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按8×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4个组合,分析了转基因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在10个研究性状中均对杂种F1存在极显著效应;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种F1优势普遍存在,但组合间和性状间有所变化,不同受体亲本的转基因恢复系对杂种F1的优势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杂种F1的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穗数及千粒重与转基因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恢复系关系甚微,对转基因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合理选择可提高其杂种F1的遗传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82.
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竹转68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基因枪法将抗病基因“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转入籼稻保持系籼B,选育出了具抗稻瘟病特性的转基因水稻品系竹转68。该品系还表现出穗大粒多的高产特性,平均每穗总数粒比竹籼B增加10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84.4粒,增长率分别达83.8%和86.6%;与竹籼B相比,对稻瘟病的抗性显著增强;稻米品质好;且竹籼A具有恢复能力,而失去了竹籼B的保持特性。  相似文献   
83.
回顾分析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杂交水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4.
以雄性不育系辣椒“071”的第9~11节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辣椒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NA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但不能促进不定芽的发生,其中6-BA 3.0 mg/L+NAA 0.1 mg/L诱导愈伤组织速度快,诱导率为100%,愈伤组织良好.NAA浓度在0.05、0.1 mg/L,6-BA浓度在0.2~5.0 mg/L之间时,6-BA的浓度越高,愈伤组织越易发生褐化现象;6-BA和IAA配合使用,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50%左右,并促进不定芽的发生,其中6-BA 5.0 mg/L+IAA 0.5mg/L配比时,叶片不定芽生成诱导率较高为35.29%.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DZ)浓度为0.05、0.1 mg/L时,单独使用或与NAA、IAA配合使用,都无不定芽出现.  相似文献   
85.
为了建立湖南省土壤温度的估算模式,探明湖南省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异规律,以湖南省83个气象站点的地面气候数据为基础,拟合50 cm深度年均土壤温度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相应的土壤温度估算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199个湖南省土壤系统分类采样点土壤温度进行估算,以确定各采样点的土壤温度状况,且依此建立湖南省土壤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建立的用以估计5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37.013-0.027×E-0.516×N-0.004×H (R~2=0.866,sig.=0.000)。运用此模型来估算湖南省的土壤温度,并确定土壤温度状况是完全可行的;除了海拔800 m以上区域存在年均土壤温度≤16℃(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其余均16℃(热性土壤温度状况)。此研究建立的湖南省土壤温度估算公式为湖南省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温度状况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建立全国土壤温度估算模型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
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分子育种研究室筛选的水稻新抗源"海选E32"、常规感病品种"湛A"不育系和"七丝软占"、中抗品种"特青"为试验材料,通过牙签接种法,在室内温室和室外大田对各水稻品系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选E32"对纹枯病综合抗性达到中抗水平以上,但抗性表达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稻田非靶标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以过表达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H10)及转化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β-Glu)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B-RIP)的四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系E122-1和E127-1以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E32为材料,通过温室接种和田间调查开展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等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结果】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同时,E122-1和E127-1田间发生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带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而两者田间发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发生三化螟的枯心株率和发生稻纵卷叶螟的卷叶株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植株中,E122-1和E127-1的0级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级植株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水平,田间种植,相比对照,不会显著引发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上升。  相似文献   
88.
江苏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4个淮南迟播新品种及13个迟熟中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表明:武运粳24号、南粳49、扬育粳2号、宁粳5号、扬育粳3号等品种稳产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总结了表现较好品种的生育特性及种植表现。  相似文献   
89.
外源赤霉素和多效唑对山药块茎膨大和零余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药大薯品种‘桂淮5号’和小薯品种‘桂淮16’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对块茎膨大和零余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 • L-1 GA3显著增加山药块茎产量,而200 mg • L-1 PP333显著降低山药块茎产量。山药块茎生长发育进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块茎形成期、膨大期和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在块茎膨大期,外源GA3显著降低‘桂淮5号’和‘桂淮16’单株块茎总质量,且显著降低定植后150 d单个块茎质量;在块茎成熟期,外源GA3显著增加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总质量。同时,GA3显著增加零余子的长度和单个零余子质量,却显著降低单株零余子产量。与GA3相比,在块茎膨大期,外源PP333显著降低单株块茎总质量和单个块茎质量,而显著增加零余子的宽度和单株零余子产量;在块茎成熟期,PP333显著减少山药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总质量。  相似文献   
90.
免耕的固碳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是一种保护性耕作,可显著地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土壤有机碳的获得或者损失取决于生物或有机质剩余的碳增加量与作物收割、微生物化或者分解过程中的碳丢失量这二者的比率。农田耕地的废除恰好可以使作物残茬分解速率降低、土壤有机碳增加。而与土壤耕地有关的几个因素加速了残茬的分解。秸秆还田的手段通过微生物分解的方式提高了对损失碳的利用。免耕提高了农业可持续性能力和抵消人为因素的温室气体排放。总CO2释放量的50%发生在夏季。研究中CO2平均年释放数据表明NT释放量低于常规耕种系统,表层碳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耕种系统。除了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以外,免耕对土壤质量参数产生好的影响,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渗透率,减少了流失和侵蚀,这些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的结果。文中指出,中国应加土壤固碳能力的研究,并适度的推广免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