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55篇
  73篇
综合类   386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我国传统农作物种植的粗放模式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加重环境污染,水肥药一体化 技术可以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介绍了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阐 述了基于PLC 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际应用效果。本系统具有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和生产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可靠性高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为探索北方天然草地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适宜品种、时间和方法及补播效果,本研究在呼伦贝尔天然草地进行了苜蓿补播处理试验,初步探索了补播苜蓿对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土壤中速效氮(N)、磷(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苜蓿补播当年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土壤中的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加,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第1次补播(5月中旬)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P的含量明显高于第2次补播(6月中旬),补播时间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5)。撒播处理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P的含量均高于条播处理的,补播方法对土壤中速效P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探索两季最佳的资源搭配模式,进一步挖掘当前气候和生产条件下黄淮海地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通过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设置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夏玉米不同收获期,建立了5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方式,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对其产量、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分配及利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随冬小麦播期及夏玉米收获期推迟,两作物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分配比例分别由处理Ⅰ的46%﹕54%、60%﹕40%、42%﹕58%调整至处理V的34%﹕66%、49%﹕51%、34%﹕66%范围内,小麦季生长天数及其分配的光温水资源量逐渐减少,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玉米季,从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但由于处理V的ZM66小麦品种维持了较高的穗数和穗粒数,因此与处理Ⅰ比产量降低不显著。然而,处理V玉米季生理生长时间较处理Ⅰ延长约15 d,2016和2017年光温水资源分配量分别增加143.8和120.7 MJ·m-2、290.5和281.6℃、12.4和25.7 mm,粒重分别增加13.1%和15.5%,周年产量两年分别提高7.9%和6.7%;籽粒脱水时间增加约45d,光温水资源分配量两年分别增加322.5和336.3 MJ·m-2、509.6和497.8℃、56.7和14.1mm,籽粒含水量降至14.4%—17.3%,达到机械直接收获标准。同时,由于处理V小麦季光温水资源分配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减少底墒水和越冬水灌溉约150mm,2016和2017年其光能、温度和水分生产效率较处理Ⅰ分别提高12.5%和15.8%、10.9%和7.7%、39.6%和59.3%,玉米季虽然光能、温度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但水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周年光能、温度和水分生产效率两年分别提高7.3%和9.1%、5.6%和5.1%、17.3%和29.3%。【结论】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播/收期的调整(小麦12月上旬播种,玉米11月中旬收获)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可进一步提升其周年产量和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物种栖息地的适宜性来影响物种的生长区域。天麻作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评估其种植适宜区分布以及气候变化对天麻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可以为天麻生产布局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基于我国天麻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模拟天麻种植适宜性和适宜区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5月至7月太阳辐射量、10月至11月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和植被类型。我国天麻种植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的西南地区。1961—2020年,天麻种植适宜性呈波动增加趋势,种植适宜性提高的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10%,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中、华东的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过去60年间5月至7月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的下降是天麻种植适宜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天麻种植适宜性准确评估和种植适宜区变化因子解析,为我国天麻生产与人工栽培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对制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克隆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a~+/H~+-exchanger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3 624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 886 bp,可编码96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0.8 kDa和7.42,具有信号肽和典型的Na~+/H~+-exchanger蛋白结构域,含12个跨膜α螺旋。拟穴青蟹Na~+/H~+-exchanger的氨基酸序列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一致度最高,达到84.9%;该基因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精巢、鳃等;该基因在受精卵时期表达水平最高,大眼幼体时期次之。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在低盐(盐度7和17)胁迫过程中,Na~+/H~+-exchanger基因在20 min表达水平最高,之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表达水平;在高盐(盐度37)胁迫(20 min~2 h)期间,该基因表达水平先下降再逐渐上升。Na~+/H~+-exchanger基因在拟穴青蟹大眼幼体阶段盐度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低盐显著诱导Na~+/H~+-exchanger基因的高表达,推测拟穴青蟹Na~+/H~+-exchanger基因在低盐环境下发挥重要的渗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6.
正灭菌是食用菌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即使是刚接触食用菌的朋友也会知道,但是还是有很多菌农因为灭菌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严重的污染而减产,问题主要在于对灭菌的原理掌握不够,忽略了灭菌过程中一些细节,导致出现灭菌不彻底。灭菌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较多使用、而且效果好、效果稳定的是物理热力灭菌法。现介绍一下灭菌原理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7.
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基因工程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分析亟需建立高效大豆转化体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农杆菌因素、植物因素及培养条件等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农杆菌菌株、菌株生长状态、大豆基因型、外植体类型、防御酶、内源激素及侵染和共培养方法等,为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及基因工程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129.
<正>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研究雾灵山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是雾灵山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1雾灵山概况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以保护为根本,保护发展相结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的原  相似文献   
130.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定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布鲁氏菌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其免疫主要以弱毒活疫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有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及相应的疫苗制品。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高效便捷且易推广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