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从南宁市售文蛤体内分离获得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为掌握了解广西文蛤产品中弧菌科细菌的带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从南宁海鲜市场的文蛤中分离获得4株细菌,观察其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TCBS培养基30℃培养24h后,菌株No.8和No.9生长良好,形成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的菌落;菌株No.10、No.11生长不良,部分形成直径1mm左右、圆形、隆起的黄色菌落。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o.8、No.9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生长,且不能分解葡萄糖;而菌株No.10、No.11可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且能分解葡萄糖并产气。16S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No.8与副溶血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9与河流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10、No.11则分别与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聚集为一个分支。综合表型和分子特征可知,菌株No.8为副溶血弧菌,No.9为河流弧菌,No.10为斑点气单胞菌、No.11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药敏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均表现为高度敏感。【结论】南宁市售文蛤产品主要是污染了弧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细菌,生产上可选用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2.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罹患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引起对虾的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对对虾的养殖业危害严重。本试验通过于第3腹节肌肉注射100μL/g IHHNV的方法对不同家系的对虾攻毒,联合应用PCR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鉴定病毒。结果发现14个家系的对虾未感染IHHNV的比率79.3%~96.7%;联合两种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IHHNV的状况。试验结果为对虾流行病调查、健康养殖及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3.
RNA干扰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VP28基因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方便筛选VP28特异性siRNAs,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VP28,然后将设计的siRNA与pEGFP-VP28共转染BHK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FP-VP28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半定量RT-PCR检验siRNA抑制VP28转录的效果,建立了体外RNA干扰法筛选系统。结果表明,pEGFP-VP28能在BHK细胞正常表达,设计的3对siRNA对VP28的mRNA转录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效果,其中siRNA2的干扰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开展RNA干扰在对虾体内抑制WSSV的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34.
比较分析圆尾鲎和中国鲎消化道组织学和形态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和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中国鲎与圆尾鲎均来自于广西合浦县西场镇邻近海域,10龄和14龄均各5只,平均头胸甲宽:圆尾鲎46.78~52.42 mm、中国鲎46.09~55.44 mm。通过形态解剖、组织切片和光镜技术等对消化道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尾鲎与中国鲎消化道外部及解剖形态基本相似;它们的消化道可划分为前肠(口道、食道、前胃、幽门)、中肠和后肠(直肠、肛门);前肠、中肠和后肠都由几丁质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但是中肠不含几丁质层。10龄中国鲎和圆尾鲎的消化道总长以及中肠长度差异显著,消化道其余各部分的长度差异不显著。不同龄同种鲎以及同龄不同种鲎间的所有测量指数差异显著。消化道各部分的结构、组织形态均与其杂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利用AFLP技术对北部湾卵形鲳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可为卵形鲳鲹种质优化提供基础依据.研究采用10对引物组合在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51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33个,占总位点数的25.93%,两个群体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3.59%和18.32%,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养殖群体中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表明养殖群体丢失了低频基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群体遗传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鲎形体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生长特性,分别测定了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和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14龄成鲎和10龄幼鲎及不同性别的形态参数(头胸甲宽度及体重)。结果表明,中国鲎和圆尾鲎14龄成鲎和10龄幼鲎以及雌、雄的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均表现为正相关(R20.88);10龄中国鲎和圆尾鲎异速生长曲线的斜率-回归系数b分别为2.2263和2.1883,而14龄成鲎的回归系数b分别为3.1551和2.6501;10龄和14龄雌、雄中国鲎的b值分别为2.2314(♀)、1.9626(♂)和3.2295(♀)、2.8674(♂),10龄和14龄雌、雄圆尾鲎的b值分别为2.5342(♀)、1.9547(♂)和2.7791(♀)、2.1803(♂),b值均大于1,表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甲宽度的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且雌鲎的异速生长率均大于雄鲎;F检验表明,中国鲎和圆尾鲎10龄及14龄不同性别的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从南宁市售文蛤体内分离获得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为掌握了解广西文蛤产品中弧菌科细菌的带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从南宁海鲜市场的文蛤中分离获得4株细菌,观察其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TCBS培养基30℃培养24 h后,菌株No.8和No.9生长良好,形成直径2 mm左右、圆形、隆起的菌落;菌株No.10、No.11生长不良,部分形成直径1 mm左右、圆形、隆起的黄色菌落。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o.8、No.9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生长,且不能分解葡萄糖;而菌株No.10、No.11可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且能分解葡萄糖并产气。16S 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No.8与副溶血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9与河流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10、No.11则分别与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聚集为一个分支。综合表型和分子特征可知,菌株No.8为副溶血弧菌,No.9为河流弧菌,No.10为斑点气单胞菌、No.11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药敏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均表现为高度敏感。【结论】南宁市售文蛤产品主要是污染了弧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细菌,生产上可选用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8.
【目的】筛选能有效促进亲虾性腺发育的生物饵料,为进一步开展饵料对南美白对虾亲虾繁殖影响的研究及研发安全、高效、优质、廉价亲虾催熟培育饵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鲢鱼卵、鲢鱼肉、水丝蚓、蚯蚓、水丝蚓+鲢鱼卵、配合亲虾饲料6种饵料饲喂南美白对虾亲虾,分析比较不同饵料对南美白对虾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投喂鲢鱼肉的雌、雄亲虾性腺与肝胰腺比重、性腺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综合表现较好;投喂蚯蚓、配合亲虾饲料的则相对较差。【结论】相对于鲢鱼卵、水丝蚓、蚯蚓、水丝蚓+鲢鱼卵、配合亲虾饲料,鲢鱼肉对南美白对虾亲虾性腺发育有显著的促进效果,更适合开发成为亲虾催熟培育的可替代饵料。  相似文献   
39.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多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LIF在人及动物的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妊娠期蜕膜及胎盘上均有表达;胚泡是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一些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充当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局部调节者",LIF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到胚泡阶段具有一定的作用,LIF在子宫内膜中特异性表达,促进胚胎生长发育和启动胚泡植入;LIF在生殖周期中影响子宫的功能及调节子宫内膜生长,这可能与LIF作用于子宫使其能发生蜕膜反应有关;LIF通过与LIF受体及gp130蛋白作用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LIF在哺乳动物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LIF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0.
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 S rR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9个钦州湾牡蛎个体的线粒体DNA16S rRNA进行PCR扩增,纯化后的PCR产物测序分析,研究16S rRNA基因在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2个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DNAman比对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得到2个群体的序列长度均为434bp,共检测到16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包括8个转换位点和8个颠换位点。与GenBank序列比对发现,白肉牡蛎和香港牡蛎的序列基本相同,系统进化树中显示白肉牡蛎与香港牡蛎聚为一支,红肉牡蛎与有明巨牡蛎聚为一支。证实了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是2个不同的种,它们有各自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牡蛎的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