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6篇
  27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针对现有王草收获机作业时农艺匹配性差、配套动力不足等问题,优化设计了一款履带自走式王草收获机专用底盘;基于减少割茬碾压、低速平稳收割的作业要求,设计了行走装置与无级变速驱动装置;根据小地块、缓坡地的地形特征,设计和选型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车架。开展了整机的稳定性分析及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王草收获机底盘的最高行驶速度为9.02 km/h,最小转弯半径为1 349 mm,最大爬坡度为26°;在横向倾角为15°~16°的坡地等高线行驶时无侧滑、倾翻现象;在坡度为10°~12°的纵向坡道,沿上、下坡方向可靠停驻时间均大于5 min;在坡度为8°~9°的缓坡地作业时可实现速度0~4.19 km/h无级变速,动力充足且运行平稳,王草的平均割茬碾压率为7.43%。研究表明,设计的履带自走式王草收获机底盘能够满足小地块、缓坡地王草机械化收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32.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00m3hm–2)为对照,设置浅埋滴灌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 hm–2)、50%(W2:2000 m3 hm–2)和60%(W3:2400 m3hm–2) 3个处理,研究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玉米产量和花后叶源特性、光合特性、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18—2020年玉米籽粒产量W3与CK差异不显著, W2和W1均显著低于CK, 3年产量平均降低3.91%和11.18%;滴灌下W3产量与W2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W1, 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W1增加17.56%、9.06%和9.56%。开花期W3和CK瞬时光合利用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羧化速率均较高且二者差异均不显著,W1均最低,气孔限制值的表现则相反。叶源特性和光合碳代谢相关酶活性花后30d至成熟期W1和W2均低于W3,W3优于CK,其中,单株叶面积、比叶重、穗位叶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433.
为了研究野生亚麻导入后代农艺性状变异,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将获得的26个单株8个农艺性状做基本统计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导入后代中蒴果数与单株粒数变异最大,其次是茎粗和单株茎重;经主成分分析,花粉管导入后代第一主因子为茎粗和单株茎重主导的倒伏因子,第二、三、四为结实性因子;经聚类分析表明实收的26个单株分为四大类,其中第I大类出现矮化,第IV大类出现超亲。  相似文献   
434.
明晰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对提高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效率、实现黑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江平原典型县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s-ISM模型探讨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有84.47%的农户采用了黑土地保护技术,技术采纳程度均值为2.663;预期当年农产品价格、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市场供给程度、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程度对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其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农资信息获取便利程度仅对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上年农产品价格及农户对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主体的信任程度仅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市场驱动因素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发生机制表现为两条路径及三个直接驱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受市场供求因素影响,主要通过市场价格及风险因素的间接影响,又受市场竞争及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市场驱动对经营规模较大及经营旱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为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政府需大力培育黑土地保护社会化服务组织,显化黑土地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及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异化市场驱动策略。  相似文献   
435.
为改善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分别选用壳聚糖、硝酸铁与高锰酸钾对稻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改性稻壳炭(C-BC)和铁锰改性稻壳炭(FM-BC),表征了各稻壳炭的基础理化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表征(XRD),进行了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并在不同pH和投加量条件下,研究了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方式均减小了稻壳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隙体积; FM-BC含有Mn-O、Fe-O的特征官能团,此外改性前后稻壳炭的官能团类型基本不变;两种改性方式均使稻壳炭产生了对应的晶体结构变化。两种改性炭对Cd2+动力学吸附特征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均分为3个阶段,对Cd2+等温吸附特征均符合Langmuir模型; C-BC和FM-B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51 mg·g-1和16.25 mg·g-1,是BC (14.97 mg·g-1)的1.7倍和1.08倍。随着溶液pH增加,C-BC和FMBC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逐渐增加,且始终高于BC;随着投加量的增加,C-BC和FM-BC的Cd2+去除率逐渐增加,而吸附量逐渐降低。两种改性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均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占主导,C-BC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FM-BC,适度调整溶液pH和投加量可改善改性稻壳炭的Cd2+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36.
目的建立乌鸡白凤丸的高分辨快速分离液相法(RRLC)特征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较为全面的反映乌鸡白凤丸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对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方法以乌鸡白凤丸为研究对象,色谱柱为Elipse C_(18)(1.8μm,3.0×100mm Agilent),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模式,流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建立了9个不同品种共25批次乌鸡白凤丸RRLC特征图谱,特征图谱有13个共有色谱峰。并对其特征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而评价其质量。结果乌鸡白凤丸RRLC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较为准确、快速的反映可乌鸡白凤丸整体质量,可以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7.
以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收获期果穗、苞叶和子粒穗部性状特征等指标,对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进行评价。以机械粒收质量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穗部性状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机械粒收质量指标差异显著,收获期子粒平均含水率为21.05%,平均破碎率为5.83%,品种的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多项穗部性状指标显著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穗柄长度、苞叶厚度、果穗长度、秃尖长度、秃尾长度、穗行数、苞叶层数、苞叶长度、子粒长度、果穗体积、穗粒数、胚乳硬度、胚硬度、子粒顶部硬度、苞叶长度/果穗长度可以作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鉴定指标。黄淮南部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和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选择适宜品种和推迟玉米收获期。  相似文献   
438.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粗多糖,计算其提取率、测定其总糖和蛋白含量。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HS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HSP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色谱法分析HSP单糖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HSP的官能团,并测定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元蘑粗多糖提取率为(11.83±0.08)%,总糖含量为(38.27±0.66)%,蛋白含量为(1.84±0.02)%。HSP的总糖含量为(87.69±1.34)%,蛋白含量为(0.97±0.11)%,相对分子质量为7.78×106。HSP是一种杂多糖,其单糖由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34.99:5.68:4.85:2.31:1.19:1:0.16:0.13。HSP中存在糖醛酸、吡喃糖环的官能团。此外,3.0 mg·mL-1的HSP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0.45%、55.33%,表明HSP具有较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439.
施氮对豆科作物土壤固氮菌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深入研究施氮对花生土壤固氮菌的影响,对花生田高效施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结瘤(花育22)和不结瘤(BL)花生为材料,设置N0(不施氮,0kg hm–2)、N60 (减量施氮, 60 kg hm–2)、N120 (常量施氮, 120 kg hm–2)和N180 (过量施氮, 180 kg hm–2) 4个施氮水平,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结瘤特性花生土壤固氮菌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nif H基因为标靶,分析土壤固氮菌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提高土壤氮组分含量, N120结瘤花生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显著高于不结瘤花生。不结瘤花生荚果产量随施氮水平呈线性增加,而结瘤花生产量不受施氮影响。(2)施氮条件下,不结瘤花生土壤nif H拷贝数显著降低,而结瘤花生土壤nif H拷贝数随施氮水平增加先降低后增加。(3)施氮对不结瘤花生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先抑制后促进,而施氮对结瘤花生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呈...  相似文献   
440.
为了解河北省唐山市规模化奶牛场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本试验于唐山市2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49份临床样品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最终成功分离到1株非致细胞病变的BVDV毒株,命名为HB-1株。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B-1株具有典型的BVDV病毒粒子形态。对HB-1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B-1株属于BVDV-1m亚型。HB-1株结构蛋白E2全长序列糖基化位点和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HB-1株E2蛋白含有4个保守的糖基化位点,其中抗原表位1高度保守。本试验为河北省进一步开展牛病毒性腹泻(BVD)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株筛选以及检测方法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