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豆遗传图谱研究进展及对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豆是由古四倍演变而来的二倍体作物 (Lack ey ,1980 ) ,其基因组大小为 12 9× 10 9181× 10 9bp之间 (Arumanagathan ,1991)。由于大豆的基因组较大 ,染色体又很小 ,而且细胞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压缩 ,使细胞不易观察 ,因此 ,大豆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难度较大。另外 ,由于大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 ,其遗传变异程度低 ,导致大豆遗传研究 ,尤其是遗传作图研究 ,与其它作物相比较为落后。DNA分子标记出现以后 ,以其数量丰富 ,遗传稳定及操作简单等特性 ,大大促进了大豆的遗传作图 ,使连锁图谱的标记密度越来越大 ,连锁…  相似文献   
72.
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对黄淮地区3省两年的60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数据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对参试种质的环境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占总平方和的16.73%~24.5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有进一步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必要。(2)不同种质不同性状在各试验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部分种质某一性状具有广泛适应性、而部分种质只在某一特定环境才能表现其潜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淮地区微核心种质在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生产的害虫,大豆对孢囊线虫的抗性由多个基因控制,发掘和利用抗病基因对于SCN抗病品种的有效选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大豆(Glycine max)感病品种中黄13和抗病品系中品03-5373为研究材料,对包含线虫抗病基因相关结构域Hs1pro-1_N和Hs1pro-1_C的候选基因GmHs1pro-1的表达特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以期明确该基因与SCN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接种SCN4号生理小种(SCN4)后1d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出现明显的上调,比对照样品高13.4倍,其后的各时间点其表达量仍然保持持续上调的趋势,在接种6d后其上调趋势有所减弱。方差分析表明,接种与未接种相对表达量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说明SCN4侵染条件下,GmHs1pro1基因被诱导表达,该基因对SCN4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了使一般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挖掘,同时也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扩展,并且能够实现跨平台特性,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Java技术的三层数据挖掘系统。另外为了让本挖掘系统的挖掘模型能够被其它挖掘系统使用,或者本挖掘系统能够使用其它挖掘系统的挖掘模型,本文在三层挖掘系统中增加了一个PMML模块以提供对PMML规范的支持。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2003年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为依据,对中国大豆良种推广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了大豆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豆良种推广的潜力,提出了促进大豆良种推广、发展大豆生产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并提出了构建大豆优势产业带、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SSR标记技术及其在大豆抗胞囊线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是给世界大豆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现和利用新的抗线虫基因并转到丰产品种中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种病害.SSR标记为分子辅助选育抗胞囊线虫的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阐述了SSR的原理和方法,概括介绍了其在大豆抗胞囊线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7.
78.
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高抗东北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95-5383与4个感病品种(系)HB1、铁丰21、Amsoy、williams和抗病品种PI486355配制5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的F1、F2代接种SMV鉴定抗性.结果表明,95-5383与各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F1代表现为感病,F2群体分离比例为3感(花叶+顶枯)1抗,表明95-5383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95-5383×PI486355的F2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表明二者对SMV3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利用BSA法对95-5383×HB1的F2代进行鉴定,筛选出RAPD引物OPN11在95-5383和抗池扩增出OPN11980片段,在HB1和感池扩增出OPN11107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980和OPN111070.用该引物分析95-5383×HB1的F2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1980/1070与95-5383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2.1cM.  相似文献   
79.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80.
嘌呤(Purine)是一种生物碱,可在人体内代谢为尿酸,当人体尿酸代谢紊乱时会诱发痛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豆类及其豆制品的嘌呤含量较高(约为1.581 mg.g-1),因此建立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检测方法对于评价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现实意义.采用分光光度法即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测定其含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同时比较皖黄506和Williams82两个品种的豆粉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和溶剂浓度对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总嘌呤含量在267 nm下与吸光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2=0.09992);在100℃条件下,35%(V/V)的高氟酸处理30 rain时大豆籽粒总嘌呤水解效果最佳.该试验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可行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豆籽粒中总嘌呤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