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竹材薄壁组织拉伸性能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力学角度看,竹材的薄壁组织扮演基体的角色,而因其几何形貌的限制,目前针对薄壁组织开展的力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探索薄壁组织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基体材料属性的赋值,对竹材精细化仿真模型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进而提高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以毛竹材为研究对象,7组试样取自同一竹秆不同高度处节间,软化后切厚度为30和80 μm的弦切片,其中厚度为30 μm的切片用于测试薄壁细胞形态参数,厚度为80 μm的切片用于制作有效试验段仅含薄壁组织的拉伸试样,并在力学试验机上结合光学引伸计完成竹材薄壁组织的拉伸试验,计算分析其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失效应变。  结果  竹材薄壁细胞长、宽、腔径和双壁厚在竹秆高度方向上无明显的变异规律;薄壁组织的平均抗拉强度为13.08 MPa,抗拉弹性模量为830.86 MPa,失效应变为1.98%,三者在竹秆高度上的变异规律均不明显;竹材薄壁组织拉伸性能与薄壁细胞形态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低。对薄壁组织拉伸失效断口的分析表明其拉伸失效的实质是胞间层分离与细胞壁断裂,本试验采用的毛竹材薄壁组织的平均抗拉强度在13.08 ~ 34.82 MPa之间。  结论  试验方法与结果均可靠,试验结果将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竹材力学性能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本试验方法将为植物材料力学性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然而,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竹材薄壁细胞组织构造在竹秆高度方向上的变异规律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仍需探索。   相似文献   
62.
伞形蚜Aphis umbrella(Borner)在我国尚未见报道。1980年在新疆五家渠一种锦葵科多年生植物上观察到一种蚜虫,传毒试验证明它可以传播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从此,被列为瓜类病毒的主要介体之一。1985—1986年作者对该虫的生活周期、寄主、传毒习性及天敌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3.
谢浩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2):146-146,148
目的:探讨酮替酚、复方甲氧那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顽固性干咳(上感后干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上感后干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酮替酚、复方甲氧那明、阿奇霉素,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两组同时加服棕色合剂。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副反应。结论:酮替酚、复方甲氧那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上感后干咳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4.
 用ELISA检测麦种中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cy stripe mosaicvirus BSMV)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抗原的最高灵敏度可达10毫微克/毫升。一粒麦芽稀释1000倍还有阳性反应,也能测出带毒麦粒的种皮、胚和胚芽等部位中的BSMV。另外,还检测了国内外的部分麦种,其中来自新疆、北京、江苏和丹麦的小麦品种中存在BSMV。  相似文献   
65.
新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五家渠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7天,稀释限点500~1000倍。病毒颗粒长度700×18毫微米,在感病的小麦叶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包含体。其病原由螨(Aceria tulipae)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cestivum L.)、黑麦(Secale Cereale L.)、燕麦(Avenae sativa L.)、高粱(Sorghum valgare L.)、黍(Panicum miliaceum L.)、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itcolor Cost et Reyn)表现系统花叶病状,可通过介体感染玉米。
该病毒与玉米矮花叶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的血清反应为阴性。该病毒在我区的发生量约占小麦上总病毒数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66.
1990—1992年的调查表明,新疆露地栽培辣椒上的病毒病有5种,其症状表现分别为黄斑花叶型、花叶蕨叶型、花叶顶枯型、坏死落叶型、轻斑驳潜隐型,但随辣椒品种、生育期不同及季节变化,症状表现类型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67.
1989—1992年从乌鲁木齐、昌吉、阜康、石河子等地采得的98株病毒病株,初步归为5个类型。经寄主范围、体外抗性,传播途径测定,病毒颗粒形态观察及血清反应,初步确认此5个病毒类型分属于烟草花叶病毒类群,黄瓜花叶病毒类群、马铃薯X病毒类群、马铃薯Y病毒类群和蚕豆萎蔫病毒类群。  相似文献   
68.
新疆哈密瓜病毒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84年对新疆主要瓜产区的病毒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可归纳为6个病毒类型。除1类型尚需进一步鉴定外,其他5类型分别属于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南瓜花叶病毒(SqMV)、烟草坏死病毒(TNV)和甜瓜叶脉坏死病毒(MVNV)。在大流行的1983年WMV-2和CMV,WMV-2和SqMV,CMV和SqMV以及WMV-2、SqMV和CMV的混合侵染率比1982年为高。各类型病毒的侵染率在不同地区也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