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桑黄多糖脱蛋白方法与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桑黄多糖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去除方法和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Sevag法与三氯乙酸(TCA)法去除桑黄多糖中的游离蛋白质,比较两种方法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去除蛋白质的效果优于Sevag法,其最佳脱蛋白条件为:5%三氯乙酸用量,处理3次,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82%,多糖损失率为10.8%.  相似文献   
92.
利用酯酶同工酶标记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F1代、F2代及F1代的组织分离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菌株的F1代、F1代的组织分离菌株和F2代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酶谱带不同;杂交菌株F1代与其组织分离菌株在酶谱带上相同,而F1代与F2代之间酶谱带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分属于不同类群,杂交菌株F1代和F2代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3.
对19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和14个黄色金针菇菌株以及黄色金针菇F411菌株的6个组织分离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在谱带上存在差异,且一些酶谱带可作为区别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的特征酶谱带。相异系数聚类分析表明,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可各自聚为一类群,但其中黄色金针菇F26菌株与白色金针菇菌株聚在一类。在供试的33个菌株中,共有21个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带上完全相同,表明其亲缘关系非常相近。此外,组织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带上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4.
22个毛木耳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5.
刺芹侧耳菌株遗传差异与农艺性状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遗传差异ISSR分析和子实体生长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ISSR的6个引物的DNA图谱经聚类分析,获得了遗传关系树状图,在相似水平为0.879时,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群。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子实体在13~16℃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22~27℃范围内,只有3个菌株的子实体能正常生长;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可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型,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6.
川西高原蘑菇菌株遗传差异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高原113个蘑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菌株间遗传差异与菌株采集地理位置差异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97.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杂交菌株JW系列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菇菌株精选和武香作为亲本制备单核原生质体,将两个亲本的单核原生质体进行一一杂交。对杂交菌株与亲本菌丝长势和长速、产量、子实体形态、氨基酸含量等农艺性状比较,获得了农艺性状较优良的菌株JW1和JW3。  相似文献   
98.
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近年来,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迅猛发展,种植规模和栽培效益稳步提升,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现有的栽培技术主要以大田或旱地栽培为主,缺乏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本文总结试验结果,详述了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及周边丘陵地区林下(花卉苗木)羊肚菌栽培的林地条件、栽培季节、土地整理、划线作畦、播种覆土、调整林间遮阳度、发菌期管理、摆放营养袋、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等技术要点,为相关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
随着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羊肚菌鲜品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若市场无法及时消化,会导致快速劣变。要将羊肚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品贮运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必须紧跟生产的步伐。通过查阅、研读相关文献,对羊肚菌化学成分、营养功能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为其高效加工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