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植被覆盖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采用二分法计算植被覆盖度,利用ENVI和ArcMap研究了2005-2011年绵阳市的植被覆盖情况;研究表明近几年绵阳市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有比较明显的下降,随后又逐渐增加;绵阳市的绿化面积总体上在增长,环境状况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22.
运用2004-2013年31个省级行政区农村环境相关数据,构建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ESDA—GIS探究时空分异规律,再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环境质量存在明显时空分异特征:时间上,近10年来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由2004年的51.01上升至2013年的52.89,可见我国农村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且东部及南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近年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显著;空间上,我国农村环境质量自东向西趋好,存在空间集聚性,北方农村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南方。此外,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的影响呈先负向相关后正向相关的双重门槛关系;工业发展水平负向影响农村经济,跨过门槛值后,负向影响减小;农户收入与农村环境质量呈先负向相关,跨过门槛值后正向相关的单门槛关系。从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农户收入3个方面来看,发展农村经济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应着力围绕"生产环境绿色高效、生活环境整洁舒适、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目标,全方位多角度重点改善我国东部及南方地区农村环境质量,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3.
以能量守恒为理论研究方法,对激光切割薄木过程进行数学描述,以期LOM法对薄木进行层积成型垫定基础,保证木制品纹理美观、各向异性的材性优势。对LOM工艺进行分析,阐述激光切割木材的影响因素;建立激光切割薄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求解;用不同厚度的黑胡桃薄木作为激光切割的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切割,以切缝的宽度来表征切割质量,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试验结果相吻合。在激光切割薄木过程中,薄木厚度、激光切割功率和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为H=P/(12.72×v)×10-5,该模型为LOM法层积木制品过程中激光切割木材的参数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水导纳秒激光对木材表面的烧蚀机制,探讨有无水导系统参与下激光功率、切割速度对切缝宽度的影响,剖析木材切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纳秒激光加工木材切缝宽度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介绍自行搭建水导纳秒激光试验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水导纳秒激光对木材表面的烧蚀机制,深入剖析水射流与纳秒激光耦合作用下木材表面烧蚀的动态演化规律。以红松为材料进行水导纳秒激光加工切割试验,加工后多次测量切缝宽度取平均值。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有无水导系统参与下激光功率、切割速度对红松表面切缝宽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加工后的红松切缝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表征,剖析有无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切缝表面质量;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对有水导系统参与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激光功率、切割速度、水流速度与红松表面切缝宽度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切缝宽度随激光功率增加而增大,随切割速度增加而减小;当切割速度为50 mm·s~(-1)、激光功率为6 W时,无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表面切缝宽度最小为0.53 mm,有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表面切缝宽度最小为0.31 mm。切缝表面微观形貌表征显示,无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管胞内壁留有残留物,平滑度低,表面粗糙;有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管胞内壁清晰,几乎没有残留物,表面平滑,表面质量良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激光功率、切割速度、水流速度与切割宽度的关系,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精度。【结论】利用水导纳秒激光加工木材,应控制好工艺参数与切缝宽度的关系,当切割速度较大、激光功率较小时,可获得最小切缝宽度。有水导系统参与相比无水导系统,切缝表面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5.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不同形态氮素对龙葵镉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龙葵(Solanum nigrum)镉毒害的缓解效应,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NO3--N[NaNO3]、NH4+-N[(NH4)2SO4]和NH4+-N+NO3--N [NH4NO3]),对40 mg·kg-1 Cd胁迫下龙葵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40 mg·kg-1 Cd显着抑制了龙葵的生长;外源添加一定浓度的不同形态氮素可显着缓解龙葵的Cd胁迫:NH4+-N对龙葵地上部生物量的增产效果优于NO3--N和NH4+-N+NO3--N;不同浓度NO3--N的施加显着降低叶片CAT和POD活性, 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随着添加NH4+-N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 POD活性逐渐上升, SOD活性逐渐下降;叶片CAT与SOD活性随着NH4+-N+NO3--N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至稳定, 而POD活性则先升后降;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NH4+-N和NH4+-N+NO3--N处理下的GR活性降低, 添加NO3--N的则先上升后下降。AsA含量和APX活性则较无外源氮素处理的龙葵升高, 较低浓度的NO3--N处理下GSH含量呈现随其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NH4+-N对龙葵镉毒害的缓解效应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7.
高扬程无过载潜水排污泵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低比转速潜水排污泵高扬程、高效率、无过载性能的统一,该文对WQS150-48-37型低比转速潜水排污泵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经优化得出3种方案。应用Pro/E软件建模,结合Fluent软件对3种方案进行了多工况内部流场分析和性能预测,并与外特性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增大叶片包角、减小出口角,控制流道扩散程度和增大蜗壳直径等方法可以得到满足高效率、高扬程、无过载要求的设计方案。其中,突破传统离心泵设计方法的新型通道式叶轮高效区范围更宽,扬程曲线陡降,无过载性能较好,可为高扬程无过载潜水排污泵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基于特定条件下昆明地区阔叶林与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地盘松林同样易燃的现象,选择昆明地区15种常见常绿木本植物的离体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鲜叶质量和在80℃干燥箱中0.5h,1h,1.5h,2h,3h,4h,5h,17h共8个时刻的质量,计算各时段的平均失水率、平均失水速率和各时刻平均含水率,分析了离体叶的失水特征。结果表明:15种离体叶失水速率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3种针叶保水能力强于12种阔叶。从失水角度看,3种针叶失水慢于12种阔叶,阻燃性强于后者。植物离体叶在热作用下的失水速率可以作为评价植物燃烧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寄生率可达20%;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 Watanabe,寄生率可达14.29%;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etopius)rufus browni(Ashmead),寄生率为2.22%;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生率为18.53%;粘虫长芒寄蝇Dolichocolon klapperichi Mesnil,寄生率为2.22%;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寄生率为0.42%。【结论】广西稻田3种粘虫中,以东方粘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越冬粘虫主要有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螟蛉绒茧蜂为越冬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  相似文献   
30.
针对目前林业采伐后产生大量枝桠等林业剩余物,丢弃在林区,从而造成资源巨大浪费,易形成火灾隐患等问题,提出了将林间剩余物原地进行收集、削片、储存等一体化回收方式,并设计一台自走式林业剩余物削片机,拟定了设备总体方案,并对行走、切削以及喂料等机构进行了设计。该研究进行了林业剩余物切削试验,设备行走速度为2~12 km/h,最大爬坡角度为25°,削片后的木片小于50 mm,合格率可达90%以上,生产率可达3~6 t/h。设备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林业剩余物回收成本,而且为林业剩余物的收集储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