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64篇
  37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21.
为研究OsVDAC3及互作蛋白基因OsV3IP1-3的表达模式,用生物信息学和定量PCR方法分析了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保持系‘粤泰B’(YTB)和‘日本晴’(NIP)不同发育时期幼穗,四叶期根、鞘和叶中OsVDAC3和OsV3IP1-3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ATG上游含有21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iceXPro和MSU Rice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水稻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在NIP中OsV3IP1只在幼苗表达,而OsVDAC3、OsV3IP2和OsV3IP3在整个生活周期都表达,但OsVDAC3在花药表达水平最高,OsV3IP2在生殖器官表达水平最高,OsV3IP3在嫩芽中表达量最高。定量PCR结果表明OsVDAC3和OsV3IP1-3基因在NIP、YTA和YTB 3个水稻品种中表达模式不同。OsVDAC3在YTB的1.5~4.0 cm幼穗表达水平非常高,OsV3IP1在3个品种的四叶期地上部都有非常高的表达,OsV3IP2和OsV3IP3在YTB和NIP中表达模式相似,而与YTA中差异明显。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功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2.
923.
[目的]探索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成虫产卵习性和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为蔗根土天牛的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捕获的蔗根土天牛成虫按雌、雄成虫1:1配对置于自制的养虫盒中,观察其产卵特性后收集卵粒,在室内恒温(19、22、25、28、31和34℃)和变温条件下测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等生物学特征,并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直线回归法计算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蔗根土天牛具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后第2 d即可产卵.雌虫喜在蔗茎近地表下1~3 cm处产卵,单粒或数粒散产,以2.0~3.0粒为主;平均产卵期4.29 d,单雌平均产卵量493.2粒,最多809.0粒,最少211.0粒.雌虫在产卵期第1 d的产卵量最多,约172.0粒,占总卵量的35.0%,随着产卵期的延续,产卵量逐日减少.雌虫腹中的遗腹卵量多达160.0粒,约占总卵量的32.6%,说明雌虫腹中只有2/3左右的卵粒可顺利产出.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70±1.96)℃,有效积温为(153.07±24.95)d·℃;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1.73±2.53)℃,有效积温为(130.08±39.29)d·℃.室内变温条件下,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为14.57 d.[结论]蔗根土天牛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和较强的繁衍后代能力;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且变温条件影响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924.
以1年生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套盆法进行盆栽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澳洲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60 d内叶片不萎蔫,苗木成活率为100%,但苗木生长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淹水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为淹水胁迫的主要响应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10 d波动升高,之后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16 d较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18~30 d时较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前38 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呈连续M型变化后降为胁迫前的水平;脯氨酸含量在16 d时急剧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澳洲茶树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调节代谢逐渐适应淹水环境,但生长速度较慢,为保证其生长速度,在淹水时应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925.
荔波县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14个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验,分析各参试品种在荔波县的产量、生育期、植株及果穗等性状.结果表明,天贵糯932、金糯691、农科玉368、农科糯336和京科糯928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较好,综合性状良好,适宜荔波县同类型气候种植区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6.
新时期,国家提高了对农业领域发展的关注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我国作为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作物生长期间常常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导致种植效益较低。对此需要全面化分析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各个季节常见的自然灾害,灵活运用气象观测技术。本文以玉米种植为例,重点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并简单论述了影响气象观测的因素等内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7.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前减饲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选择360尾幼虾,平均体重为(3.54±0.73)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G1组,投饲100%)、减饲2组(G2组,减饲20%)、减饲3组(G3组,减饲3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放40尾幼虾,测定小龙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胰腺、肠道)、抗氧化指标(血淋巴、肝胰腺)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养殖周期为52 d。结果表明:G1组和G2组小龙虾平均体重显著高于G3组(P<0.05),且G1组和G2组大规格个体数量显著高于G3组(P<0.05)。G1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G2组和G3组(P<0.05)。G3组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G2组(P<0.05),与G1组无显著差异(P>0.05)。G3组肠道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G1组和G2组(P<0.05)。3组肝胰腺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差异(P>0.05),血淋巴SOD、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928.
用PCR、酶切、连接方法将地衣芽孢杆菌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amy)表达单元(包括启动子、信号肽及淀粉酶基因)克隆到pHY300PLK中,并用反向PCR、同源重组方法,去除重组质粒的氨芐抗性基因,以利用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和信号肽高效表达自身蛋白及外源蛋白。结果表明:连入了α淀粉酶表达单元的pHY300PLK,即pAMY质粒能够分泌表达α淀粉酶,且去除了氨苄抗性基因的pAMY质粒,即pAMY1质粒能更有效的表达α淀粉酶;将纤维素酶基因连接到pAMY1质粒中淀粉酶信号肽的下游,得到的重组质粒pCEL能分泌表达纤维素酶,表明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和信号肽不仅能启动自身蛋白的表达,也能启动外源蛋白的表达;重组菌的生长情况与质粒拷贝数的比较表明,与PAMY质粒相比去除了氨苄抗性基因的pAMY1质粒对重组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pAMY1质粒在重组菌的复制效率更高,能更高效的表达蛋白,以上结果证明pHY300PLK克隆质粒已成功改造成表达质粒,下一步可用于更多外源基因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929.
为探讨外源硅对盐胁迫下黄果厚壳硅的缓解作用。以一年生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幼苗为材料,在100 mg/L 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0、0.5、1、2 mmol/L)外源硅对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和分析不同处理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和抗氧化酶含量。结果表明,外源硅能不同程度提高PnTrGsFv/Fm,降低Ci;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SOD、PPO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PPO在1.0 mmol/L硅处理下效果最佳,其他指标均在 2.0 mmol/L硅处理效果最佳。可见,添加适度浓度硅可以缓解盐胁迫对黄果厚壳桂幼苗的伤害,提高其耐盐能力,该研究为黄果厚壳桂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0.
磷(P)是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养分之一,而土壤中大部分的P难以被植物所直接利用。菌根共生是林木提高P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形成菌根共生关系,促进植物P吸收和生长发育。不同类型的菌根共生对P养分具有偏好性。菌根真菌通过外延菌丝增加P吸收表面积、释放分泌物、调控磷酸盐转运蛋白与相关基因机制协同作用,促进林木对土壤P养分的高效利用。菌根共生体形成及其养分获取受到土壤p H值和养分状况、林龄、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中从不同菌根共生体的养分偏好性、利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评述有关林木菌根共生影响P养分利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对于促进菌根共生在林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