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乳酸乳球菌抗氧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主要是通过发酵产能的,但是有研究发现,在添加氯化高铁血红素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能形成一条呼吸链,在乳酸乳球菌(L.lactis)IL1403中发现了能够编码呼吸链蛋白的基因,同样的现象在粪链球菌中(Strepto coccus feacalis)也有发现。当氧出现在电子传递链中,质子的排出和质子运动势(PMF)的产生都会加倍。相比较其他的兼性或者专性厌氧菌,乳酸乳球菌(L.lactis)的呼吸作用可以促进代谢能量的产生,由于这种呼吸作用,乳酸乳球菌(L.lactis)有更好的生长得率和显著的存活率,这表明在发酵条件下产生的代谢能量不足,从而会限制乳酸乳球菌(L.lactis)的生长。氧在呼吸链中扮演了重要的有益角色,而不是起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2.
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调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两株菌对正常小白鼠体重、脾/体重和肾/体重比无显著性影响;对肝/体重比有增加趋势;能显著增加血液中IgA,IgG,C3,C4,IL-2,IL-6和IL-8的含量(P<0.05),婴儿双歧杆菌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可极显著增加IgM的含量(P<0.01)。两株菌均可显著增加双歧杆菌(P<0.05)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杆菌的数量(P<0.05)。实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对正常BALB/C小白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相调节作用,并具有良好调节肠道菌群能力,婴儿双歧杆菌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63.
大豆抗营养因子对肉仔鸡器官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44 只 A A 肉仔鸡分别从15 日龄和35 日龄开始饲喂抗营养因子含量不同的日粮至49 日龄, 以观察大豆抗营养因子对不同年龄阶段和饲喂期肉仔鸡器官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肉仔鸡胰腺重与日粮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 日粮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至 342g·kg- 1或占粗蛋白质的 197% 以下时对胰腺重无不利影响。年龄和饲喂期长期不影响胰腺重的变化。小肠干重增加与凝集素有关, 且主要是空肠和回肠干重增加。其它器官重未呈现一致性变化。  相似文献   
64.
人及动物需要的蛋白质供给短缺是全世界严重问题之一。然而,反刍兽由于具有将饲料非蛋白氮(NPN)化合物转化成优质微生物蛋白的独特能力,故不必与人竞争蛋白质。尽管在反刍兽饲粮内己成功地使用了 N P N(Chalupa,1968;Oltjen,1969;Tillman,1969;Helmer,1971),但改善反刍兽对 NPN 的利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5.
亚麻籽脂肪酸在蛋黄中的沉积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reenland岛的爱斯基摩人摄入大量脂肪,但很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营养学家推断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20:5ω-3 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22:6ω-3 DHA)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从此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的营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ω-3脂肪酸是大脑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具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降血脂、抗炎性反应等保健作用。ω-3脂肪酸的作用,提示蛋鸡生产者生产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鸡蛋,一方面可以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因鸡蛋中的高胆固醇(200-250mg胆固醇/枚)带给老年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尽管鸡蛋中的胆固醇能否使血中胆固醇升高仍有争议,但营养学家推荐每天  相似文献   
66.
蛋白酶失活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标号分别为E1、E2、E3、E4 和E5 的五种来自微生物的蛋白酶体外失活生大豆(RS)和低热膨化全脂大豆粉(LTES)中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能力进行了测定。E1 来自真菌 ,最适 pH为5 ;E2、E3、E4 和E5 来自细菌 ,最适 pH分别为7 ,10 ,8和8。结果表明所有被测酶在其最适 pH条件下都能不同程度地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A) ,有效顺序为E3>E4>E5>E1>E2,E3 最有效 ,使生大豆中的TIA降低到原来的38 % ,使糜蛋白酶抑制因子(CIA)降低到原来的9 %。在50℃下经6小时的培养 ,E3 使RS和LTES中的凝集素分别减少至17 %和50 % ;E4 的相应值为29 %和42 %。E3 和E4 以0 ,0.1 % ,0.5 %或1.0 %(W/W)的浓度与LTES和RS培养1 ,2 ,3 ,6或12小时 ,E3 以1 %的浓度培养1小时 ,使生大豆中的TIA从36.6mg/g减至13.3mg/g ,使LTES中的TIA从24.5mg/g减至1.9mg/g。培养时间延至12小时 ,生大豆中残留的TIA为1.2mg/d ,LTES中为0.9mg/g。E4 不如E3 有效 ,直至12小时才能获得与E3 接近的效果。结果表明 :用外源蛋白酶可在常温下使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失活。  相似文献   
67.
提高日粮维生素D、钙水平或降低磷水平对产蛋和蛋壳质量的影响杨丽杰霍贵成范佳英(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150030)鸡蛋破损直接影响养殖者的收益,因为破蛋的售价低,而且难于销出。50周龄前产蛋鸡的试验表明:破蛋率最低为1.6%,最高可达3...  相似文献   
68.
日粮中不同脂肪酸水平对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选用 200只达到产蛋高峰的新罗曼蛋鸡,研究日粮中不同脂肪酸含量对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ω- 6∶ω- 3为 5(计算值)第 1组和第 2组的每克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较正常日粮组成的第 4组降低了 9.1%和 9.7%( P<0.05) 。  相似文献   
69.
酶制剂在肉用仔鸡日粮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比较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制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可以提高肉用仔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而且以木聚糖酶0.5%与β—葡聚糖酶0.2%结合使用效果最佳,可以提高日增重 7%—10%,降低饲料消耗3%—14%.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