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多年繁育雄蚕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各级雄蚕种繁育的一些关键技术,为雄蚕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62.
通过实验室鉴定和农村试养,对夏秋用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云南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云南省蚕业生产条件下,该品种性状稳定、雄蚕率高、发育齐一、产量稳定、茧丝质较好,且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可在云南省夏、秋蚕期和部分地区春蚕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云南省2007年桑园面积将突破100万亩,鲜茧产量3.5万吨,农民茧收入进一步提高。一年三季蚕期结束至次年春季收蚁约5个月时间,农户蚕室闲置期间种植平菇,既可充分利用冬闲劳力、物力,又能增  相似文献   
6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是家蚕病毒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为了更好的防控此病,以泥土作为环境因子代表,探讨了用PCR方法检测环境中病原BmNPV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以BmNPV保守基因polyhedrin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够成功检测到泥土中BmNPV;对泥土中另外3种昆虫的NPV进行PCR检测,未发现特异性扩增,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能检测环境泥土中BmNPV多角体的个数为8.3×105个,灵敏度是镜检的100倍。  相似文献   
65.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对家蚕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高温治疗、药物添食、抗病育种及消毒预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家蚕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结果可供有关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结果显示,家蚕雄蛹睾酮含量在10个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是菁松×皓月(41.28ng/g),含量最低的是日新×H05(17.71ng/g);含量在20~30ng/g范围内的居多,共有6个品种;含量在30~40ng/g范围内的有2个品种。在不同的饲养季节采集的家蚕品种云7、菁松×皓月、云7×云8雄蛹睾酮含量春季>夏季>秋季(P<0.01)。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家蚕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序列BmSP25及转录情况,明确其表达规律对防御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入侵的免疫应答机制,为揭示BmSPs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BmSP25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Doc和MEGA 5.0对BmSP25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对家蚕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BmSP25基因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P25基因在BmNPV感染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BmSP25基因的ORF全长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其中第1~17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去信号肽的分子量为29.1 kD,理论等电点为7.8.BmSP25蛋白由4个α螺旋、15个β折叠和一些无规则卷曲构成;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BmSP25(BGIBMGA008514-PA)与蓓带夜蛾SP序列(GenBank登录号ADM35105)的同源性最高,为62.1%.BmSP25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中特异表达,且在整个幼虫时期呈持续性表达.BmSP25基因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明显变化,至感染6 h时呈下调趋势,而在感染3、12和24 h时均呈明显上调表达.[结论]BmSP25在防御BmNPV入侵家蚕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昆虫SP具有高度保守的底物特异性位点,因此可利用底物类似物、基因定点突变等方式来预防农林害虫.  相似文献   
69.
综述了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蚕育种、桑树育种、桑树栽培技术、养蚕技术以及添食营养素或生理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途径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是家蚕黄茧形成的关键因子。利用RT-PCR方法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的5龄幼虫丝腺中克隆了编码CBP的基因cDNA序列。序列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克隆的C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98bp,编码2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序列与从日本黄茧品种N4的丝腺中克隆的编码CBP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AB062740)序列相似性为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CBP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显示云南黄茧品种B黄2与日本黄茧品种N4的CBP基因CDS序列完全一致,编码蛋白也一样,证明黄茧品种B黄2的茧色不同于N4的茧色,并非是由CBP基因序列产生变异位点导致的,色彩的差异可能是受到黄茧系其它茧色形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