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PRV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评价弱毒FB株预防新型PRV的潜力,以4株PRV(FA、FB、Bartha-K61和FJ2012)毒株及其高免血清为材料,应用交叉中和试验测定PRV不同毒株的抗原性差异,通过FB免疫猪攻毒试验评价弱毒FB株对新型PRV的保护潜力。结果表明:中和抗体测定表明兔抗FB株、FA株、Bartha-K61株和FJ2012株高免血清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54、1∶91、1∶91和1∶215。交叉中和试验显示FB株与FA株、FB株与FJ2012株、FA株与FJ2012株的抗原相关性(R值)均大于0.8,Bartha-K61株与FA株、FB株、FJ2012株的R值均小于0.4,表明FB株与FJ2012株的抗原相关性高于Bartha-K61株与FJ2012株。仔猪免疫攻毒试验显示FB免疫猪能抵抗新型PRV(FJ2012株)的攻毒,保护率100%。提示PRV弱毒FB株有望成为预防新型猪伪狂犬病毒(FJ2012株)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02.
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在人工感染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和排毒规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ld可在肝、脾脏、法氏囊、胸腺和盲肠扁桃体中检出病毒RNA,表明病毒首先入侵免疫器官;随后其他器官中逐渐检测到病毒.高峰期为攻毒后7~14 d,所有器官中均能检测到病毒,此时也是病毒感染发病最严重的时间.感染后14 d,在肺和...  相似文献   
103.
从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喉头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某蛋鸡场患鸡喉头和气管等组织分离到一株病毒。该分离毒无血凝特性,应用检测ILTVTK基因的PCR能从分离毒中扩增出大小为42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的ILTV不同毒株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果初步表明该分离毒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命名为ILTV-FJ)。  相似文献   
104.
番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模拟抗原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分离株原核表达蛋白pGEX-4T-1-σC为靶分子,利用噬菌体随机七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对整个被选噬菌体集合单链DNA进行测序。结果:噬菌体展示序列为CATCCTATTCATCCGCGTCAT,相应的短肽序列为HPFYSCY,该短肽序列与MDRVσC氨基酸序列N端一处-P-YS--的氨基酸片段相似,推论MDRVσC的模拟抗原表位可能是由该不连续氨基酸片段所构成的构象表位。通过Genbank的蛋白质检索,发现该构象表位也存在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的多肽序列中。结果表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抗原表位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NDRV分离株具有较广的细胞亲嗜性,能在MDEF、CEF、AD293、Marc145、Vero、ST、MDCK等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变细胞呈现巨融合状;但NDRV分离株在PK细胞中盲传3代均未出现病变。【结论】NDRV在致病特性方面明显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0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1987年美国首次报道,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呈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症状,仔猪及育成猪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不久此病迅速蔓延北美和欧洲。1991年,荷兰中央兽医研究中心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分离到致病因子,并命名为Lelystad Virus(LV)。多个国家已有分离并鉴定该病病原PRRSV的报道,并确定存在北美型和欧洲型两个分离株。目前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也有该病报道。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已发表的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对从福清市某养猪场病猪采集的淋巴结、肺、脾等器官组织病料进行检测,发现该猪场病猪病料的检测结果PRRSV和PCV-2同时为阳性,从而证实了PRRSV和PCV-2在该病猪体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8.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基因序列,针对TGEVN基因全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TGE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检测TGEV的RT-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TGEV疫苗株RNA进行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1168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TGEV不同毒株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5%~97%;敏感性测定该RT-PCR可扩增到18pg的TGEV-N-cDNA;对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病料进行RT-PCR鉴定,可检测出TGEVN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对TGEV的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TGE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9.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分析σC蛋白的抗原性。根据已登录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3株S1基因序列,针对σC基因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该基因,并将此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30a (+)上,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 pET-NDRV-σC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1.0 mmol·L -1 IPTG 37℃诱导表达。结果显示,RT-PCR扩增得到966 bp的目的片段;表达产物经 SDS-PAGE分析,获得了与预期相符的约41.3 ku的条带,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 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与 NDRV 阳性血清发生反应。本试验首次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NDRV σC蛋白,并证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