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7篇
  7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La1-xSrxFeO3-δ(x=0.1~0.7,LSF)一系列的复合材料,利用XRD、TG DSC、SEM等方法对LSF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直流四探针法测试了LST在300~900℃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率,讨论了电导率受组分、烧结致密度及测试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组分在低温阶段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750℃时LSF的电导率基本上是随着S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x=0.5时达到最大值245.98S/cm,当x>0.5时,过多的Sr掺入会引起氧空位浓度过大而导致其缔结成势阱,使得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22.
为了提高西番莲扦插苗的成活率和成活质量,本研究以黄壤、黄壤:有机肥=1:0.05为扦插基质,以0 mg/L、100 mg/L、200 mg/L为不同梯度的生根粉浓度,探索不同基质和生根粉浓度对西番莲扦插苗成活率、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基质条件下,以黄壤:有机肥=1:0.05配比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3%,生物学特性(主根长、主根数、侧根长、侧根数、侧茎长、叶长、叶宽和叶片数)和生物量(植株重、根重、茎重、叶重)均较黄壤表现好;在不同生根粉浓度梯度下,则表现为200 mg/L >100 mg/L >0 mg/L。说明西番莲扦插繁殖以黄壤:有机肥=1:0.05作为基质,以200mg/L的生根粉浓度处理扦插穗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
<正>昌黎县海参池塘养殖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期。传统海参池塘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池底堆砌石块作为人工鱼礁附着基,但该模式容易造成礁体下沉,导致清池困难、池底老化,病原生物滋生等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圆锥型编织袋作为附着基进行了海参池塘养殖试验,通过近两年的养殖对比,发现该养殖模式不仅成本低,且易于清池,产量和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1场址与水源试验养殖场位于昌黎县茹河乡大滩村塔子  相似文献   
24.
以间隔200mg/kg的恩诺沙星设置8个浓度梯度腹腔注射红笛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其安全浓度为67.56mg/kg,参考安全浓度及日常生产给药量取0、20、40、80mg/kg鱼体重恩诺沙星,以腹腔注射及拌料投喂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研究恩诺沙星在该浓度范围内对红笛鲷血清中一些免疫指标及其感染细菌后死亡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40m非g浓度组中提高AKP活力、IgM含量、溶菌酶含量的同时可提高红笛鲷抵抗外界细菌感染的能力(P〈0.05)。当用药浓度不足(20mg/kg组)或浓度过高(80mg/kg组),虽然对AKP活力和IgM含量也有影响,但在投喂组中,红笛鲷体内的IgM含量受抑制显著,经腹腔注射2.3×10^7 CFU/mL溶藻弧菌 ( Vibrio alginolyticus )攻毒后,注射组中相对生理盐水组的死亡率55%;20、40、80mg/kg浓度组红笛鲷的死亡率分别为45%、30%、50%;投喂组中,0、20、40、80mg,kg浓度组红笛鲷的死亡率分别为55%、40%、30%、60%;40mg/kg浓度组中抗菌能力增强;20、80mg/kg浓度组中红笛鲷抗菌能力不受影响或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5.
河北省生态渔业主要模式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是以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以生产绿色水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为特色,以追求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在传统养殖、加工和运销等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渔业科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渔业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对促进河北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渔业经济结构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6.
郑源  张丽敏  尹义武  李玺 《排灌机械》2010,28(6):484-487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两种方法,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配备相应变比的减速器,代替冷却塔中的风扇电动机,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冷却塔水轮机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尽量减小水轮机尺寸,在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金属梯形蜗壳和单列环形导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导叶形式、转速、叶片安放角对水轮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选取负曲度导叶形式,选择最优单位转速及叶片安放角,确定最优性能的水轮机数模方案.通过物模试验证明所开发的高比转速混流式节能水轮机尺寸能够满足冷却塔要求,其效率高,性能稳定,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用于冷却塔的超低比转数混流式水轮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出口一般具有一定的富余水头(4~15m)。利用冷却塔的富余水头,开发一种超低比转数混流式水轮机,代替冷却塔中风扇电动机,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结合冷却塔水轮机工作环境特点,进行了超低比转数混流式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重点对超低比转数小水轮机转轮叶片设计与优化。为了尽量减少水轮机尺寸,在结构设计方面提出金属梯形蜗壳和单列环形导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确定最优性能的水轮机方案进行物模试验。通过物模试验证明设计的超低比转数混流式节能水轮机尺寸满足了冷却塔要求,效率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下三叶木通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三叶木通并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Li-6400光合仪分别测定其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参数和光合参数,分析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变化,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土壤相对水含量(SRWC)的降低,三叶木通幼苗叶片呈厚度变薄、水含量降低和栅栏组织缩短变紧密等变化趋势;总叶绿素(Chlt)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SRWC降至29%时,大部分解剖指标和光合指标呈显著性差异变化(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于1.000的叶片解剖指标特征值中有4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8.195%,主要指标为栅栏组织、下表皮、木质部和海绵组织;大于1.000的叶片光合指标特征值有2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3.277%,指标为Gs和Chl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WC与叶片水含量(LWC)、Chlt、Pn、Gs、胞间CO2浓度(Ci)、Tr、气孔限制值(Ls)及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木质部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WUE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三叶木通幼苗在干旱胁迫下通过改变叶片结构特征、降低光合作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式适应干旱频发的喀斯特环境;SRWC为29%可视为三叶木通幼苗受干旱胁迫的起点;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木质部及Gs可作为三叶木通耐旱性品种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9.
低温胁迫是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明西番莲不同品种在生理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它们在低温胁迫下适应性存在差别的原因,以2个品种及4个基因型的一年生西番莲扦插苗标准株为研究对象,常温下解剖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观察形态结构;并观察2个品种西番莲叶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解剖结构,研究叶片形态结构与其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品种(平塘1号)及抗寒基因型(黔乡香1、2、3、4号)和不抗寒品种(紫香1号)的解剖结构只在叶片木质部维管束的形态构造上存在明显区别。不同梯度(5.0、2.5、0、-2.5 ℃)低温胁迫处理后,紫香1号的叶片在未受到冻害损伤前(-2.5 ℃处理下紫香1号叶片损伤明显),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均显著大于平塘1号;紫香1号未明显损伤的低温胁迫处理下,2个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叶脉维管束长度及宽度无明显变化;紫香1号可承受的低温(5.0 ℃)处理下,2个品种叶脉厚度及栅栏组织长度无显著差异,但在紫香1号受冷害的低温(2.5 ℃)及更低的冻害温度(0 ℃和-2.5 ℃)下,平塘1号的叶脉厚度和栅栏组织长度极显著大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海绵组织厚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不断增加,平塘1号的海绵组织厚度始终小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胁迫温度的不断降低,平塘1号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的增大比例大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组织结构疏松度在紫香1号明显受冻害前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受叶片本身大小及厚度影响,平塘1号的组织结构疏松度大于紫香1号。综上所述,抗寒性较强的平塘1号的叶片长、宽较小,叶片较薄而叶脉厚,栅/海比较高,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大;不抗寒品种紫香1号则反之。  相似文献   
30.
长期施肥下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土壤有机碳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组分的有机碳由于化学性质和存在方式等不同,其生物有效性和肥力功能不同,并反映出不同的稳定机制,所以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对于更好地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肥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壤性水稻土为对象,旨在研究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合理培肥模式。【方法】以中国黄壤性水稻土18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采用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重点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并通过定量分析组分碳含量与年均碳投入量的关系,探讨土壤有机碳饱和现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0.5MNPK)和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MNPK),碳投入梯度为0.87-6.02 t·hm-2·a-1。【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粉粒组有机碳含量,总有机碳提升10%;有机肥处理(0.5MNPK、M、MNPK)显著增加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黏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粉粒组、黏粒组有机碳,增加幅度高于化肥处理,总有机碳提升24%-46%,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的提升幅度最大;与不施肥(CK)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0.5MNPK、M、MNPK)土壤物理保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显著升高;模型分析发现,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浓度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化学保护态有机碳浓度与生物化学保护态有机碳浓度以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饱和曲线效应”的对数函数关系。【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水平的最佳培肥措施,并以物理保护有机碳的提升幅度最大,强化了有机碳的物理稳定机制;黄壤性水稻土较稳定的有机碳组分(化学保护态、生物化学保护态)以及总有机碳存在饱和现象,在当前条件下出现饱和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