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病毒为重组疫苗的载体构建的活载体基因重组疫苗免疫哺乳动物,抵抗传染病的研究已获得成功,其中鸡痘病毒存在着很大的潜在优势。然而,作为非复制的载体其安全性迫切需要检验。选择重组鸡痘病毒vUTAL 3CP1分别以正常剂量、超大剂量,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接种豚鼠,第一次免疫后间隔14 d分别进行二免、三免;对妊娠豚鼠的不同阶段进行免疫,通过PCR、RT-PCR、EL ISA、中和抗体检测和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对疫苗在豚鼠体内的基因和蛋白分布、抗体消长规律以及毒性,和对妊娠豚鼠和子代体内的基因和蛋白分布、抗体消长规律以及毒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肌肉接种FMD重组疫苗株后,临床观察、病理组织学和检测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免疫动物精神状态良好、饮水、采食等临床表现一切正常;病毒培养表明只在接种的部位免疫3 h可以培养出病毒,其他组织和其他时间点均未能培养出病毒,证明重组鸡痘病毒vUTAL 3CP1在体内是一过性感染,免疫3 h的病毒是未完全吸附的病毒,而不是复制的病毒;通过PCR,RT-PCR检测,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脑、肠系膜淋巴结内检测到了FPV 4b DNA和FMDV VP1 DNA,且在大部分组织能存留5 d左右;增加免疫剂量和进行多次免疫,其在体内存留时间仍然很短,重组疫苗可诱导豚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FMDV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静脉注射也在体内检测到病毒的DNA,但其在体内的分布和存留时间短,诱导豚鼠产生的抗FMDV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比肌肉注射低、且持续时间短,病毒培养表明只在任何组织和任何时间点均未能培养出病毒;对妊娠豚鼠的不同阶段均无毒性,未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反应,子代未检测到病毒的DNA。以上均证明重组鸡痘病毒vUTAL 3CP1在豚鼠体内存留时间短,对妊娠豚鼠、子代无毒性,且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且对环境无污染,为后期其他哺乳动物实验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从而更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重组鸡痘活载体疫苗的生物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对免疫动物无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22.
由于世界各地禽流感的暴发频率越来越高、流行面积越来越广,因而导致全球对它的高度关注,虽然各国对禽流感防止策略不尽相同,但都把禽流感的快速诊断和及时监测作为首要步骤。在国际贸易中,对AIV的检疫也成为各国进出口贸易的重点检测对象。AIV检测方法包括传统AIV检测方法和分  相似文献   
23.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BID)是由双股核糖核酸病毒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3~12周龄的雏鸡、青年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  相似文献   
24.
我市动物园1只雄性鸸鹋,2岁,体重约50kg。2003年3月发情期间,阴茎伸出后不能复原,造成阴茎脱出。动物园工作人员到我站咨询,因此我站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诊断,进行阴茎整复治疗,愈后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常出现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RH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本文通过检测不同目龄兔的母源抗体、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进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为了解抗体效价与保护率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6.
1一定喂兔要定时定量,每天每次饲喂兔时间、饲喂量都要一样,不要任意变更.  相似文献   
27.
应用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HDV)接种豚鼠,4d后剖杀,分离组织,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HA)、RT-PCR等方法检测病毒在体内分布情况;应用纯化RHDV间隔2周接种豚鼠,3次免疫后10 d,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IFN-γ、IL-2、IL-4、WST检测.结果表明:电镜观察未见病毒粒子;HA检测结果为肝脏HA效价最高,肺脏效价最低;RT-PCR方法未检测到RHDV目的基因;WST检测发现免疫组刺激指数高于对照;免疫组IFN-γ、IL-2检测结果高于对照,IL-4检测结果低于对照.RHDV在豚鼠部分组织具有血凝性,电镜未见病毒粒子,能使豚鼠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为筛选鉴定“通用型”T细胞表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采用血凝试验、电镜观察、RT-PCR方法分离鉴定了1株JL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扩增衣壳蛋白VP60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MDl8-T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显示,VP60基因全长1740bp,编码580个氨基酸;JL株与其他RHDV分离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3.7%-99.2%,氨基酸同源性在97.3%-99.5%,在VP606个区中,A、B、D、F是稳定区,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表明毒株具有高度保守性;将JL株与国内外标准株蛋白氨基酸变畀及其亲水性、柔性区、抗原区和表面结构进行比较分析,预测RHDV VP60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29.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病兔多在48-72小时内死亡,给养兔业造成的威胁日益突出。因此,及时准确地对RHDV进行诊断已经成为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20日龄的雏鹅,传染性强,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