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18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树高与直径的关系,文章综合分析了广泛应用于林窗模型中的四个数学方程,即二次曲线、幂函数方程、理查德方程和单分子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红松林内主要树种树高和直径关系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及预测精度检验后,结果表明,理查德方程和单分子方程是林窗模型中描述树高和直径关系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效果和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土壤因子,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人工恢复5,7年的区域作为研究样地,并将未种植样地(C)作为对照组.通过野外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采样,研究了不同恢复年限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1)相较于对照区,人工恢复增加了菊科(Compositae)...  相似文献   
33.
由于土壤性质和腐殖质含量的不同,土壤的含水量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是否适宜植物的生长。本研究以土壤PF(表示土壤的水分状态,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数值)为主要研究依据,将土壤含水率和PF联系起来,定量研究了贡嘎山地区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的含水率与PF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PF时,随着暗针叶林演替的进展,土壤腐殖质层的含水率逐渐增加,即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加,含水率减小,但各植被演替阶段之间土壤含水率差异并不显著。③植被不同演替系列主要是通过提高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改善土壤的蓄水和持水性能。④本区暗针叶林土壤腐殖质层涵养水源作用最为明显。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34.
中国重要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滇南地区,并在中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快速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了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的研究。目前紫茎泽兰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危害最严重的十六种入侵生物的白皮书中。本文对二十多年来我国开展的有关紫茎泽兰的研究进行扼要的叙述,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危害性、潜在的应用价值、控制方法和手段。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5.
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赵西梅  舒龙  陆兆华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5):128-131,230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以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两种土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 961mg/kg和3 521mg/kg,农田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未利用地土壤;土壤Cu2+的解吸量远远小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与农田土壤相比,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有滞后现象;农田土壤和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0.35%和0.15%~1.8%,农田土壤的解吸率明显低于未利用地土壤。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土壤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与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较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36.
黄河三角洲低质低效人工刺槐林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分析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树高、胸径、材积、郁闭度、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pH值及含盐量共14个树木形态及土壤理化指标,对黄河三角洲退化人工刺槐林进行分类与评价。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人工刺槐林树龄结构较为单一,仅依据以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分结构为主的低质低效林分类标准不适合该区域退化人工刺槐林,需将树木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起来进行分类与评价。(2)主成分分析表明,表征低质低效人工刺槐林的因子根据其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土壤容重、孔隙度、林分郁闭度、树木材积、有机质和含盐量。(3)聚类分析表明,林分类型可划分为生长潜力型、轻度低效型、中度低质低效型、极度低质低效型和重度低质低效型5种类型,并依据参数值对其类型特征、产生原因及宜采取的经营措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7.
废水灌溉下有机物料对重度盐渍土养分及芦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滨州含盐量为16.7 g.kg 1的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研究了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对盐渍土养分和芦苇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的生物修复提供依据。试验从春季开始进行,共设4种处理:翻耕对照(CK)、翻耕+废水灌溉(FF)、翻耕+废水灌溉+秸秆(FFJ)以及翻耕+废水灌溉+污泥(FFW),测定了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呼吸强度、含盐量及芦苇株高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10月末时FFJ、FFW和F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1.29倍和1.22倍;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也高于对照,依次为FFW>FFJ>FF>CK;各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高于对照,其中FFJ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比试验初期提高96%;各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以FFJ和FFW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比对照降低22.6%和16.3%;FFW、FFJ和FF处理的芦苇株高显著高于对照,8月末分别是对照的3.1倍、2.7倍和2.2倍;FFJ和FFW处理的芦苇生物量、根冠比和平均叶面积都显著高于对照,而FF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FF处理芦苇株高、生物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相关最为显著,FFJ和FFW处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结果表明,废水灌溉为重度盐渍化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机物料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解决了重度盐碱化土壤水分胁迫和养分胁迫的问题,促进芦苇生长,但秸秆和污泥两种有机物料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8.
从数据统计不合理、参数选取的针对性不足、忽略土地质量和功能的复杂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承载为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确定生态足迹评价范围,根据矿区实际情况修正相关参数,增强生态足迹动态预测功能,结合其他方法对比印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9.
盐碱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甜高粱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将NaCl、Na2SO4和NaH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不同盐度和碱度的盐碱条件,对甜高粱种子萌发期进行处理,研究了混合盐胁迫对其萌发率,萌发指数,相对盐害率,幼根、幼芽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和pH值的增加,甜高粱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均显著下降,且在蒸馏水中达到最大萌发率(97%),当pH值为7.08、盐浓度低于300 mmol.L-1时甜高粱的萌发率、相对盐害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甜高粱能够耐受一定浓度的中性盐胁迫,而随着pH值的增加,相对盐害率随浓度显著增加;随着盐浓度和pH值的升高,幼根、幼芽长度,幼苗的鲜、干质量均显著降低。通过盐度、pH值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双因素分析表明盐度对甜高粱萌发率、萌发指数、相对盐害率影响最为显著;盐度与pH值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幼芽、幼根长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0.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树高与直径的关系,文章综合分析了广泛应用于林窗模型中的四个数学方程,即二次曲线,幂函数方程,理查德方程和单分子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红松林内主要树种树高和直径关系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及预测精度检验后,结果表明,理查德方程和单分子方程是林窗模型中描述树高和直径关系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