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农作物重要病原菌颉颃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HAB-2菌株的分类地位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方法】根据β-甘露聚糖酶基因(gumG或ydhT)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克隆分子鉴定以及显微观察相结合手段,明确芽孢杆菌HAB-2分类地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硫酸铵饱和沉淀法、酸沉淀法对HAB-2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物质提取,检测抑菌活性,并对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测定,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平板对峙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成分对杧果炭疽病病原菌丝的影响;将HAB-2正丁醇提取物涂抹在接种杧果炭疽菌的杧果上,观察粗提物对杧果炭疽病的表面防效。【结果】HAB-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中正丁醇提取物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1±0.3)mm。正丁醇提取物在紫外线照射120 min后,抑菌活性为对照的93.64%;最适pH为5~6;经100℃处理后,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仍然为对照组的81.12%。正丁醇提取物可使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保护杧果果实;HAB-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结论】HAB-2菌株正丁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34.
<正>兰屿肉桂又称平安树,为樟科、樟属的观叶常绿小乔木。原产台湾兰屿岛,是一种室内摆设的观叶植物和园林景观树种之一。具有驱逐室内污气、净化空气和保护人体健康等作用,是理想的防污园林绿化树种[1]。目前国内关于兰屿肉桂的病害报道很少,已经报道的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和褐根病[2],但具体病原未见报道。2009年10月,作者在海南省海口市附近的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兰屿肉桂茎部的病害,发病率在  相似文献   
35.
白粉病是橡胶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粉孢属病菌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目前,对该病原菌在寄主中侵染行为及其与寄主互作的组织细胞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结合多种染色方法,观察了橡胶树白粉菌侵染橡胶树叶组织的细胞学变化及寄主的抗性反应。O. heveae在寄主上发育要经历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即分生孢子萌发高峰(4 hpi)、附着胞形成高峰(8 hpi)、侵入结构(初生吸器)形成高峰(15 hpi)、次生菌丝形成高峰(24 hpi)、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5 dpi);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前,其能量来自自身贮存的能量物质。在互作过程中,病原菌初生吸器形成之后,橡胶树叶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氧暴发、胼胝质和乳突等抗性反应,活性氧在橡胶树与病原菌互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橡胶树叶片中活性氧积累较低时,有利于O. heveae的发育及入侵,活性氧积累较高时,则引发寄主氧暴发等以阻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展。O. heveae在寄主上发育的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分别属于病原菌侵染前期、潜育期和侵染后期,橡胶树叶组织早期亲和互作与中后期非亲和互作保持了专性寄生菌与寄主间发育平衡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和显微技术观察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分生孢子的超微结构,分生孢子在不同介质表面及不同介质溶液中的萌发情况,以及孢子萌发过程中孢内主要物质的变化,以明确O. heveae分生孢子在不同介质萌发的形态变化及萌发所需能量来源。结果表明:O. heveae 分生孢子表面具有较浅的花纹结构,呈椭圆形或者卵圆形,大小为26.1~45.1μm×13.5~21.9μm。O. heveae 分生孢子在亲水和疏水介质上均能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在葡萄糖水中的萌发率略高于清水中,但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芽管和附着胞形成与形态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几个液泡会融合形成一个,最终消散而呈不明显可见的泡囊结构。孢子内的糖原、脂质及分裂后的核仁等可通过芽管向附着胞输送,表明O. heveae 分生孢子萌发所需能量物质主要来源于自身能量贮备。  相似文献   
37.
【目的】Pbs2是MAPK信号途径HOG-MAPK通路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植物病原菌渗透压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是专性寄生菌,论文借助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研究橡胶树白粉病菌OhPbs2的功能。【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分别以橡胶树白粉病菌基因组DNA和c DNA为模板,PCR扩增OhPbs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域,对该基因和其他真菌的7个同源蛋白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利用MEGA6中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来进一步分析鉴定该基因;利用同源重组和原生质体转化技术,将OhPbs2转化到缺失Pbs2的橡胶树炭疽菌突变体ΔCgPbs2中;在PDA+1.5 mol·L-1山梨醇的平板上筛选转化子,同时提取转化子的基因组作为模板,用橡胶树白粉病菌OhPbs2的引物对进行PCR鉴定,选择正确的转化子ΔCgPbs2+OhPbs2进行后续表型测定;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比较ΔCgPbs2、ΔCgPbs2+OhPbs2和野生型菌株生长状态,并在橡胶树叶片接菌检测3个菌株致病力。【结果】OhPbs2基因序列全长1 927 bp,c DNA序列全长1 860 bp,含有一个内含子,编码一个619个氨基酸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Cg Pbs2相同的S_TKc功能域,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橡胶树白粉病菌Pbs2蛋白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Pbs2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55%,与橡胶树炭疽病菌的相似度为49%,与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Pbs2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相似度分别为54%、53%、53%、50%;ΔCgPbs2+OhPbs2菌株能在PDA+1.5 mol·L-1山梨醇培养基上长出白色菌落,ΔCgPbs2菌株不能生长,并且测序结果显示OhPbs2已成功转入ΔCgPbs2;ΔCgPbs2+OhPbs2在MM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较短,不同于wild type菌株。在含有不同浓度Na Cl、山梨醇、SDS、H2O2及咯菌腈的MM培养基上,ΔCgPbs2、ΔCgPbs2+OhPbs2和wild type菌株随着浓度增加,菌落生长速度逐渐降低,OhPbs2不仅能恢复橡胶树炭疽菌菌株耐渗透压尤其耐受山梨醇的能力以及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甚至具有增强的能力,OhPbs2互补改变了橡胶树炭疽病菌颜色,抑制了气生菌丝生长;Cg Pbs2可能参与了橡胶树炭疽病菌致病性,但OhPbs2互补没有恢复其致病性。【结论】OhPbs2可能参与调控病菌的营养生长、氧化应激反应、渗透压响应及细胞壁形成等,并能增强橡胶树炭疽病菌相应功能,但与Cg Pbs2调控病菌致病力的机制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38.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HAB-8的生物学特性及抑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技术鉴定HAB-8菌株,应用对峙法测定了抑菌效果,对其在不同营养条件的适应性、耐盐性等进行了测定,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抑菌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技术鉴定HAB-8为B.subtilis;HAB-8菌株在6种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别,直径从16.25~22.50 mm;HAB-8可在0~20%NaCl浓度的条件下生长;PDA平板对峙培养,发现HAB-8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等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有较大差异,平均抑制率为58.52%;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带边缘的菌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菌丝扭曲变形,中部或顶端膨大变粗;孢子变形等;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细菌与菌丝直接接触,引起菌丝及孢子的畸形。说明拮抗细菌可能除了通过分泌活性物质来进行拮抗之外,还可能通过直接作用来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利用土壤稀释法对转基因棉花材料12花龄期、吐絮期、收获期棉花根际土壤0~20 cm耕作层中黄萎菌核的含量和转基因材料7月31日至9月11日每隔10 d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材料12发病情况在7月31日至8月11日表现明显的高温隐症,病指下降,从8月11日至9月11日发病呈一直上升的趋势;每隔10 d转基因材料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44.53;、42.53;、54.50;、61.17;和64.03;,整个调查发病期间呈较明显的双峰趋势.从该材料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黄萎病菌菌落呈黑色放射状,土壤中菌核含量在调查时期则呈先降低后上升又降低的趋势,调查的三个时期1 g土壤含微菌核量分别为118.80、202.80和105.20个/g.土壤中黄萎菌核的含量与该材料的发病情况有直接的关系,这主要与黄萎菌核的病原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0.
2001~2003年对两种含hrp基因的生物工程制剂Messenger和伊力特进行了田间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药效试验,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反应和毒素敏感性测定,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菌无抑制作用,但对棉花具有诱导抗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不同生育期,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播种到初花期伊力特控制效果最好,防效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棉花初花期前,伊力特、Messenger对供试棉花品种的生长势影响较大,尤其伊力特处理的小区产量明显高出清水对照487.50 kg/2,增产2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