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通过7个播种期处理,进行分蘖样本追踪观察和抽穗期样本调查,研究了小麦播种期对黑胚种子和白胚种子后代的黑胚子粒传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胚种子后代中仍有黑胚粒发生,黑胚种子后代亦不全是黑胚粒,而且均是正常胚子粒远远超过黑胚粒的发生率,但不同播种期之间黑胚粒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在不同播期间无论是黑胚种子还是白胚种子其后代黑胚发生率均以10月25日~11月4日播种的高,早播或迟播的明显减少。同一播期不同粒位的黑胚粒发生率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一粒位>二粒位>三粒位>四粒位>五粒位。同一粒位不同播期间,10月25日~11月4日播种处理的黑胚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期。  相似文献   
12.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当前长江下游农业结构调整中弱筋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追肥时期等栽培试验因子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最为明显。播期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品质起负向作用。返青期以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获得产量5250kg/ha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大于11.5%、湿面筋含量不大于22.0%为目标,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理想模式为播期11月1日~11月3日,群体密度225万~232万/ha,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38~244、112~121和112~120kg/ha,三者比例控制为1:0.5:0.5,后期追肥时期控制在7.6~8.3叶龄期。  相似文献   
13.
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0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m4a基因通过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检测相结合,育成扬麦158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扬素10号。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性,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特别是白粉病重发区推广应用。在抗白粉病顺交育种中应注意及时引入苗头品种(系)作轮回亲本进行滚动回交,抗性鉴定时引入分子标记检测,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种性加工与小麦品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育成初期,原始群体内存在着复杂的剩余变异,包括株高、粒色、成熟期、抗病性等农艺性状的差异,也包括个体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质地、面筋的量和质等品质性状的差异,这些群体内剩余变异为种性再加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长期以来育种目标和实验室条件制约着种性加工在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种性加工对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影响作用效果不同,必须加强种性加工与实验室检测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将种性加工应用于小麦品质改良.同时小麦品质改良也离不开种性加工.  相似文献   
15.
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  相似文献   
16.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30436.4,公告号为CNA000663G.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2条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抗赤霉病(抗赤)育种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抗源抗赤性与丰产性矛盾、抗赤类型及遗传基础复杂以及抗赤性鉴定方法局限等原因,至今尚未育成既大面积丰产又抗赤的品种。扬麦158等中抗丰产品种的育成,有效地扼制了长江中下游赤霉病的为害。从亲本选用、后代选择及鉴定观点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2条抗赤育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和取得突破的关键。第1条路线是选用抗赤性好、丰产性差的亲本与丰产亲本配组,后代在高选择压条件下,侧重抗赤性选择,兼顾丰产性选择;第2条路线是选用综合丰产性好、赤霉病轻的亲本间配组,对其后代注重综合丰产性好,兼顾以抗赤霉病为主的抗病、抗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和种植不足戚为我国目前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善我国小麦生产品质结构,国家制订了《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稳定发展中筋小麦。长江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由于降水量多.自然条件不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等的形成.但对弱筋小麦的生产相对有利.是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弱筋小麦在栽培技术上与中筋、强筋小麦有很大的差异,产量和品质难以协调。本文总结了扬麦1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密度、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对其产量与籽粒品质的调控作用.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在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问题,将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为培育灌浆快、脱水快的少(免)晾晒小麦品种提供选择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定灌浆与脱水指标,生理成熟期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等。【结果】籽粒灌浆呈“S”型“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较大,花后30 d籽粒干重均达35 g以上,灌浆持续期较短;扬麦15灌浆速率仅次于上述3个品种,但灌浆持续期最长;宁麦13、扬麦20、扬麦22灌浆速率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3个灌浆时期灌浆速率R2>R1>R3,花后30 d灌浆基本完成。籽粒灌浆完成后进入脱水阶段,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高,扬麦15最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2 d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灌浆速率大,灌浆完成早,籽粒脱水快。花后30 d粒重>35 g可作为育种材料灌浆快慢的选择指标,生理成熟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可作为衡量小麦品种脱水快慢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