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7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根据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公益林的具体情况和森林分类经营的需要,确定了划分经营类型的原则和依据,并将坡向因子引入经营类型划分之中,在次生用材林中划分出5个经营类型,即柞树林阴坡、柞树林阳坡、阔叶杂木林阴坡、桦树林阴坡、胡桃楸林阴坡经营类型,并分别制定了各经营类型的主要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杨桦林抚育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加速了演替进程,初步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阔叶红松林。该林分结构合理。上层抚育后,林分红松的重要值为41.5%,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的总重要值为26.4%,杨、桦的重要值为27.35%。目前林分是一个以软、硬阔叶树和红松为主要建群种的针阔混交林。从林分演替趋向看,演替层和更新层中色木、柞树、水曲柳、核桃楸、椴树大量发生,必将同栽植的红松形成针阔混交林,逐渐地  相似文献   
24.
最近30 a,辽东山区的柞蚕场资源明显出现衰退趋势,年均衰退率在0.89%,整个辽东山区的蚕场砂化和退化面积已占23.4%,达1.5×105hm2,水土流失逐年增加,局部地表已出现沟蚀现象。本文通过对现有柞蚕场资源调查,分析了柞蚕场砂化、退化的成因,并就柞蚕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提出了柞蚕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5.
辽东山区现有次生林结构类型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辽东山区现有次生林结构类型进行了数量分类,共分为4类,即柞木林、阔叶混交林、硬阔叶林和杨桦林,并对每一类型的林分的经营措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曲线拟合软件CurveExpert内置多种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其可以自定义曲线函数,具有准确、便捷地对数据进行拟合的特点.采用CurveExpert软件对草河口71年生人工红松直径生长、树高生长、材积生长、直径和树高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根据相关系数和标准差选择最优化模型,结果显示:直径生长模型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均超过0.9920,最优模型为MMF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0;树高生长模型相关系数均超过0.9990,最优模型为MMF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4;材积生长模型相关系数均超过0.9970,最优模型为正弦拟合模型(r=0.9999)和MMF模型(r=0.9998);直径和树高关系拟合相关系数均超过0.9970,最优拟合模型为Gompertz模型.从研究结果来看,MMF模型能够很好地对红松单木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对于预测红松生长动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采用遮荫棚设置与全光(100%)对照,研究透光74.2%(Ⅰ区)、透光38.7%(Ⅱ区)和透光Ⅲ区(9.7%)的光照强度下与刺五加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刺五加当年生苗高、基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都以Ⅰ区为最高,新萌枝条数以Ⅱ区最多,商品芽则以对照区质量最大。光合速率日变化中,对照区出现"双峰"曲线,其他处理区都是"单峰"曲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与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一致。光合生理参数大小依次是CK(对照)区、Ⅰ区、Ⅱ区、Ⅲ区。表明刺五加有耐荫性,适当遮荫有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28.
根据对辽宁山区蒙古栎林下幼树调查资料,采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进行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蒙古栎林下幼树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间伐强度有利于蒙古栎林下幼树实生更新,从而有利于其诱导成实生林,增强林分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细根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东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2a施肥后对其细根形态进行了测定,探讨了N、P对不同根序形态特征(根长、直径、比根长、表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对细根平均长度、直径、比根长和表面积影响不同。施N肥可降低1~5级细根平均根长和表面积,增加细根直径和比根长;施P肥可降低1~5级细根平均根长,增加细根直径、比根长和表面积;施N+P肥可降低1~5级细根平均根长和比根长,增加细根直径和表面积,但是这些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0.
以辽东山区栎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栎类次生林特点和经营历史,采用四级分类法,即第一级以森林起源,第二级以优势树种,第三级以立地条件(坡向和地形),第四级以经营目的命名,最终划分出具有研究地区代表性的天然栎类急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阳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阴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天然栎类陡坡柞蚕场林等6个多功能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标,应用多功能林业理论和技术,为各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