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比较研究了4种土壤环境(养分含量高低依次为:石灰土﹥混合土﹥园土﹥火烧土)对地枫皮种子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环境显著影响地枫皮幼苗的生长与成活率,随着土壤养分含量的增高,地枫皮幼苗的株高、基径和冠宽均显著增大,植株不同部位的干鲜重也均显著增大,地下根系更加粗壮发达。地枫皮幼苗可以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来适应养分环境的变化,养分水平低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根,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增大,养分水平高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叶,叶生物量比增加。石灰土栽培地枫皮幼苗能获得最好的生长和较高的成活率,火烧土栽培地枫皮幼苗的成活率最高,由于使用石灰土成本较高,建议采用灰分高的火烧土培育地枫皮幼苗。  相似文献   
22.
采用分层调查法研究了东兴金花茶(Camellia indochinensis var. tunghinensis)自然种群植株树冠上枝、花、果实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兴金花茶生长缓慢,其基径达1.5 cm以上才能开花;枝条组成较复杂,分枝级数多,可达6级;三级至六级分枝均随冠层自上而下递增,下层的五级和六级分枝占总枝条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06%和0.38%;整体而言,三级分枝在树冠上的分布最多,占总枝条数的38.37%;营养枝的数量比现蕾枝多,现蕾枝随冠层自中上层至下层递减,营养枝则不同;分枝角度较小,70°~90°仅占总枝量的11.56%;现蕾较多,但落蕾率高,花分布于1~3年生枝条上的2~4叶位;果实多分布于树冠中下层,冠周边比冠心稍多。东兴金花茶的枝条数、花蕾数和果实数在不同冠层的分布具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3.
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建立并优化平果金花茶ISSR-PCR反应体系和程序。平果金花茶ISSR-PCR适宜的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含模板DNA 50ng、引物0.75μmol/L、dNTP 0.15 mmol/L、Mg2+1.50 mmol/L、TaqDNA聚合酶1.00 U、10×buffer 2.00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2.2℃退火45 s,72℃延伸1.5 min,4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经过8份平果金花茶种质的检测,表明该体系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平果金花茶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4.
块根紫金牛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Mg2+、dNTP、引物、TaqDNA聚合酶、模板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ISSR-PCR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块根紫金牛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25 ul的体系中含Mg2+ 2.0 mmol/L,dNTP0.15 mmol/L,引物1.0μmol/L,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50ng,10×Buffer 2.5μl.适宜的扩增程序是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s,56.6℃退火45s,70℃延伸2.0 min;45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可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块根紫金牛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5.
战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战骨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战骨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带果皮与不带果皮、不同成熟度、浸种时间、温度、发芽基质、贮藏时间、贮藏方法等处理对战骨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果皮与成熟度对战骨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15~30℃,发芽率逐渐升高;浸种12~36h,发芽率降低;不同发芽基质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贮藏一年后,战骨种子丧失发芽力。结论:战骨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选取新采收的完全成熟、去掉果皮的战骨种子,浸种处理12 h,发芽基质采用沙,30℃培养。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最佳的黄根苗木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插穗、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黄根扦插的影响。[结果]黄根扦插效果较好的处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生根粉(ABT)、浓度300 mg/L、扦插基质是腐殖土、插穗为主茎。[结论]通过对黄根枝条类型对扦插成活率与苗木生长影响的分析,加深对黄根不同部位再生能力的了解,可增强以后采样工作的针对性,减少对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27.
以异裂菊属(Heteroplex Chang)5个种的花粉和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其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异裂菊属的5个种中,小花异裂菊、异裂菊、凹脉异裂菊、柳州异裂菊4个种的花粉为近球形,绢叶异裂菊为长球形;5个种外壁都有明显的刺状突起,小花异裂菊、绢叶异裂菊的刺长和刺基部直径都较大;凹脉异裂菊和柳州异裂菊上表皮无腺毛或附属物;绢叶异裂菊上表皮分布有较长、较密集的腺毛,小花异裂菊和异裂菊上表皮分布相对较少的附属物;异裂菊属植物叶下表皮纹饰集中在气孔器周围,呈辐射状,气孔器为椭圆形,内部纹饰为浅波状;小花异裂菊下表皮无附属物或腺毛,异裂菊则下表皮分布有乳状附属物;凹脉异裂菊、柳州异裂菊和绢叶异裂菊3个种下表皮分布有腺毛;异裂菊属植物叶片表面微形态特征表现出良好的种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处理后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提取工艺为,溶剂甲醇,超声波功率300 W,频率61 kHz,提取温度60℃,固液比1g:10mL,提取时间60 min;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9月8日左右达到最高;修剪留分枝数多的含量较高;复合肥施加2次效果最佳;尿素和复合肥混合使用效果较差.在桂林地区,吴茱萸最佳采收期为9月上旬;修剪以轻剪为主;施加2次复合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9.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以干燥近成熟果实入药,是传统的中药材。但野生资源少,为零星分布,商品吴茱萸主要靠人工栽培生产。在总结了桂林市的吴茱萸种植示范基地的种植经验上,论述了吴茱萸低产原因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及采收加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0.
先运用正交设计进行初步筛选,再用单因素设计逐一优化对ISSR-PCR扩增效果有影响的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模板DNA、循环次数及退火温度.建立了黄枝油杉的最佳反应体系和程序,即25μL体系中含2.0mmol/L的Mg2+、1.5U Taq DNA聚合酶、0.10mmol/L的dNTP、1.0μmol/L的引物、30ng的模板DNA以及2.5μL10×PCR buffer,其余的用灭菌的ddH2O补够25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6℃(不同的引物,其退火温度不同,根据具体引物而定)退火45s,72℃延伸90s,以上3个步骤循环50次;最后72℃延伸7min;扩增产物放在4℃冰箱中保存.该体系和程序稳定性良好,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枝油杉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