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患病绵羊脑内采集多头蚴原头节,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mTPx)基因,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后测序,克隆到的TmTPx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91bp,编码196个氨基酸。运用DNASTAR、Rpsblast等软件对TmTPx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确定TmTPx的蛋白表面暴露区、蛋白骨架柔韧性、蛋白抗原指数、功能域等,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TmTPx的功能及多头带绦虫的生理代谢、进化分类。  相似文献   
112.
谢红霞  谢永红  王翠红  杨君  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05-18207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扬麦16在不同播期与密度下的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相同播期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也随之提高.相同密度内,前3个播期的有效穗差异不大,最后1个播期的有效穗最少.4个播期随各自群体密度的增加,实粒数和成穗率随之减少.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处理间千粒重和结实率则无显著差异.扬麦16在大面积生产上以播期10月28日,基本苗...  相似文献   
114.
湖南省几种母质类型水稻土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土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含量等常作为水稻土肥力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可有效的表征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和供肥强度。选取长沙市郊5种母质类型的水稻土,按土壤发生层的分层取样,研究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肥力指标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点,探讨亚热带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的供肥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剖面各层次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耕作层(A)、渗育层(P)显著高于母质层(C)。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稻田土壤层次间供肥强度各不相同,碱解氮供应强度介于5.55~7.26之间,有效磷介于1.04~6.31之间,速效钾介于0.45~2.41之间,麻沙泥田的W2层、黄泥田Ⅱ的C层、红黄泥的We层供氮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层次,河沙泥田、黄泥田Ⅰ则是随深度增加强度减弱。供钾强度和供磷强度在稻田土壤剖面中变化趋势相似,A层相对较强,P层和W层较弱。不同母质稻田土壤整体供肥强度差异明显,黄泥田Ⅱ和红黄泥田供肥强度较高,其次分别是黄泥田Ⅰ、河沙泥田、麻沙泥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氮磷的表聚系数存在显著相关,综合供肥强度及表聚性系数,黄泥田Ⅱ的土壤肥力相对较高,红黄泥田、黄泥田Ⅰ的土壤肥力水平次之,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最低,这与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地力分级标准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5.
介绍了南粳5055水稻与宁麦19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南粳5055水稻、宁麦19小麦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湘东两类母质发育水田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湘东地区紫色岩风化物和河湖沉积物母质发育的6个典型水田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对其成土环境条件、土壤剖面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发生学特性进行研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2类母质发育的水田土壤,pH值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升高,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全铁含量表层土壤低于犁底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紫色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较河湖沉积物发育的土壤颜色更红,水耕表层土壤铁的活化度高于下层土壤,晶胶率低于下层土壤,土壤颗粒组成在剖面层次间变化不明显。鉴定出的诊断层主要有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诊断特性主要有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氧化还原特征。6个水田土壤均属于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进一步划分出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亚类,最后划分出5个土族和6个土系。  相似文献   
117.
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湖南省东部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湘东地区8个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9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4个土类;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4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脱甲系(43-CS18)等8个土系。实践表明,目前的土族土系划分标准适用于供试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与土壤发生学分类结果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更能定量反映出湘东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性状的差异,进而客观反映出土壤发育阶段和土壤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8.
消落带土壤铁的形态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e3+还原为Fe2+的过程中会增加磷酸铁的溶解,影响磷的化学行为及有效性。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铁的形态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消落带旱地和水田土壤经淹水和落水处理后,活性铁、水溶性铁增加,其他各形态铁变化较小。旱地土壤在不同的有机质和淹水落水处理下,其活化铁、游离铁、络合铁、水溶性亚铁、和交换性亚铁均为淹水处理高于落水处理,其中活性铁在各处理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则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水田下层活性铁高于上层,且落水处理间呈显著差异。氧化铁及亚铁之间总处于不断的相互转化中,活性铁、络合铁和有机质正相关。旱地土壤中的有效磷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水田有效磷淹水处理高于落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9.
阐述了泰106A的选育背景、思路和过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湿地、林地、草地、耕地等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原生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持;热量充足、湿度适宜、物种丰富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高寒草地的有机碳库最为稳定。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组分变动的贡献率远大于自然因素。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对解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机理有重要意义,未来应重视长期施肥管理措施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