希望可以令今后的森林抚育工作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贵州省荔波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荔波县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人均旅游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赤字逐年上升,特别是在2016年,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到-0.009gha/cap,已经接近临界值。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控制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持续上升势头,尤其要重点控制重大节假日过载客流量对景区旅游生态环境的冲击,合理设计景区间客流量的空间分布,并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同时建议增加旅游资金投入,做好景区景点布局规划,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以提高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3.
针对设施蔬菜秸秆制取有机肥中塑料绳、薄膜等垃圾不易分离,且茄子杆、辣椒杆等秸秆不易实现大产量、低粒度粉碎这一现状,设计了一种设施蔬菜秸秆清塑揉搓机。该清塑揉搓机总体上采用卧式螺旋结构,转动滚筒上焊接螺旋排布的小拨齿,揉搓腔内水平排列揉搓齿,由驱动系统通过小拨齿与揉搓齿对物料进行揉搓;粒度达到要求的物料经筛网及皮带输送机输送,粒度不达标物料连同塑料绳等经大拨齿在滚筒末端抛射出去。在计算功率、确定转速等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滚筒结构、筛网大小及揉搓齿等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改进。  相似文献   
994.
为使全自动移栽机执行部件间空间关系协调,确保移栽机移栽各环节移栽成功率,对乘坐式全自动移栽机的送苗装置、取苗装置和分苗装置间的空间关系协调配合进行设计。通过空间关系数学模型分析,确定了取苗深度和投苗高度是分别影响送取环节和取分环节空间协调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及试验分析,确定了以取苗时钵苗夹取深度为30mm时,送苗装置与取苗装置进行空间协调配合,以及以投苗高度为3 5 mm时,取苗装置与分苗装置进行空间协调配合。该研究可有效地保证全自动移栽机移栽各环节的移栽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5.
优化设计打捆机捡拾喂入机构,并增加切碎功能。当捡拾器转速为123 r/min、喂入辊转速为250.8 r/min时,打捆机行走速度可以达到5.5 km/h,作业效率≥3 t/h。  相似文献   
996.
正龟类,是一群古老的动物,自古以来,龟被当作长寿的吉祥动物备受人们所喜爱。鳖类,在地球上出现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在我国有维氏古鳖化石为证。在食用角度而言,龟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磷等多种矿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食品,也是我国民众传统的美食补品,不但有食补价值,还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近十年,名龟养殖兴起,龟鳖产业呈上升趋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龟鳖病害的增多,养龟者对防病技术需求迫切,本  相似文献   
997.
2016年11月,鱼类资源调查队对桐柏县主要的河流以及水库展开调查工作。根据桐柏县的水系分布特征,共设置了32个采样点。涵盖陈留店河、月河、淮河、三夹河、鸿雁河、鸿仪河等河流,以及二郎山水库、赵庄水库等,并且结合当地的农贸市场收集相关的鱼类标本。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41种,隶属于6目12科35属。其中鲤形目最多,占总数的70.73%;其次是鲈形目,占总数的9.75%;鲇形目占总数的7.32%;合鳃目和鳉形目各两种,各占总数的4.88%;鲑形目一种,占总数的2.44%。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桐柏县的鱼类在栖息、繁殖、生长习性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特点。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系学说,桐柏县鱼类资源可以划分为: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桐柏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  相似文献   
99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小麦白粉菌致病相关基因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丰富小麦白粉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和筛选防治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一个小麦白粉菌ADP/ATP载体蛋白(ADP/ATP carrier protein,AACP)在小麦与白粉菌互作时上调表达。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长945 bp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小麦白粉菌ADP/ATP carrier基因序列,暂命名为BgtAACPx(GenBank登录号为MF197857)该基因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疏水性,含有6个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上。与已有小麦白粉菌AACP蛋白的同源性为97%,是一个新的蛋白,同时构建了与其同源蛋白的遗传进化树。定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白粉菌吸器期(48 h)、次生菌丝(72 h)至白粉菌刚产孢子又未形成孢子堆(120 h)这段时期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白粉菌对小麦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