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442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376篇
  234篇
综合类   1949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1375篇
园艺   415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不同品种苜蓿芽期对重金属镉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镉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5个品种间的耐镉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胚根和芽长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胚芽直径则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在50mg/L的镉浓度下迅速下降。通过耐镉性系数的计算,综合各个指标比较得出5个品种苜蓿的芽期耐镉性,排名为:新疆大叶苜蓿牧歌401号苜蓿0104号苜蓿玛纳斯苜蓿佩里苜蓿。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采集的56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地重金属镉(Cd)污染程度最高,铅(Pb)与锌(Zn)次之,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从内梅罗综合指数来看,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级别;从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废弃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达到重度风险级别;从克里金插值结果来看,废弃地表层土壤污染最小的地方均在废弃地东北部地区以及西南部河流尾段处,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尾矿库东部、服务区、居民点、河流中段以及河流转弯处。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讨贵州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与设计,笔者应用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与方法,对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进行生态化规划及工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属小流域土地整治类型,地形地貌复杂,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类型多样,应通过构建生态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模式进行景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复垦、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生态化工程设计,实现研究区农田景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贵州山区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尊重乡土景观,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实现区域土地整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山西油松第二代种子园亲本选择与配置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西油松种子园正处于从初级向高世代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初级种子园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第二代种子园建设中的优良家系选择、优良家系内单株选择、SSR亲缘分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配置设计等问题。结果表明,子代测定林内家系间的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在77个测定家系中选出20个优良家系。按照单株材积优势比的相对大小从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20个优良家系中各选出1个最优单株,优良单株的平均材积优势比和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0.25和0.13。优良单株间亲缘分析结果表明,20个单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其中3号单株与其余19个单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15和17号单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优良单株间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为0.532 4;由单株构成的群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杂合度(H)、期望杂合度(He)和固定指数(F)的平均值分别为0.595 5、0.570 3和-0.018 4。根据亲缘分析结果,第二代种子园采用不平衡、不完全固定区组设计的配置方式,考虑无性系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提高了最优无性系出现的比例,实现了材积遗传增益的有效提高。研究结果为指导山西第二代种子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推进分子标记在油松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95.
<正>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属禾本科(Gramineae)黍属(Panicum)是多年生C4草本植物。该植物原产于北美,环境适应性极强,具有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它不仅是国际上公认的作为生物燃料的能源作物,还是一种优质牧草。截止2010年,柳枝稷在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已达115.8 hm~2[1]。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柳枝稷病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病害造成柳枝稷生物量下  相似文献   
996.
正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水网藻、双星藻、转板藻等绿藻以及微囊藻、囊球藻等蓝藻的通称,是一种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它的形成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无性生殖是受到机械损伤后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再长成青苔。有性生殖首先为两条水绵丝并行靠近,在两条丝的细胞相对的一侧各产生1个突起。"突起"伸长,顶端接触、接合。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形成1个配子,配子运动到接合管中与另外一条丝的配子融合,形成接合孢子发育成青苔。  相似文献   
997.
在温室盆栽30个紫花苜蓿品种45 d后,将拟枝孢镰刀菌接种于幼苗根部土壤中,10 d根据根部病情指数评定抗病性,筛选抗性后选择抗病和感病品种再次接种,于4,8和12 h时测定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病品种为晋南苜蓿、驯鹿、PG塞特、苏联二号4 个,占测定品种总数的13.3%;高感品种为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陇中苜蓿、北疆苜蓿、皇冠、甘肃苜蓿和萨兰斯7个,占23.3%;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占63.4%;未发现抗病和免疫品种。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对于接菌与未接菌的供试耐病和高感苜蓿品种,不同品种间CAT、SOD、PAL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接菌植株的酶活性高于对照,且耐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酶活性在接菌后4~8 d呈上升趋势,8~12 d呈下降趋势;接菌植株CAT活性较对照增幅明显,SOD、PAL活性较其对照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2013与2014年对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与华北地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紫花苜蓿病害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在东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4种,其中黑龙江省12种,吉林省10种;在华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7种,其中河北省10种,内蒙古自治区13种.东北地区在生产中易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褐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霜霉病,镰刀菌根腐病,7-8月为病害高发期.华北地区各调查点病害种类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霜霉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发病高峰期为6-9月;河北省廊坊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6种,分别为褐斑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木贼镰刀菌根腐病,炭疽病,发病高峰期为7-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4种,分别为霜霉病,褐斑病,锈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发病高峰期为6-10月.  相似文献   
999.
雒富春  袁庆华  王瑜 《草地学报》2016,24(1):165-170
为了筛选防治苜蓿(Medicago sativa)锈病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本试验采用盆栽喷雾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及5种复配剂对苜蓿锈菌的毒力,并比较不同复配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单剂毒力测定中,苜蓿锈菌对嘧菌酯最敏感,EC50为1.8809mg·L-1;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最弱,EC50为747.0022mg·L-1。按照不同杀菌机理的药剂复配机理,嘧菌酯和戊唑醇复配中,1:9组合产生相加作用,其余比例复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5:1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SR为4.9684;嘧菌酯和烯酰吗啉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强的是以1:3组合,增效系数为5.1114,但二者以9:1复配时产生拮抗作用;嘧菌酯和代森锰锌复配,1:7复配组合增效系数SR为4.5757,协同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增效作用最强的是1:5复配组合,其增效系数SR为5.2276;与百菌清的复配,1:7复配组合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增效系数SR为5.8058,因此,从单剂防效看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效果最好,复配剂中,吡唑醚菌酯和百菌清以1:7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明确不同苜蓿材料(Medicago Sativa)对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对来自国内外的30份苜蓿材料进行了苗期抗病性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不同抗感病材料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材料对茎点霉叶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各材料间病情指数(4.28~51.65)变化较大,其中抗病性最强的是来自内蒙的‘敖汉苜蓿’,感病性最强的是来自陕西的‘陕西苜蓿’,中抗材料有10份。接菌前,各材料间CAT,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PAL活性差异不显著;接菌后,3种酶活性均比接菌前有所升高,CAT和PAL呈先增后减的趋势,SOD活性呈依次递减趋势;同一材料在接菌后第4,8,12天3种酶活性也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