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4篇
  19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21.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2.0048H0.442 5;m枝=2 956.359 8 D1.992 9H-0.641 0;m叶=43.746 7-30.541 2 D 53.759 7 D2;m篼=270.956 0D2.357 9H-0.399 5;m鞭=512.436 1-175.936 0D 2.907 8H0;m地上=432.446 8-479.307 5D 422.828 5D2;m地下=396.622 3-53.286 9 D 2.877 5H0;m总=191.038 0D1.198 6H00.296 2.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参12  相似文献   
222.
为合理采摘并有效开发荷叶资源,采用浓HNO_3-H_2O_2混合体系消解样品,制备滤液,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滤液,探明湖北省孝感地区荷叶Ca、Fe、Zn、Cu、Pb、Cd 6种元素的含量及其在6—10月生长期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孝感后湖村、汉川汈汊湖和安陆赵棚镇联星村3地不同月份荷叶中Ca、Fe、Zn、Cu、和Pb元素的含量分别为4 123.56~11 861.65μg/g、70.36~150.28μg/g、22.58~39.21μg/g、54~14.57μg/g和0.38~3.54μg/g。但未检测出Cd元素。此外,荷叶的最佳采摘时间是9—10月,该时间处于荷叶生长稳定阶段,并且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23.
采用盆栽方式,对10个生菜品种(‘意大利’‘海南清脆玻璃’‘四季耐抽薹’‘耐热’‘大速’‘中国台湾绣球’‘日本结球’‘日本紫叶’‘红霞紫叶’‘法国紫红花叶’)进行Cd胁迫处理(CdCl2?2.5H2O含量分别为 2、10 mg/kg),测定各处理植株叶片和根部的镉含量。以生菜幼苗株高、叶宽、根长、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的镉耐性系数为衡量耐Cd性依据,综合评价生菜的耐Cd能力:由主成分分析将生菜生长性状的耐镉系数变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包含所有数据86.22%的内容;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生菜苗期Cd的耐受综合评价值(D),对生菜品种进行聚类,将10个生菜品种划分为耐Cd(‘法国紫花红叶’‘红霞紫叶’‘四季耐抽薹’)、中度耐Cd(‘日本紫叶’)、高度耐Cd(‘意大利’‘耐热’)以及Cd敏感(‘日本结球’‘海南清脆玻璃’‘大速’‘中国台湾绣球’)4种类型;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生菜耐Cd性评价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叶宽和株高对生菜耐Cd性影响显著,可以作为生菜耐Cd性评价的鉴定指标;‘意大利’‘耐热’的植株镉含量富集量较低,属于耐Cd、可食部位低Cd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224.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离子离子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2代生物综合响应(IBRv2)指数法评估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液中微咸水占比提升,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越高.(2)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处理均有所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再生水灌溉略低,但却高于微咸水灌溉.(3)基于IBRv2指数法,与CK相比较,处理T1引起的酶活性偏差最低,IBRv2值为2.12;处理T2次之,值为2.42;处理T3最高,值为2.92.处理T3中S-AKP/ALP,S-SC,S-UE活性均受到抑制;处理T2对S-AKP/ALP,S-UE活性具有诱导作用,但对S-SC略有抑制;处理T1对S-AKP/ALP,S-SC活性具有诱导作用,但对S-UE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因此,基于IBRv2,并综合考虑土壤酶活性指标以及再生水资源量量大、日排放量小等自身局限性,在干旱缺水地区,可以考虑用再生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25.
为了解香料在加热卷烟中的热解特性,以12种醛酮类单体香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等温热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Coats-Redfern法和?atava-?esták法2种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其熔融行为和热解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2种醛酮类单体香料的热重微分(DTG)曲线均表现出1个明显的失重峰,在其对应的DSC曲线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吸热现象;(2)12种醛酮类单体香料均能在300℃前完成热解;(3)基于Coats-Redfern法和?atava-?esták法的分析结果显示,三维扩散模型D3可以较好地描述12种醛酮类香料的热解反应机制,12种醛酮类香料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在89.51~236.99 kJ/mol,指前因子(A)在2.07×108~2.02×1023min-1,其中胡椒醛、邻甲氧基肉桂醛、乙基香兰素、甲基环戊烯醇酮和山楂花酮熔融过程的活化能在239.07~412.24 kJ/mol,lg A在24.66~30.54;(4)对12种醛酮类香料的热解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平方欧式距离为10时聚为...  相似文献   
226.
以鲜红辣椒S06为材料,采用超声波法从鲜红辣椒S06中提取辣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的乙醇–石油醚溶剂混合比、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辣椒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率最高的条件为乙醇–石油醚溶剂混合比为3∶7,料液比为1∶5.5,温度为60 ℃,时间为2.0 h;纯度最高的条件为乙醇–石油醚溶剂混合比为3∶7,料液比为1∶5.5,温度为65 ℃,时间为1.5 h;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相比较,提取率和纯度分别提高了27.8%和53.8%,辣椒素提取率达(4.961±0.232)‰,辣椒素纯度达(8.568±0.245)%。该方法能提高辣椒素的提取率,降低提取成本,改良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27.
以光合色素含量差异较大的籼稻RT和籼稻SC及其杂交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4个光合色素性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进行综合分析和QTL定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光合色素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光合色素含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239个株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第Ⅱ类群、第Ⅲ类群的平均光合色素含量依次降低。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与控制光合色素性状相关的QTL,分布于水稻第4和第8染色体上,LOD值为2.01~3.14,表型贡献率的分布范围为4.52%~7.08%,加性效应均为正值,其中,在第8染色体RM6155至RM23446区间发现1个QTL簇,聚集了控制叶绿素a、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3个性状的QTL,该区间是影响光合色素性状的1个重要染色体区域,检测到的qChla–8、qChla/b–4、q Chla/b–8和qChlt–8可能为调控光合色素的新QTL位点。  相似文献   
228.
测定加热卷烟常用香料糠醛和香兰素在不同升温速率(10、20、40 ℃/min)由30 ℃升至350 ℃的热重数据,运用3种非等温热分析方法(Coats-Redfern法(CR)、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KAS)、Flynn-Wall-Ozawa法(FWO)拟合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过程,采用管式炉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确定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产物。结果表明:糠醛有2个失重阶段,香兰素有1个失重阶段;随着加热温度从30 ℃提高至350 ℃,糠醛的热释放特性指数由2.54×10–3增加至3.19×10–2,香兰素的热释放特性指数由3.21×10–4增加至5.63×10–3;基于多升温速率KAS和FWO的动力学分析显示,转化率为0.7时,糠醛的活化能最高,转化率为0.8时,香兰素活化能最高,KAS法所得糠醛和香兰素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86.26 kJ/mol和84.89 kJ/mol,FWO法所得糠醛和香兰素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88.72 kJ/mol和89.09 kJ/mol;基于CR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三维扩散模型D3可较好地描述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229.
23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目前在我国多个省份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针对苹果蠹蛾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明确主要的研究进展,分析未来的研究趋势,为我国入侵害虫苹果蠹蛾防控指明研究方向,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苹果蠹蛾”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全部年份的中文文献,共检索到455篇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对苹果蠹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苹果蠹蛾的防治。苹果蠹蛾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其中以生物防治文献发表数量最多,尤其是性信息素和性诱捕器相关文献。发表苹果蠹蛾相关论文10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10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以苹果蠹蛾为稳定研究对象的团队和单位较少。建议加强对苹果蠹蛾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的研究,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