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几大紫花苜蓿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病原菌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苜蓿病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紫花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苜蓿小光壳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苜蓿春季黑茎与叶斑病、镰刀菌根腐病、炭疽病、苜蓿壳针孢叶斑病、霜霉病、苜蓿锈病等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发病区域发病率较高;而苜蓿花叶病田间病害程度较轻;白粉病在各种植区域均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2.
病害限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也严重的影响了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系统地重点研究锈病、褐斑病、夏季黑茎病和匍柄霉叶斑病这4种病原真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其病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1苜蓿病虫害发生、分布规律 苜蓿病害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锈病、苜蓿匍柄梅叶病、苜蓿花叶病、苜蓿春季黑茎病、苜蓿黄萎病、苜蓿炭疽病、苜蓿菌核病和苜蓿根腐病等30余种,大范围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和苜蓿根腐病。  相似文献   

4.
南志标 《猪业科学》2001,18(4):M1-M4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insidiosum)亦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insidiosum)亦应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勒泰地区苜蓿病害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1992,1993年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苜缩病害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主要病害对苜缩生长的影响。共发现11种病害,其重要性浓次为菟丝子,丛枝病,霜霉病,丝核菌茎枯及根腐病,根颈和根腐综合症,褐斑病,春季黑茎和叶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和缺硼症,与相比,霜老病使每株苜蓿的鲜重降低48.3%,生殖枝数降低57.8%。丛枝病的发病率随草地年龄孤增加而增加,病株比健侏的每株枝条数增加6.74倍,鲜重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兰州大学运动场草坪和绿地草坪病虫害调查,共发现由12种病原真菌引起的23种真菌病害,分别寄生于5属6种坪用和绿地植物。危害兰州大学草坪草早熟禾Poa pratensis病害3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病害5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病害2种、紫羊茅F.Rubra病害2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病害6种及白三叶rifolium repens病害5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禾草交链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禾草根腐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sorokiniana,禾草新月弯孢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禾草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早熟禾德氏霉叶斑病Drechslera poae,苜蓿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苜蓿黑茎病Phoma medicaginis,苜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edicaginis,苜蓿锈病Uromyces striatus,三叶草锈病U.trifolii及三叶草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苜蓿白粉病E.Pisi。危害兰州大学草地的主要有害生物有2类:蛴螬类和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苜蓿病害种类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报道了新疆天山南北8个地州人工栽培紫花苜蓿上的19种病害,其中一种病害,类似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retBerth.)引起的苜蓿黄萎病,而由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sacini-iforum(Cav.)Witsh.)引起的苜蓿匍柄霉叶斑病为新疆首次指导。不同地区苜蓿地的病原群体结构呈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温室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4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同时,对接种浓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10个品种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匍柄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5~1×106个孢子/mL,茎点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孢子/mL。在1×106个孢子/mL 的接种浓度下,40个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3.33~35.83,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13.07~52.27,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中筛选出抗匍柄霉叶斑病品种14份,其中,高抗品种1份(公农2号),中抗品种13份;从中筛选出抗茎点霉叶斑病品种1份,为来自美国的中抗品种润布勒。  相似文献   

10.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品种比较试验田,以发病率为指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苜蓿病害抗病性评价的分级标准,比较了国内外48个苜蓿品种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病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表现是UC-1465为高抗(HR)品种,UC-1887为抗病(R)品种,Siriver与Trifecta为中抗(MR)品种,Avrora、Hunter River、Saranac AR为低抗(LR)品种,其余41个品种均为感病(S)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对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Vertus、中兰1号和新牧1号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为高抗品种;UC-1887、UC-1465和Saranac AR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均较差,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宁夏紫花苜蓿叶部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文静 《草业科学》1997,14(1):23-25
1992年至1995年,对宁夏人工栽培的紫花苜蓿叶病害种类,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宁夏现发生花叶病,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霜霉病,灰星病,斑枯病,轮纹病,轮斑病,霉斑病共11种叶病,其中霉斑病,炭疽病,灰星病和轮斑病为宁夏病害新记录,在各种病害中花叶病,霜霉病,炭疽病和斑枯病危害重,分布广,应进行防治,锈病和褐斑病流行潜在的危险大,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红豆草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红豆草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共有32种,其中主要为菌物病害(27种),另外还有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1种)、线虫病(2种)。就每个国家发生的病害数而言,中国有24种、英国9种、伊朗5种、土耳其3种、加拿大2种、美国1种、前苏联和德国均1种。在这些菌物病害中,仅在英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外发生的有白粉病、格孢腔环斑病和疫霉根腐病等3种,仅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有尾孢叶斑、刺盘孢炭疽病、丝囊霉根腐病等13种,其病原共36种;21种危害茎叶病害,5种危害根病,1种系统危害全株。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中,甘肃发生的种类最多,有20种,其次新疆9种、内蒙古5种,其他省区发生数更少。在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中,除细菌性茎疫病在我国有发现之外,其余均发生于国外。国内外对其白粉病、锈病和黑腐病等常发性茎叶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根病、系统性病害和其他茎叶病研究较少,今后有必要更多关注影响我国红豆草生长的数种最主要病害,在病原准确鉴定的基础上加强病害监测和发生规律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豆科饲用植物的寄生真菌及真菌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导了作者于1991年4月-10月间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及盆地以南等地调查采集的豆科饲用植物寄生真菌约70种,其中12个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以及1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它们不同程度地分别寄生、危害16个属约43种豆科饲用植物。引起白粉病、锈病、霜霉病、各种叶斑病、茎枯、根腐等87种病害。  相似文献   

14.
陈书珍  季绪霞  杨成德  王艳 《草业科学》2017,34(12):2470-2475
2012-2016年对岷县当归(Angelica sinensis)病害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褐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岷县当归病害主要为腐烂茎线虫(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腐病(Fusarium sp.)、褐斑病(Septoria sp.)、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灰霉病(Botrytis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ium)、菌核病(Sclerotinia sp.)、水烂病(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细菌性油脉病、细菌性斑点病(病原待定)和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ToMV);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和46.1%氢氧化铜对当归褐斑病防效较好,分别为64.83%、59.66%、53.84%和51.56%;46.1%氢氧化铜、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对当归细菌性叶病防效较好,分别为74.20%、59.67%和58.07%;该研究结果为当归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犊牛生产系统和断奶后管理对其生长性能和胴体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个生产系统(在玉米秸秆上饲养和在干燥环境饲养),两个断奶后的管理(直接育肥和采用生长-育肥两阶段饲养)。结果显示:与冬季在干燥环境饲养的牛相比,冬季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初始体重较轻(P <0.05)。同时,冬季在干燥环境下饲养的犊牛较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前期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在生长-育肥期的初始体重显著低于在干燥环境饲养犊牛(P <0.05)。但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较干燥环境饲养的犊牛存在代偿性反应特征,表现为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P <0.05)。在评价断奶后管理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时,生长-育肥期犊牛较育肥期犊牛初始体重、末重和干物质摄入量显著提高(P <0.05)。但与生长-育肥期犊牛相比,育肥期犊牛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P <0.05)。断奶后的管理和生产体系对大理石纹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 <0.05)。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生长-育肥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大理石纹评分(P <0.05)。结论:与断奶后直接饲喂育肥期饲料的犊牛相比,采用生长-育肥两阶段饲喂方式的犊牛胴体重量显著提高。然而,直接饲喂育肥料的犊牛饲料报酬和日增重均提高,两阶段饲喂方式的犊牛在经济收益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讨肌醇对鲫鱼组织器官脂肪、蛋白质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3.2±0.10)g的鲫鱼1680条,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条,试验共进行9周。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肌醇含量为150mg/kg,计算值),处理1~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肌醇,使各处理组肌醇含量分别为250、350、450、550、650和750mg/kg。对照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且随日粮肌醇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550mg/kg肌醇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低(P<0.05)。肌醇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肌肉抗羟自由基水平(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350mg/kg,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肌醇组均显著提高了肌肉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450mg/kg,小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肝脏MDA含量最高(P<0.05),之后随着肌醇水平升高至650mg/kg时显著降低(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350mg/kg,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最低(P<0.05),450和550mg/kg肌醇组最高(P<0.05)。结论:鲫鱼日粮添加肌醇可以通过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效预防肌肉、小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和蛋白氧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影响,浙江省主要梨产区早期落叶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砂梨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商业梨园主栽品种的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品种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不同。园黄为黑斑病的易感品种,但对炭疽病的的抗性较强;黄花和翠冠较抗黑斑病,但黄花炭疽病的发病率较高;三个品种的锈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病菌侵染和落叶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病菌侵染后翠冠和园黄落叶较黄花早;受黑斑病菌侵染的叶片最易脱落,而梨炭疽病菌和梨锈病菌不易引起落叶,仅在后期形成穿孔。总体上园黄早期落叶现象最为严重。受梨黑斑病菌侵染后,叶片诱导POD活性的增加来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不同扁杏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选择3种不同的扁杏加工副产物,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应用CNCPS体系理论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分析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在常规营养成分中,杏仁皮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扁杏渣高54.38%(P <0.05);其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较扁杏皮分别高1.84、1.47、1.27和1.93倍(P <0.05);扁杏皮的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杏仁皮(P <0.05)。在蛋白质组分中,扁杏皮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杏仁皮高3.63倍(P <0.05);扁杏渣的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显著高于杏仁皮和扁杏皮(P <0.05);杏仁皮的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和不可利用蛋白质(PC)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扁杏皮(P <0.05)。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扁杏渣的碳水化合物(CHO)含量较杏仁皮提高13.36%(P <0.05);扁杏皮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较杏仁皮高87.43%(P <0.05);扁杏皮的糖(CA),淀粉和可溶性纤维(CB1)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杏仁皮(P <0.05);扁杏渣的可利用纤维(CB2)含量显著高于杏仁皮和扁杏皮(P <0.05);杏仁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扁杏皮(P <0.05)。结果表明,不同扁杏加工副产物在常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应用扁杏加工副产物作动物饲料时,应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相似文献   

19.
宁夏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通过2001—2002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明确了宁夏苜蓿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目前,在宁夏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害虫为蚜虫、蓟马、草地螟、象甲和潘叶蝇,病害为苜蓿褐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和花叶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