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茶园中设置不同规格的黄色诱集板诱杀茶叶害虫.结果表明,黄色诱集板诱杀的害虫优势种为小绿叶蝉和叶甲,24 cm×40 cm的黄色诱集板诱杀效果最好,但与20 cm×24 cm的黄色诱集板相比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生产中结合价格等因素考虑,建议选择20 cm×24 cm的黄色诱集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tiauxi(Baly)又名铁甲虫、细角准铁甲,是2001年笔者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首次发现的危害玉米的新害虫。2002年12月中旬在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阅10余年来的资料,未见关于此虫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掌握目前常用杀虫剂对该虫卵、幼虫和成虫的防治效果,以期在开展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多种马铃薯晚疫病常用防治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选择了4种常用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浓度下的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和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效果较好,综合农药用量和防治用工等防治成本考虑,在生产中,采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开展防治,以125 mL/667 m2施2次和75 mL/667 m2施3次最为适宜,采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开展防治,以100 g/667 m2施3次和200 g/667 m2施2次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水平和防控效果,2010年引进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并在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应用。经过3年的实践,结果证明,该系统能较为准确的定位马铃薯生产基地晚疫病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域,2004年9月在赫章县古基乡首次发现小麦条锈病能够越夏后,于2005-2008年对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安全越夏区域为海拔1 700 m,面积约0.5万hm2;不同年份间越夏海拔下限存在差异,在夏季最热时段气温偏低年度,越夏海拔高度可下降至1 6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主栽杂交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年对毕节地区主栽杂交玉米品种,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丝黑穗病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0个参试品种中,毕单10号、临奥4号、海禾1号为高抗品种,毕玉2号、毕单4号、毕玉4号、贵毕302、黔西4号为中抗品种,贵毕301、安单136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毕节地区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每年发生面积为3.33万hm2左右,损失产量约5 000t,严重制约着小麦生产的发展。为了摸清毕节地区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情况,为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控制病害发生危害,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4~2005年对毕节地区小麦主栽和引进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18.
毕节市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毕节市马铃薯生产上对产量威胁最大的重要流行性病害,常年造成产量损失20万t左右。通过开展一系列晚疫病控制技术研究试验,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防治工作经验等,探索出一套适合毕节市生态条件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即:选栽抗病或耐病性强的品种,搞好农业防治,进行种薯处理,大田期加强病情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药剂防治,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因素对马铃薯原原种感病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大面积扩繁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对一级原种的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程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品种熟性>播种密度>种薯粒级,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发病最重,7.5万粒/hm2和9万粒/hm2病情重于8.25万粒/hm2,不同种薯粒级对晚疫病发生危害程度的影响不明显;影响产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品种熟性>种薯粒级>播种密度,晚熟品种(会-2)产量最高,种薯粒级为21~30 g/粒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选用国内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推广良种和抗病育种原始材料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进行抗病性变异观察试验研究,结果82个参试材料中,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的有3个,近免疫的有6个,抗病的有15个,中抗的有15个,中感的有22个,感病的有21个;对白粉病表现高抗的有7个,中抗的有28个,中感的有29个,高感的有18个.抗病性、产量、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贵麦22、扬麦158、鲁麦23、扬麦5号、繁6、郑州9023、绵阳28、鄂麦14、Avocet S*6/Yr5、Avocet S*/Yr10、Avocet S*/Yr15、晋太170和川3023等13个,可以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示范与推广;Hybrid 46、T.spelta album、Moro、VPM1、贵农22、铭贤169*6/Yr10、Avocet S*6/Yr5、川育55871、川3023等9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抗性材料进行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