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188篇
  187篇
综合类   1175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625篇
园艺   252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山西红枣质量安全风险因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红枣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对山西红枣质量安全风险因子(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2015年对采自山西运城、临汾、晋中、吕梁等地的100个红枣样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菊酯等9种农药,平均检出率为10%,残留超标率均为0;重金属污染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铅、镉、砷、铬和镍检出率分别为10%、25%、0、100%和75%,其中,铬超标率为5%,其余4种超标率均为0。2017—2018年,对采自山西大同、太原、晋中、临汾、长治、吕梁等地的100个红枣样品的表面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3种致病菌都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3%、19%和5%,超标率为1%~5%,其他杂菌检出率为81%;2017—2018年对从农贸市场和土特产商店采集的枣夹核桃20个产品的表面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60%和55%,超标率分别为70%、20%、55%,其他杂菌检出率为100%。  相似文献   
52.
1鄂托克前旗现代农牧业生产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西南端,全旗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发展放牧与舍饲养畜,建设现代农牧业基地、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着极其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3.
堤防的渗漏较隐蔽,容易毁掉整个堤防。所以,要及时的总结堤防渗漏类型,查找原因,并制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不因小失大。本文对堤防渗透的原因查找、防治和加固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4.
晏阳初先生以"四大教育"为手段,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连环进行和整体推进为特征,进行了乡村建设实验。他的"四大教育"思想对当前凉山州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6.
57.
以PGPR多功能菌剂为材料,通过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PGPR多功能菌剂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产量的防治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PGPR多功能菌剂稀释100倍液,喷施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上,拌匀后作为基肥施用,可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提高黄瓜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黄瓜根际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8.
陕南茶网蝽害虫的迅速蔓延严重威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周边茶区的安全,怎样才能彻底控制并消灭该害虫,需要各级政府迅速研究出台全面联防联控和彻底清除野生茶树和弃管茶园枝叶为越冬寄主并举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产业健康发展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59.
基于人参样品基质特点,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 (m-PFC)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建立了人参中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吡虫啉、茚虫威和噻嗪酮5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 (0.03~0.18 μg/kg) 和定量限 (0.11~0.59 μg/kg),其定量限较中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6中规定的对人参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5~1 mg/kg) 低3个数量级,5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1~500 μg/L之间。在2、10、50、100和300 μg/kg的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6%~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小于11%,回收率较好且方法稳定。与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6份人参样品中5种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未检出相应的农药残留。该方法为研发建立更快速、准确地检测人参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提供了思路,也为后续中国国家标准修订人参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正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在茶树新梢响应"倒春寒"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利用人工模拟"倒春寒"条件,分析了茶树新梢萌发至鱼叶期、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变化,证实MAPK介导的乙烯信号和钙离子信号是茶树新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