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9篇
  5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扰动地表及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20m坡长条件下人为扰动地表后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坡和下坡扰动地表小区土壤养分含量均低于同一坡位自然坡面小区。其中,上坡7个养分指标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下坡除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中坡,除土壤全氮、有机质及全磷含量是扰动地表小区极显著高于自然坡面小区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含量也是扰动地表小区极显著低于自然坡面小区。但是从整个径流小区坡面看,自然坡面小区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扰动地表小区。不同坡位,对于扰动地表小区,土壤氮素、钾素及有机质含量高低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土壤磷素含量高低依次为中坡下坡上坡。对于自然坡面小区,土壤氮素、钾素及有机质含量是下坡上坡中坡;土壤磷素含量是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02.
蔡冬梅  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35-11036
通过对1967~2011年桐城市气象观测站逐日、逐月、逐年雷暴的观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桐城市雷暴气候的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桐城市年平均雷暴日为42.8 d,属于多雷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多年份73 d(1963年)与最少年份25 d(1988和2001年),相差48 d,将近3倍之多;55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以3.51 d/10a的气候倾向率递减;桐城雷暴集中出现在3~9月,共出现2 264 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6.1%,尤以7月突出;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3种底栖动物培养基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对池塘底质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积累量和底栖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的影响。3种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鸡粪、鸡粪与猪粪混合)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虾、蟹分别为6000、1000,8000、800,10000、300 ind./667 m2,虾放养规格为300-400尾/kg,蟹放养规格为120只/kg)按随机区组排列,共设置9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组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鸡粪培养基和鸡粪与猪粪混合培养基组(P〈0.05),而底栖动物种类及总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组( P〈0.05);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高密度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组底质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克氏原螯虾中、低密度组(P〈0.05),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养殖密度水平对底栖动物种类则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克氏原螯虾与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密度分别为8000、800 ind./667 m2时的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4.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环境中残留量最多的农药之一,对其残留量的检测及降解机制的研究对于环境污染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传感器由生物学元件与换能器构成,因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微型化及选择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化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本文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能以甲基对硫磷为碳源生长的菌株,根据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4株降解菌进行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降解率,选取降解率最高的1株菌进行降解机制研究,以期将其应用于测定环境中甲基对硫磷残留的电位型微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甲基对硫磷初始浓度50 mg·L-1、30 ℃、pH 7.0的培养条件下培养7 d,4株菌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均在78%以上,其中1株菌的降解效率可达100%。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表明,该菌株属于克雷伯氏菌属,命名为Klebsiella sp. MP-6。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降解产物的研究表明,菌株MP-6水解甲基对硫磷主要产生二甲基硫代磷酸(dimethyl thiophosphoric acid, DMTP)和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 PNP),极少部分PNP通过产生4-硝基邻苯二酚(4-nitrocatechol, 4-NC)和1,2,4-苯三酚(1,2,4-BT)进一步代谢。结果表明,基于测定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 PNP)的电位响应信号,该菌株适用于构建测定海水及土壤等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5.
新疆野苹果17个种下类型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野苹果种下类型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观察,对新疆野苹果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梗长与粗度,以及种子长度与宽度进行测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细胞的微观形态,测量细胞的长度与宽度,所得数据用 LSD 法进行方差分析,以了解其种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果实外部性状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内的分化高于种间分化;同时根据种子表皮细胞的形态将17个类型的新疆野苹果划分为7个差异明显的类别。  相似文献   
106.
我国 亚科有 3个属 2 0种 ,作者确认苏州及邻近地区有 亚科 14种 ,占 70 % ,占该地区鱼类总数的 11 0 2 %。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 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 亚科鱼类是以亚洲为中心而扩散的 ,亦即 亚科是以亚洲为发生中心的 ,因而是亚洲的固有种。针对该地区 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小和鱼体小型化趋向 ,作者认为应对其资源采取繁殖保护、经济种类增殖和种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7.
以4种米粉为原料,每个样品做3个梯度(120、800和2000mg),采用改进的经典酚/仿法、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沉淀法以及盐酸胍/氯仿法提取基因组,经PCR扩增内标基因(SPS)检测方法的优劣。结果显示,120mg的样品经3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均不能扩增出内标基因;800和2000mg的样品只有用CTAB沉淀法提取的基因组(采用相同的模板量)能全部扩增出内标基因。结果表明,CTAB沉淀法提取基因组的效果最好,对PCR的抑制现象最少。  相似文献   
108.
陕西省吴起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陕西省吴起县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比较指标的使用频度、征询专家意见,建立了吴起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在消除指标量纲的基础上,计算了吴起县1995年至200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三方面对该县生态环境质量10a间的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地及黄土高原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绿色GDP核算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资源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内容,土壤保育是其最重要的环境服务功能之一,也是绿色GDP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有关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成果,将目前核算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模型归纳为整体核算模型和累加核算模型2类。通过从价值核算及核算结果纳入绿色GDP2方面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核算中主要存在土壤侵蚀模型尚不完善、替代核算存在偏差、核算变量数据不精确、核算面积确定不准确、功能计量代替效益计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土壤侵蚀等相关领域研究、规范核算指标体系,并采取分区核算、个量分析及贴现的方法,运用3S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核算精度。同时,科学地界定绿色GDP的内涵,区分森林各项具体生态功能价值间的关系及在绿色GDP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避免在核算中重复或缺漏。  相似文献   
110.
自然降雨条件下扰动地表土壤入渗性能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扰动20、40、60m三种坡长地表的土壤入渗性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扰动地表可降低土壤水分入渗能力,表现为人为扰动坡面自然坡面。土壤入渗特征模拟结果为:通用经验模型比较适合描述不同坡长受扰地表雨季的土壤入渗特征,考斯加柯夫(Kostiakov)模型次之,菲利浦(Philip)模型较差。相关分析表明:降雨作用下,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的变化会对土壤渗透性产生显著影响,并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